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体信用评级方法XXXX10_544

-主体信用评级方法XXXX10_544

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企业产品布局是 反映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因素。
分析时要将企业目前及在建项目的生产设备与行业一般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比较,分析 企业在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和新旧程度、产品合格率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应考察企业在产品 结构方面的情况,判断企业在产品结构方面是否向盈利能力较强的产品方面集中。
6
1.2主体信用的历史和未来
(3)政府的信用风险分析包括经济增长和发展、政府财政资金运行效率、政府财政收支 弹性、政府财政负担水平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分析除分析地方 融资平台对政府财政的依赖程度、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外,还充分考虑和分析地方融资平 台本身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0
2.5企业财务状况
资产质量
15
2.2行业状况
主要关注行业的基本特征、产业政策、供求及价格、行业地位和行业竞争状况等方面。
产业政策
国民经济中的所有行业大致可分为支持发展的行业、一般性行业和限制发展的行业三类。 产业政策会对行业内部不同的企业构成不同影响,应差别分析和对待。
分析时首先要判断受评主体所处行业是否能获得相关国家政策支持,其次要关注国家具 体政策和政策变化趋势,判断对行业内企业的影响,最后综合判断产业政策对受评主体所处 行业和企业的未来经营、盈利、发展的影响及其程度。
主要考察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及组织架构、管理团队及人员素质、分支机构管控能力、 管理制度建设和发展战略。
法人治理结构及组织架构
分析时重点要关注企业的股权结构,同时要关注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的构成及 履行职责情况。对于民营企业,这方面的内容尤其应该重点分析。另外,企业发展的不同阶 段对企业的组织架构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分析企业当前的组织架构是否能适应企业当前发展 的需要,决策机制和决策执行是否有效。
13
2.1经营环境
区域经济环境
对制造业来说,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配套效应方面的综合表现关系到企业生 产原料、辅料及其他生产要素供应的便利程度和成本,也会影响到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半径、 销售成本。
对于公用事业类企业,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财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 空间及政府支持的力度和可能性。同时,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人文文化、人才储备、地 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等也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29
2.5企业财务状况
资产质量
主要分析资产账面价值的公允性和资产变现能力。 对流动资产重点要关注存货、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的变现能力,对其它应收款的分析要 判断企业是否具有非正常的资金往来。 对非流动资产的分析重点要分析在建设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在建工程的分析主 要了解在建工程的实际情况,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往往推迟固定资产转固。对固定资产 的分析重点要了解企业折旧政策是否合理、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是否一致。对无形资产的分 析重点要判断无形资产价值估算是否合理。
采购渠道稳定性及采购成本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分析时要重点考察企业在采购渠道、采购集中度、采购价格、原材料运输成本等方面情况 及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判断未来企业在原材料保障的稳定性、采购价格控制能力、原材料运 输成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和不足。
22
2.3企业经营与竞争能力
采购渠道稳定性和议价能力
11
第二节、工商企业主体信用评级要素
12
2.1经营环境
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区域经济环境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判断其对受评主体所处行 业及上下游行业未来运行状况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
分析的重点是了解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受评行业未来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原料供给及价 格、外部融资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需要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趋 势。在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方面主要考察: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GDP增长速度、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物价指数等方面的指标。国家宏观调控政 策主要考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等。
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分析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员激励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重点是执行情况。
27
2.4企业管理与战略
发展战略
战略体现企业未来经营思路及发展方向。需要对企业实现战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分析战略实施对企业未来经营及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时要重点关注企业在建和拟建项目的 设计产能、产品的市场需求及价格、资金安排、项目建设进度、产品销售配套措施等方面的 情况,判断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及投资风险,分析其建成之后对企业未来债务负担和盈 利能力的影响。
主体信用评级方法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姜克
1.1主体评级外部环境
主要是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对应国家风险和行业风险。 国家风险主要分析国家的政治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国家法律健全程度,尤其是 对债权人权利的保护法规是否健全;主权政府的管理能力和行政效率;经济增长和发展,包 括经济总量的增长水平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和稳定性等。 行业风险主要分析行业监管法规和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周期、行业竞争格局、行业技术 水平、行业财务特征、行业盈利能力等。
14
2.2行业状况
主要关注行业的基本特征、产业政策、供求及价格、行业地位和行业竞争状况等方面。
基本特征
行业基本特征对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影响重大,不同特征的行业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运行 状况不同。
分析时首先要判断行业周期性强弱,以及目前所处周期阶段,其次要分析行业内企业商 业模式特征以及带来的财务特征,此外也要分析行业技术稳定性,综合判断行业稳定性及当 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景气度。
7
1.3主体信用的外部支持
在主体信用分析中要对外部支持的可能性和支持强度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确定主体的信 用等级,但不同主体外部支持的来源及支持方式不同。
(1)工商企业的外部信用支持分析主要侧重于工商企业的股东对工商企业的信用支持和 工商企业集团内部的信用支持。对于工商企业中具有公用事业性质的主体,要充分考虑政府 信用的支持。
4
1.2主体信用的历史和未来
在主体历史信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期。 不同类型主体信用要素(评级关注点)不同: (1)工商企业分为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评级要素。业务风险的分析要素包括国家风 险、行业风险、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竞争地位、盈利能力和同行比较,财务风险的要素包 括公司会计和财务政策、负债结构和资产质量、现金流状况、流动性和短期影响因素的分析 。此外,历史债务履约情况也是分析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内容。
(2)金融机构的外部信用支持分析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股东或所属集团的信用支持和政府 的信用支持。对于一些金融机构而言,其信用风险的发生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对于这些具有 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要充分分析政府的信用支持能力。
8
1.3主体信用的外部支持
(3)主权政府的外部信用支持要充分考虑国际金融组织对主权政府的信用支持或救助; 对地方政府的外部信用支持侧重分析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信用支持及可能的国际救助;对 地方融资平台的外部信用支持分析侧重于地方政府信用的支持能力和支持强度。
采购渠道稳定性及采购成本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分析时要重点考察企业在采购渠道、采购集中度、采购价格、原材料运输成本等方面情况 及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判断未来企业在原材料保障的稳定性、采购价格控制能力、原材料运 输成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和不足。
23
2.3企业经营与竞争能力
生产设备和产品结构
5
1.2主体信用的历史和未来
(2)金融机构的自身风险分析要素包括金融机构的竞争地位、资本实力和结构、盈利能 力、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征、资金来源和流动性。外部支持因素包括金融机构的股东或所属集 团、政府的支持。在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分析中,要充分考虑和分析金融机构相关指标是 否达到了监管要求,充分考虑和分析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和分布状态,以及组合信用风险。
24
2.3企业经营与竞争能力
销售渠道建设和稳定性
销售是收入和现金实现的关键环节。 分析时首先要考察企业在销售渠道和市场网络方面的建设情况,判断企业当前销售渠道 和市场网络方面的布局状况是否与企业当前生产规模匹配,其次要关注企业在下游客户集中 度和客户关系稳定性方面的情况。
25
2.4企业管理与战略
18
2.2行业状况
行业竞争
行业内竞争程度是决定行业内企业获利能力和现金流稳定性的核心因素。 分析时应考察行业集中度变化趋势,判断行业竞争程度及未来变化方向,同时应该把握 行业内核心企业的经营及发展状况,判断其对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影响。
19
2.3企业经营与竞争能力
主要关注规模和市场地位、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采购渠道稳定性和议价能力、生产设 备和产品结构、销售渠道建设和稳定性。
9
1.4主体信用评级分析方法
以现金流分析为主线,围绕受评主题未来偿债资金来源及其对债务保障程度及其弹性展 开分析;
面向未来,不仅要分析企业的历史和当前状况,而且要对企业未来经营及资金状况进行 合理预测;
定性定量相结合,经营方面的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财务方面的分析一般以定量分析为主; 对企业过去和当前状况的分析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对企业未来状况的预测主要以定性分析 为主。
26
2.4企业管理与战略
管理团队及人员素质
分析主要管理者的从业经验和历史管理业绩;对于中小企业,要重点分析管理者的社会关 系或技术水平。对人员素质要重点分析人员教育结构、技术结构和年龄结构等。
分支机构管控能力
分析母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控模式,能否对外部市场环境做出及时反应。重点关注人事控 制和财务控制能力。
规模和市场地位
规模的大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强弱、规模效益的大小。市场地位高低往 往代表产品价格话语权的大小。
分析时将受评主体在资产、收入、产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情况与行业内其他企 业进行比较,同时考虑是否带来上述在议价能力、规模效益等方面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