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本内容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本内容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本内容一、必备知识(一)文本概括分析题的特点根据近十年的高考全国卷真题,总结出文言文阅读中文本概括分析题这一题型的特点:每一个选项都由论点和论据的形式成陈述的。

论点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只是在句子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上,文章情节的部分细节上,何时何地何官何事的先后错位上,论据会出现错误。

论点的内容一般是对性格特点、修养品行、为人处世、当官的能力、别人对他评价的概括性总结。

论据的内容是以“何时、何地、何人、干了何事、产生何结果”的格式来陈述关于传主的事件概括。

ABCD四项的论点陈述是按照行文顺序陈述的,论点后所跟的论据也是按照行文顺序进行一一罗列陈述的。

要想快速且精准地理解文言文且选对第12题,良好的文言基础是必须的,但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称这个方法为总观性阅读。

下面就谈一下总观性阅读方法的几个要点。

(二)总观性阅读方法1、对文言文阅读整体的总观文言文考查的文体一般是传记,而传记中的主人公一般在品德、修养、能力、忠孝等方面、在为人处世方面、辩证的看待问题方面、经验主义和理论主义方面等,基本是非常完美的人。

这类人做官目的是效忠皇帝,发展国家经济和政治,让百姓安居乐业。

所以但凡选项当中对传主有反面的、过分的、不合理的、牵强的等描述内容,一般是错误的选项。

2、对文言文阅读传主仕途情况的总观第一,从小官做到大官。

文章开篇主要简单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天赋、文学素养、性情、举荐或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和家庭情况等。

文章的中间部分写传主从小县令开始做起,因其管理能力,造福百姓能力,管理农业能力,处理偏远地区盗贼等的能力显着而升官至地方或省会地区;又因传主能够审时度势,会管国家,会处理国家边疆事务,又升官至宫廷;受到皇帝的赏识,官职达到顶峰。

文章的结尾,交代传主官位所至、朝野名望、盖棺论定、卒年赐谥等。

第二,从大官做到小官。

文章开篇同样是简单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天赋、文学素养、性情、举荐或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和家庭情况等。

文章的中间部分写传主直言纳谏,性格刚正无私,忠心耿直,被小人谗言,皇帝不知情被贬或被疏远,但传主仍继续保持高洁的品格,为皇帝、为国家、为百姓做事,后来皇帝知道了,可能又启用了,但传主也老了,不久去世了,皇帝给他封个谥号荣衔,文章叙述结尾死去。

第三,以上两点,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传主的,即传主自幼至终老的过程。

在叙述结构上,称传主属于正常死亡。

但也有非正常性叙述死亡的,传主在文章叙述一半处,就告知读者传主已经死亡。

那么文章的后一半或后一小半会写关于百姓、传主的同事和皇帝对传主的评价来表现传主。

即通过其他人的为人做事等方面与传主的为人做事等方面做对比来展现传主。

或传主对其后人的嘱咐。

最后以此为叙述结尾。

3、文言文阅读层次的总观四项当中只有一项是不正确的,所以在做文言文阅读理解时,一定要先文言文阅读第12题的各个选项,这有助于你理解文章。

那么以何依据来划分文言文的层次呢?大致划分文言文阅读的层次,一般一篇文言文阅读划分4个层次,A项为第一层次:一般是对文章开篇最基本信息的概括。

B项为第二层次,一般是对传主被举荐的过程或做官刚有起色的过程等的概括。

C项第三层次,一般对传主逐渐当上大或小官的事情的概括。

D项为第四层次,对传主人生达到顶峰或低谷及年老的尾声情况的概括。

具体分层的原则:查看每个选项论据中有几个分号;要清楚传主在何时、在何地、当了何官、做了何事、产生了何影响。

按照这五点进行分类。

来对应各个选项内容。

(三)找准文章事件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根据上述方法,可大致解决一下四个问题。

问题1:查看每个陈述的选项中,论据部分有几个分号“;”?有1个分号就是关联到传主的两件事;有2个分号就是关联到传主的三件事。

问题2:传主是否属于正常陈述性死亡?问题3:最终确定了几件事?问题4:在何时、何地、做了何官,用圆圈标出来。

【注意1:选项提到哪些事就抠哪些事】【注意2:拿着确定好的事件与原文对应的事件进行对比、抠。

】(四)读懂文言文的一般思路第一步:读完选项之后,再去读文章。

第二步:解决那四个问题。

第三步:根据第12题的选项内容,去对比传主做的何事和产生的何影响。

再具体抠事件情节是否完全吻合。

第四步:一定得知道一个前提,所有的论据都必须服务于论点。

若选项中有的一些论据不是这个论点的事件,再合理也是错误的。

二、关键能力提问模式:1.文中有关“XXXX”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文章中,XXX治理有方,请简要概括其政绩。

【答题思路】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典例分析】一、【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

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左右或匿笑。

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

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

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

②楚公:陆游的祖父。

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

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

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

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

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

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15.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答案】陆侧重有气节,道义,叶侧重作世人治生表率。

两人都认为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段的意思。

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陆游文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与叶梦得文中“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都提倡子弟要节俭用度,不可追求奢靡享受。

陆游提到“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即以改变节操营利为耻;而叶梦得认为在谋生时“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要正直诚信,不能损人利己;二人都认为不能够为了追求利益就放弃道德准则,营营逐利。

不同处在于,陆游更注重“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即重视子弟要坚守节操道义,这是保持家风不堕的要务。

而叶梦得则更注重“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即要求子孙必须要懂得经营家业,有谋生之计,作世人表率。

二、【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答案】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