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及护理发表时间:2014-07-14T15:32:34.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秀群1 张振开2[导读] 由于BCG免疫原性强及诱导发生局部反应的特点,成功的接种几乎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李秀群1 张振开2(1广西平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542400;2广西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41001)【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277-02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 BCG)由医学家卡美特和兽医学家介云发明。
BCG于1921年首次用于人群免疫,我国自1978年将BCG 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国已经使用数亿剂次[1]。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方法[2],其机制是使用人工方法让未感染的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无危害性的感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限制之后结核菌感染在体内播散而减少结核病的发生[3]。
由于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苗,使用中对接种部位、方法、剂量有严格要求,是所有疫苗中技术要求较高,最易出现不良反应的疫苗之一[4]。
有资料报道,我国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约为0.05%~0.22%[5]。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极为罕见的异常反应也有可能发生,如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常会影响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依从性,使预防接种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因此了解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及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卡介苗接种后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进行综述如下。
1 疫苗不良反应概述疫苗的不良反应或称副反应,指的是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在机体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或之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有关系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6],有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之分。
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较重、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或功能损害、且事件各方均无过错者为异常反应。
接种过错的出现反应或损害、群体性瘴症等则不属不良反应的范围。
2 BCG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及护理干预2.1 BCG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由于BCG免疫原性强及诱导发生局部反应的特点,成功的接种几乎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与一般的预防注射不同,通常在接种后3周左右,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脓汁排出,经过1~2周才结痂,愈合后可留有永久性圆形瘢痕,俗称“卡痕”[7]。
这是卡介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过程,是疫苗本身的特殊性所致的反应,是有效接种的标志。
这些反应的出现及强度与受种者的年龄、免疫状态、菌苗的剂量有关[8]。
少部分也可不出现上述反应过程,原因可能与接种失败等因素有关。
以反应范围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①局部反应:疫苗接种后,有的患者可在针孔处出现短暂的炎症反应,有的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有的还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
上述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消退。
②全身反应:少数接种某种疫苗后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嗜睡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极个别还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这种全身反应,通常也是短暂的,大多在24小时内消失。
2.2 BCG一般反应的护理一般说来,接种卡介苗后发生一般反应不会造成受种者器官和功能的损害,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均可自愈。
但要进行适当的护理,接种卡介苗后婴儿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擦洗接种部位和周围,防止继发感染。
①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剂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
②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疱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
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轻轻拭净,不要挤压,接种部位的小溃疡可涂抹龙胆紫预防其他细菌感染,平均约2~3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抠去。
局部反应较重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③少数受种者有淋巴结轻微肿大,可不必处理,约1~2个月后可自然消退,如稍>1cm可热敷,但必须注意温度,以免烫伤。
④婴儿接种卡介苗后的2天内,由于接种局部疼痛,婴儿可出现轻微烦躁,啼哭次数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可多加安抚,使婴儿有安全感。
3 BCG接种后异常反应及护理卡介苗后的异常反应有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其中主要为淋巴结炎,占绝大多数[9]。
3.1 BCG淋巴结炎 BCG淋巴结炎是BCG引起的淋巴结炎症反应。
国外报道的发生率为1-10/万剂。
2005-2008年国内AEFI监测系统BCG淋巴结炎报告发生率在17.70/100万-35.00/100万[10,11]。
国内报告发生率低于WHO报告的水平,可能与我国监测系统不够完善,报告单位漏报告有关。
临床上,BCG淋巴结炎主要表现为接种同侧局部淋巴结出现轻微肿大(直径<10mm),少数接种对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也可出现肿大。
反应强烈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直径≥10mm)、化脓,可伴发热症状。
非化脓者在数周内自愈,化脓者则须进行治疗[16]。
淋巴结反应多数在接种1-6个月内发生,10%病例发生在接种后1年以上[10]。
婴幼儿的年龄、体质、机体免疫状态及接种技术是BCG接种引起淋巴结异常反应的常见原因[14-16]。
3.2 BCG淋巴结炎的护理接种BCG后淋巴结肿大直径<10mm者,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痊愈[16]。
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可口服异烟肼或加用利福平,局部用异烟肼粉末或加用利福平涂敷,最好采用油纱布,起初每天换药1次,好转后改为2~3天换药1次。
大龄儿童可以采用链霉素局部封闭。
脓肿型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并用异烟肼冲洗后、注入链霉素;有破溃倾向者应及早切开,用20%对氨基水杨酸油膏纱条或利福平纱条引流。
化脓破溃者要扩创、清创,用蘸有链霉素粉或异烟肼粉或碘仿甘油纱布条引流,再用5%异烟肼膏或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利福平粉剂涂抹外敷,直至伤口愈合为止[10-13]。
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可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
3.3 BCG其他异常反应及护理极少数人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其他异常反应,如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一旦发生这种异常反应,应尽快转上级有关医疗单位诊治[17],以免延误时机加重病情。
4 小结卡介苗接种作为控制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原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唯一有效措施,已在全球广泛开展,并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卡介苗接种产生的异常反应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或健康产生明显的有害影响,但会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痛苦,也让家长身心交瘁,给家长造成精神及心理上的不安和经济上的损失,极易出现医疗纠纷[18]。
近年来,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增多,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变动频繁,接种卡介苗的人员同时负担多种疫苗的接种任务,极易造成混淆,误种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接种人员的接种水平和接种后的护理指导措施措施将关系到免疫规划工作的成败。
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卡介苗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接种BCG除了要加强BCG 接种前的沟通,严格把握禁忌证:H1V/A1DS、白血病、淋巴瘤和全身性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受损者;皮质激素、放疗等免疫抑制剂在用者;妊娠期妇女[1]。
在接种操作的具体细节还应做到疫苗现用现配,注射量、注射部位、深度要准确无误,以减少局部反应和淋巴结的反应强度,降低BCG淋巴结炎的发生率。
同时,接种时要向家长或监护人讲解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19],让其知道不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供应的BCG 都是安全的[1],使其了解卡介苗的正常反应及淋巴结强阳性反应的部位、时间等,提高家长对卡介苗接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正确应对不良反应的技巧,加强接种后的沟通联系,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指导,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减少因正常反应处理不当向异常反应演变的病例,降低异常反应的发生率,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1]彭晓文,刘大卫.卡介苗预防接种安全性综述[J].中国疫苗与免疫,20 10,16(6):558-563.[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4-87.[3]叶隆昌.成人卡介苗(BCG)接种的临床反应研究[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15(2):3537。
[4]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4.[5]高唯唯.卡介苗接种异常淋巴结反应(附7例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01,18(1):30.[6]王陇德,齐小秋,于竟进.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6一250.[7]赵银凤.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4):905.[8]王真行,史久华.WHO关于卡介苗的意见[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用生物制品分册,2004.(27):207-211.[9]马敬全,刘雅娟,杨传欣.卡介苗性淋巴结炎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医药科学,2013,3(3):156.[10]谢广中,刁连东,王树巧等.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M].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3-115.[11]刘传玉.结核病现代防治[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1-52.[12]丁伟敏.卡介苗接种致局部强反应的诊治体会[J].安徽医学,1997,18(1):35.[13]陈兰英,吴兆龙,刘英等.接种卡介苗婴儿后异常反应处理方法的研究[J].铁道医学,2000,28.[14]杨春艳.接种卡介苗后致淋巴结肿大32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101-102.[15]黄伟.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30例淋巴结异常反应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75-1876.[16]党昶永,殷书平,樊保平.卡介苗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6):433-436.[17]董苏.卡介苗接种后反应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4(3):123[18]陆瑞经.卡介苗接种致腋下淋巴结强反应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3-124[19]张晓莉.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