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 (共32张)PPT课件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 (共32张)PPT课件
——陶行知
24
知识是基础, 活用最关键; 毅力来攻关, 成功在眼前。
——教师寄语
25
➢ 中考链接
例: 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生活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请仿照例句,再写两个。
26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谈创造新思维
·费·因格
1
看一看: 图中是什么?
2
从下列图形中,找一个性质与其他 三个不同的来.
A
B
C
D
3
理 由:
(l )答A。 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 (2)答B。 因为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答C 。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4)答D。因为D是惟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文章结构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区分有无创造力
得出结论
人人都有创造力
22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 体会其表达效果.
它的作用有:①提醒注意,引发思 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 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 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23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 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区分二者的人都具有创造力
17
贝多芬
莎士比亚
爱因斯坦
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
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 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8
富有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自信)
缺乏创造力的人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不自信)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7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8
2.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只有贝 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 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 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是什 么?
4.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5、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13
1创造性思维有那些必要的要素?
A 有渊博的知识; B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 C 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第一部分(1-3):论证“事物的答案 不止一个。(举例论证)”
第二部分(4-8):论述创造性思维 所必需的条件。
第三部分(9-12):论述富有创造性 和缺乏创造性的区别。
第四部分(13): 总结全文,与文章 开头相呼应,点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 止一个。
12
1. 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的思维方式?
物
a. 渊博的知识
的 正
2、分析问题
必需 要素
b.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 持之以恒的毅力
确 :探求第二种
答 答案有赖于创
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
案 造性思维 不 止
区分 根据 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
的想法,并相信自己
一 个 3、解决问题: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
具备三个要素。
21
提出论点 深入论证
8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qiè)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 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 事情都做不成。
9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
观点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 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事物的正确答案 不止一个
11
分析结构
14
发挥创造力的关 键是什么?
15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
* 约翰•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 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 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 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受器作为 试验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 游戏机的革命。
16
拥有创造力的人: 没有拥有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
4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 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5
由于背景的不 同,考虑问题角度 的变化、知识积累 的差异等原因,事 物的正确答案往往 不止一个。
6
谈创造新思维
罗迦·费·因格
7
给重点字注音。 • 汲取( jí ) • 根深蒂固( dì ) • 孜孜不倦( zī zī ) • 锲而不舍( qiè )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 一闪念的想法,
并对它反复推敲, 逐渐充实。
进行自我压制
19
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 哪里?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 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 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 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 灵感,相信它的的价值,并锲 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0
事
1、提出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事 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