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察实习报告 (1)

道路勘察实习报告 (1)

前言道路勘察生产实习是道路与桥梁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它来解决工程设计问题。

通过实习,锻练与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技术与经济问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为学生今后从事公路工程勘测设计工作打下一定基础,能独立进行一般地质、水文条件下的勘测设计工作。

即要求学生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程序,公路野外勘测与内业工作的内容与基本方法,弄清公路野外勘测与内业工作的关系,以及公路设计文件的编制等。

目录道路勘察设计生产实习报告一、实习地点贵州理工学院校+起终点校区道路改扩建二、实习时间及实习时间分配实习时间实习的时间分配三、实习性质与目的实习性质专业实践实习目的道路勘测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是为了加深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学习和认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成、准备和前站实地参加选线、测角、中桩、基平、中平、横断面等工作,掌握操作程序学习路线布区的方法熟悉测工的方法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补充勘察,如有方案变化应及时与有关主管部门联系,并报上级批准; 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桩志固定等工作; 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路线横断面测量; 测绘或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段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进行桥涵、隧道的勘测与调查; 进行路基路面调查; 占地、拆迁及预算资料调查;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基本上学习并掌握了现场定线布局的基本方法、直线及曲线中桩的敷设方法、水平测量、横断面的测设。

并熟悉并掌握了有关道路勘测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并进行道路勘测测量的基本训练。

然后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合作、数据传递,正确处理了测量数据,进行实地测放。

最后数据汇总整理及最后的路线横断图、纵断图的手绘,路基设计表、路线转角一览表的填写。

未在今后出校门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和积累经验。

四、实习要求注意事项1.要特别注意个人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禁止携带火种、下河捞鱼摸虾等,如果出现意外,一切后果与实习指导教师无关。

实习中一切行动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文明实习,维护学校形象。

2.要特别注意仪器安全,仪器的保管应有专人负责,但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爱护仪器的义务。

如果发现损坏或丢失仪器及其他器材,将根据其价值的大小不等情况进行赔偿。

若有仪器损坏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指导老师,不得自行处理,违反者严惩。

3.不得无故矿工,缺勤累计三次及其以上者实习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由组长严格考勤,指导教师将随时随地抽查考勤情况,若发现弄虚作假者,降低组长成绩。

4.要注意与实习场地的群众保持良好的关系,应遵守实习的各项规定,应特别注意文明礼貌,有事情可向指导老师反映,指导教师无法处理的向学院主要领导反映再进行协调处理,不要直接与群众发生矛盾。

每组提交的实习成果指导书、周记、道路勘察生产实习报告(5000字)、内业计算书、内业计算相关表格、图纸、外业资料(外业内容数据记录表格)。

分组情况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控制组、选线量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横断面组进行,各组人员分别轮换进行各项任务,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控制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照道路走向,设置各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测出控制点间的间距,偏角,根据选定的正北方向测出各控制点的坐标数据。

选线量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选定转角处交点并敷设曲线,测角及转角计算;计算各曲线要素:方位角观测及复核;交点坐标的选定:作分角桩;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

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或缓和曲线长度)及导线测角组所测得的路线转角,进行量距、钉桩、敷设曲线及桩号计算等工作。

水平组:外业工作分为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基平测量过程设置水准点及转点,中平测量为对中桩高程进行测量,内业工作为进行高程的推算和复核,纵断面设计为横断面设计和施工提供高程资料。

横断面组:外业工作为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内业工作为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五、实习内容2016年7月4日早上8点半左右,我们第四组全队人员整装待发,集合于天池旁边的采矿楼,领取所需的仪器:水平仪;全站仪。

然后到实习地点对仪器进行熟悉使用。

待所有队员都熟练的掌握使用以后,便回去准备明天的生产实习工作。

熟悉软件1控制测量控制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路线的前进方向,在路线的施工范围之外比较坚固的地点合理的选择控制点,其目的是对交点坐标进行比对校正,校核。

在发现出错以后能及时的更正。

在我们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味的追求外业进度,忽视了内业计算,但就是内业的计算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让我们吸取了经验。

由于我们在测量时,没有及时算出控制点坐标导致了我们交点坐标误差稍大,给了我们一次惨痛的教训。

但是最后最令人宽慰的是经过最后内业的计算,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生产实习的控制点的角度和坐标都闭合的很好。

选线定线由于我们道桥专业是在校园内搞生产实习,考虑到校园内已存在的建筑以及其他的因素。

在本次的道路勘测生产实习的选线定线还是有些局限性的,没能进行选线对比,这也为初出茅庐的学生我们减轻了工作量,使得我们能在实习期内完成任务,总的来说,在没有对比方案的选线是相对比较简单的,选先组只需选择地势较好不会受到建筑物遮挡的路线作为前进方向,在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的地形进行转弯,便于以后考察同学的曲线敷设情况。

在选线的过程中,确定交点后,借助全站仪的帮助测量计算出路线的偏角α,根据公式计算出路线的曲线要素,留予放桩组进行中桩的测放。

在测量路线偏角时,要进行盘左盘右的校核,支镜者注意在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时,要尽量保持棱镜的静止,减少误差,当盘左盘右的误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时,再进行下一点的测量。

平面设计测放中桩在进行完一轮测量后,深感测放中桩的困难之大。

根据书中介绍的内容测放中桩有2种方法,一是坐标法,二是偏角法。

其中坐标法省去了人工计算曲线要素的繁琐过程,但是对于很少接触全站仪的同学们来说这个方法比较生疏,还需进一步的摸索探究,上手不快;而偏角比较直观,根据书中所列公式,按部就班的进行计算便可,其缺点便是计算过程相当繁琐,稍一马虎便会导致前功尽弃。

在测放中桩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曲线半径时要符合路线等级要求,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我们没有与前一组进行学习交流,导致方法及数据没有传递过来,这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后续的工作,我们既没有在中桩出标出里程,也没有测放百米桩,这直接导致了我们进行返工重测,进而影响了后续几组的工作,因此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在一项实际工程中,单纯掌握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向他人学习、各个小组之间的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水平测量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

缓和曲线的长度不能小于该级公路对其最小长度的规定,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也最好有大于3s的行程。

当条件受限制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此时圆曲线长度为0。

路线转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

这种倾向转角越小越显着,以致造成驾驶者枉作减速转弯的操作。

一般认为,≤7°应属小转角弯道。

在本设计中平曲线长度都已符合规范规定,也不存在小偏角问题。

水平测量主要分为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h=∑a-∑b≤30l 其中基平测量时基础,基平测量需要进行测回校核在满足∑a为前视读数之和,∑b为后视读数之和,l为测段距离)的前提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水准点的测量,在立塔尺的时候要需注意与地面垂直,切忌倾斜摇晃。

基平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中平测量,中平测量是根据基平测得的水准点的高程测算中桩高程,方法与基平测量一样,只是不用再进行测回,但仍要保证精度要求,待中桩高程测算结束后,在坐标纸上手绘出地面高程。

横断面测算路幅构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_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三级公路,40km/h,选单幅双车道,车道宽度,行车道宽度,路拱横坡选%,土路肩横坡3%,路肩宽度选.平曲线加宽设计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不设加宽的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50 m,大于本设计的圆曲线半径,故需要设置加宽。

按规定,采用第三类加宽。

平曲线上设置加宽的原因和条件平曲线加宽: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需要比在直线上行车更宽的路面以利安全,这种适当拓宽的路面形式即称为平曲线加宽。

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汽车进入圆曲线后,其行驶的车轮转角保持不变时,其圆曲线起点至圆曲线终点的路面加宽值也保持一个定值,这个定值称为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

确定全加宽值的因素:会车时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汽车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间距;圆曲线的半径、车型、行车速度。

圆曲线上设置加宽的原因: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后轴内侧车轮的行驶轨迹半径最小,前轴外侧车轮的行驶轨迹半径最大,因此,在车道内侧需要更宽一些的行车道以供后轴内侧车轮的行驶轨迹要求,所以需要加宽曲线上的行车道;2.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轴中心的轨迹并不完全符合理论轨迹而是有较大的摆动偏移,所以也需要加宽曲线上的行车道,以利车辆摆动偏移时的安全。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加宽值的计算汽车转弯加宽还与车速有关,一个车道摆动加宽值计算的经验公式。

对于R>250m 的圆曲线,由于其加宽值甚小,可以不加宽。

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四级公路路基采用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

实地放线在平面设计和横断面宽度确定出来后,就可进行实地放线了,实地放线时,主要是放平面曲线要素桩和30m桩,并测定每个桩的高程,测中桩的高程可用全站仪测,测水准点的高程必须用水准仪测,测路线中桩两侧路幅宽度上点的高程用水准仪测。

在实地放线时,我们小组用的是极坐标法,在平面图用纬地设计后,用cad把图上中桩至控制点的距离和角度标出来,在现场中桩放线时用的是全站仪,简单迅速,不过在坡度较大测距离时,误差较经纬仪测得距离大。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

5. 路线纵断面设计的技术标准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