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户外活动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为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

他们的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完善。

容易因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影响健康。

所以采用适合于幼儿生理特点的户外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

从而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同时也是幼儿喜欢的活动。

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精神焕发,情绪愉快。

户外体育活动,也能培养勇敢坚强、反应灵敏等多种意志品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那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如何保证和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呢?
一、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现代的家庭多数居住在高楼里,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小乐园,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

鉴于幼儿园户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

户外大型玩具是幼儿园的必备设施。

其次,可以适当添置户外体育活动的各种玩具器材,如:小木马、跷跷板、足球、转椅、蹦床等……同时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的需要,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不同功能的活动器械。

如:小班得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简单、可爱的玩具材料。

也许一根彩条孩子也玩得很开心。

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欢新奇、刺激的。

用各种多于的布料制作投掷的沙包、利用报纸来制作奔跑的风筝、利用破损的光碟来制作投掷的飞碟等……
幼儿园也可以因地制宜,一些设施可以依自然环境而设。

在园里开辟种植地,大中班的孩子在这里种上青菜、土豆、黄瓜等,并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时常来照料它们,给这些植物浇水,不管是否会丰收,主要是让孩子享受户外劳动活动的快乐过程。

户外自由活动时,可以让孩子三三俩俩在草丛中捉昆虫,让他们观察这些小生灵的形态、习性。

当游戏设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时,孩子们会以更自然,更加放松的状态投入到游戏中。

另外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参照国外幼儿院的做法,开展木工、陶艺、沙雕等活动,让孩子充分享受多样地户外活动。

二、注重孩子体育活动中的科学化与兴趣化
开展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有时也在户外穿插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

科学的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如:体育游戏《龟兔赛跑》,在活动前特别注意孩子的准备活动,然后要给孩子们化妆——戴上可爱的头饰,另外给兔子戴上白手套给乌龟背上贴一个塑料袋当“龟背”。

“终点”和“领
奖台”用大型积木搭建而成,途中用拱门设两个“门”,让“乌龟”练习钻的动作。

设置两个路障,让“兔子”练习跳得动作。

把孩子分成四组,这样就缩短了孩子等待的时间。

孩子也很感兴趣,都争抢着交换角色比赛,连平时体弱的孩子也不示弱。

活动中,根据孩子发展与动静交替的特点,控制和调节活动量。

活动量较大时,老师穿插分发奖牌,让孩子休息一会。

整个游戏中,孩子对活动形式、过程感兴趣。

通过游戏有助于孩子形成顽强、自信的品质及团结友爱和集体荣誉感。

三、关注个体差异,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

教师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

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例如:孩子在跨跳活动中,我们把小河的宽度设计得有宽、有窄,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宽的地方一跃而过,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过而不会踌躇不前,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小河,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游戏队伍,玩得不亦乐乎。

又如,进行“投篮”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在地上安排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小筐,便于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投掷。

通过观察,教师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让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选择,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四、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在给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

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

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检查仪表,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活动前后减加衣服。

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

总之,教师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法国着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

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

因此,不论从新《纲要》提出的幼儿园任务,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还是从幼儿一日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中,都将
体育活动放在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

选择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是实现体育目标的有力保证。

在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时,要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户外体育活动必须贯彻灵巧性原则。

幼儿的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

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游戏,提高了幼儿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

如:“老鹰抓小鸡”游戏中幼儿的集体躲闪动作。

还有用拍皮球行进计时赛,用球拍端乒乓球过独木桥等,都是有益于发展幼儿精确能力、协调能力的游戏内容。

第二、户外体育活动还要体现智慧性原则。

体育活动过程要能够让幼儿有机会闪现出智慧的亮点。

在较大型的体育游戏中,都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多、快、好、省以及提高游戏的成功率和取胜率的问题。

教师故意给幼儿留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以最佳的方式完成游戏。

“好玩”则是促使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同样是“穿山洞”、“过障碍”、“走下坡”,就有不同的“穿”法、“过”法和“走”法。

第三、户外体育活动还要有坚持教育性原则。

一个好的体育活动或者说一个能较好地体现教育性原则的体育活动应该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

为此,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或产生失落感)的同时又能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强大,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等等,以利于互助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第四、户外体育活动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

安全第一是对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

体育活动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

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

如活动场地、器械的安全,不会产生撞击情况,不会因幼儿摔跤而造成伤害等。

同时,还要特别防止人为的伤害。

教师应及时进行疏导、调解,让幼儿及时化解矛盾,友好游戏。

幼儿园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健康,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运动的本能,是丰富和活跃幼儿的生活内容,幼儿园不仅要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灵活多变的手段,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体育活动能力,并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产生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和感受,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笑脸,让我们一直朝着这个目标的努力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