《图形创意心得》图形创意这门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在进行课题创作之前先给学生一些优秀作业的欣赏,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创意,鼓励学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创新,课题作业的设置也是由简单到复杂,我们首先从最简单的元素和身边的事物中去发现美和有意味的形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并能动手画图的良好习惯,通过训练消除初学者对于新课程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的信心,初步系统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化表现的意识。
在进行课堂作业的时候首先找学生比较熟悉的的事物比如眼球的创意图形,眼睛都具有什么功能呢。
眼球的形状和眼睛的功能联系起来可以形成怎样的形苹果的空间构想。
以一个真实的苹果为想象对象,用工具如小刀等,对其进行实际的空间构想。
训练目的。
在具体操作中感知空间,以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着眼于对客观空间形态的观察认识与真切表达,增强造型的理解性思辨的能力训练,丰富图形空间观念的形成。
因为大家经常用电脑上网,所以对电脑键盘是很熟悉的,所以在这里让同学们用键盘上数字9、0及其上标符号。
@#$%∧x等创造出有趣味意义的表情。
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发散的速度,检验在限定时间内产生的创意数量的多少,尽可能地进行思维发散,以最大限度取得好的创意。
学生刚从安徽写生回来,所以我要求学生以“安徽印象”为主题进行图形创意练习,在进行安徽印象的创意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安徽特色比如木雕、石雕、独特的服饰、街道特点等融入到画面中,有些学生的设计很不错,将安徽的建筑、窗子等融入到画面中。
超比例的放大缩小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改变物象正常的比例关系,对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进行再创造。
第一步,任选一个事物,如动物、昆虫、工业物体等,用黑白两色描摹出物体的全貌;第二步,选取第一步中物体的局部,保持物体的可辨认性;第三步,选取物体的局部使其抽象化,直到不可辨认;第四步,给第三步中的抽象局部上色这主要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打破传统的整体性观察,发觉局部、碎片的各种新的图形的可能性,用超常比例及微距观察方法创造新图形。
图形创意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以下是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的总结在学习了图形创意课程之后,我认为自己收获很大,对自己创意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首先,图形创意中,所谓图形,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几何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等等,它也可以是具体的图纹图案,例如衣服的花纹,建筑的雕刻等等。
那么,去发现,去绘制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图形,就成了我们上这堂课的目的。
这门课就是要让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形状,让后通过我们的大脑加以组织,加以润色,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出来。
其次,所谓创意,其实创意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
多看,多想,多借鉴。
多看,在于有事没事就要看看你周边的人和事。
也许,你不经意的一眼,就会成为你日后重要的灵感多想,每当看到一些奇特有趣的元素,你就应该展开联想,训练自己的这种思想习惯,这样,你就会比别人在寻找创意的途中,会更快,更便捷,因为你的脑袋承载的元素多余别人多借鉴,就是多看看那些有名的创意,想想别人之所以这样创意的原因,你能想到吗。
不能。
为什么。
不断在借鉴中成长自己。
我觉得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并且大胆运用于其中,这才有创新,这样的作品才是自己的,不是一味承载别人的想法而失去了自我。
我认为这堂课的最大收获就是,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想的习惯,能够联想创意对于我们日后的设计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好的基础第二篇:图形创意学习心得图形创意图形创意是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通过视觉元素来传达作者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同时也是对设计人才创造力的培养;设计思维与造型;眼、脑、手的训练。
通过图形创意这段课程。
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好的图形创意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通过视觉语言,使人们彼此沟通,可跨越地域的限制、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而进行无声的交流,达到无声的感染的效果。
想要学好此课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善于联想一般创造性都以吸引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为基础,通过联想,找出表面上看似遥遥相距,毫无关系的事物的内在的联系,从中产生变革旧事物的设想,或发现新事物的灵感。
所以联想对于图形的创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培养联想思维的有效途径有:a、形与形的联想。
b、事与事的联想。
c、意与意的联想。
d、意与形的联想。
e、有意识联想与无意识联想。
f、不同环境、事件、情景等的联想。
2、要善于想象想象具有从当时的所感知的某些方面出发,由此及彼,由正及反,进行远距离印象思索的特征,而伴随着想象意识进行形象化的推演,创造出超生活的、虚构的、重构的但又体现客观世界意义的、新奇的视觉形态即图形。
就图形设计而言,想象意识体现在设计构思的过程中,它是建立在过去的感知、印象、记忆、经验的基础上的,这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去的和已知的,而想象的根本属性是创造非现实的和未来的。
3、要善于观察a、在生活中,从不缺乏美得事物,而缺乏的是善于观察美的眼睛。
善于观察的人将是热爱生活得人,他们从生活的细节中得到感悟,从而创造出好的作品。
b、打破常态观察的局限。
实际上是改变思维的方式,是思维转换和突破的结果。
c、感受时间与空间。
时间的延续观察和空间的状态观察结合起来时立体观察,一个是线性发展,从一个连续的时间状态中看事物的变化;一个是空间发展,从立体空间中看事物的变化,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
有些事物从一个片断很难看出面貌,但看一个过程就可以看出他的变化,从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
d、体悟物象与环境的变化。
在空间中,物象受环境的影响,以形态体积、色彩等方式呈现自身的变化,改变自身元素的分布。
e、感受形与形式美感。
通过观察自然形态、人造形态、艺术形态,发现不同形态间的差异,总结归纳不同形态变化的组合形式,了解各种形态变化的规律,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掌握新的形式美感,并了解新形式对功能的提升作用,以便在功能和形式美得结合上进行创新。
f、发现材料的肌理与形式美感。
材料是形态的特有语言,我们要了解肌理给人的不同的感受掌握肌理与形态的变化规律。
4、要善于思考只有让大脑充满智慧,才能进行深度的思考,在我们的设计中离不开思考。
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大脑的思维潜能,打破思维定势,这将是我们面临的首要的难题。
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有。
a、借他人之力,开拓新的领域。
b、从洞中出来,改变你的方向。
c、打开非常规的源泉。
d、注意你周围的事物,关注你身边的环境。
e、要有冒险精神。
f、独立。
g、欣赏大手笔,提高自身品味。
h、以新的方法运用你所知道的东西。
i、尝试新的尺寸理念。
j、跨越不同领域。
5、了解不同的领域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营养,就像植物需要邮寄与无机等多的肥料才能茁壮成长一样。
特别是设计这门艺术与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的学科,本身就体现了综合的特征。
同时,在图形设计中我们也常用多形的结合、多空间的复合、多环境的复合来达到多意得表达,利用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预示某种综合性的逻辑概念。
其最大特点是充分显示了设计的智慧性、趣味性、简洁性。
以简洁的图形来表现多层的内容,以新奇的图形组织关系吸引大众的视觉,以一种事物的过程于是另一种事物的可能性等,并能为观者提供无限的联想空间,启发大众的智慧。
图形的意义可用“言为心声,图为心画”来表述,使人们心里所想的真实再现,是会说话的图形。
我们只有把以上的五点做好了,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下面谈谈自己对这段课程的感受及检讨。
总感觉自己学的好吃力,自己做的作业挺差劲的,同时也让我进行了自我检讨,一方面是我长久以来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爱看书,所以脑子里没有太多的东西。
另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保持精力集中,不爱思考。
还有一方面就是思维反应的有点慢。
这几点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学习上却是最大的障碍。
也是导致不自信的最大的杀伤武器,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些毛病,还有改掉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自信。
这是我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只有改掉这些毛病,才能有进步。
通过这段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师我还差得很远,所以,我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好好学习。
第三篇:剪纸心得图形创意剪纸感受研究生阶段第一次接触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中很有研究价值的艺术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
剪纸的材料和制作较为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纸而已。
自己内心总是把它看得很简单,很容易。
然而,在戚老师的引导下:第一个剪出蝴蝶,当时心里还想:嗯,蝴蝶吗,我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有什么剪的。
殊不知当自己下刀的时候才觉得想把手中的纸剪出具有美感的蝴蝶是那么难,于是接下来的想剪出自己的生肖,自己也是凭自己的感觉在剪,结果呈现在自己面前的不是牛,而是其它的图案。
尤其是下午用5分钟剪个太阳,心里想还需要5分钟吗,我只需要5秒钟就可以。
然而,事实上我错了,而且错的还很低级。
特别是贾伯涛在分享他的作品时,自己的内心很难受,为什么他能剪出那么美丽的图案,而自己却不行,这原因出到底出在哪里。
在戚老师的讲解下,我深刻的理解到:由于纸的材料所局限,剪纸艺术又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点。
这种特点的运用又丰富和促成了剪纸画面的紧凑和完整感。
这样,也就使剪纸的构图有别于一般性绘画,它运用整体构图,适形的手法,并且由于纸的特点,大多数作品以“满”为美。
剪纸作品中的夸张是非常重要的。
艺谚说:“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根尾巴背石头。
”像文学作品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在这里我更体会到适当的夸张从而打破正常的比例关系,强调整体而明显的形态动态并与其气息相通的线条来概括。
下面是自己对于剪纸过程感受的总结:1):三个这样的快题练习,用剪刀和纸去表述自己的内在,是很难的,而自己想剪出的图案,在心中是否有画是关键。
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剪图形后面的东西。
2):为什么没有剪出好看的图案,首先自己没有优化好自己行为系统,并且对图形文化寓意的把握很欠缺,同时从自己最开始从生物学角度去模仿和去杜撰,到现在自己知道不能单纯的模仿,而应该自己创造并渗入文化寓意在里面,以便达到自然升华。
3):现在自己是初学者,从简单的图形入手,由简单到复杂。
正如剪出太阳,我知道将纸折三到四次,可就是剪不出想要的效果。
原因之一:自己心中对非对称和对称框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识。
戚老师常说:设计未动,文案先行。
扶手处处处是学问。
立意为先,折叠是为了确定框架体系。
可现在自己还是困惑的是:有了框架体系,怎么剪出美丽的图案啦。
通过以上认识,非常明确的暴露出自己的问题:1)自己脑中存储的信息不够,自己对知识的把握不足。
2)对于整体框架结构自己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