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必看考点汇总知识点1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及构成掌握:城市道路构成一、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城市道路构成:路基、路面、人行道(一) 路基路基分类:按断面形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按材料分: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二) 路面路面结构:面层、基层、垫层1、面层: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1)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2) 热拌沥青碎石的常用厚度为50~70mm可用作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
(3) 沥青灌入式面层常用厚度为50~80mm,可用作面层或下面层。
(4) 沥青表面处治主要作用:放水、防磨耗、防滑、改善碎砾石路面。
常用厚度:15~30mm。
2、基层对基层的要求:强度、刚度、水稳定性基层的材料:整体型材料、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基层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级配碎石材料的要求:密实、稳定。
控制小于0.5mm颗粒的含量,砾石最大粒径宜采用60mm。
3、垫层要求:水稳定性好、处于潮湿地段及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厚度≥150mm。
采用粗砂或天然沙砾时<0.075mm的颗粒含量应<5%,采用炉渣时<2mm的颗粒含量宜<20%。
(三)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二、路基路面的性能要求(一)路基性能要求性能要求主要指标:1、整体稳定性 2、变形量(二)、路面使用要求使用要求的指标:1、2、平整度 2、承载能力3、温度稳定性4、抗滑能力5、透水性6、噪声量熟悉: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一、城市道路分类(一)快速路特征:1、车行道间设中间分隔带,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快速车道2、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3、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相交采用立体交叉。
与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相交可采用平面相交。
过路行人集中处设置过街人行天桥或地道。
4、设计车速为80km/h(二)主干路三、城市道路路面分级(一)面层类型、路面等级与道路等级1、高等级路面2、此高等级路面3、中等级路面4、低等级路面(二)按力学特性的路面分类1、柔性路面2、刚性路面掌握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的区别及特征。
熟悉:城市道路的级别与类别掌握:城市道路分类及各自特征一、城市道路分类(一)快速路特征:1、车行道间设中间分隔带,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快速车道2、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3、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相交采用立体交叉。
与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相交可采用平面相交。
过路行人集中处设置过街人行天桥或地道。
4、设计车速为80km/h(四)支路三、城市道路路面分级(一)面层类型、路面等级与道路等级1、高等级路面2、此高等级路面3、中等级路面4、低等级路面(二)按力学特性的路面分类1、柔性路面2、刚性路面这里要掌握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的区别及特征。
知识点2城市道路基层工程掌握:不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一、石灰土稳定土基层包括:石灰土、石灰碎石土和石灰砂砾土。
特点:石灰稳定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一定的抗弯强度和抗冻性,稳定性较好,但干缩性和温缩较大。
适用范围:可用于各类种交通类别的底基层,可作次干路和支路的基层。
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以及其他地区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用石灰土作基层。
如必须用,应采取防水措施。
(一)影响石灰土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质。
塑性指数小于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大于15的土更宜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
有机质 2.灰质。
磨细的生石灰的效果优于消石灰。
3.石灰剂量。
是指石灰干重占干土重的百分率。
石灰剂量较小时,石灰起主要稳定作用。
4.含水量。
以达到最佳含水量为好。
5.密实度。
强度随密实度的增加而增长。
且密实的灰土,其抗冻性、水稳定性也好。
6.石灰土的龄期。
强度随龄期增长。
7.养护条件(湿度和温度) (二)石灰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生石灰在使用前2-3d需要消解,并用10mm方孔筛筛除未消解灰块。
工地上消解石灰的方法有:花管射水和坑槽注水消解法两种。
为提高强度减少裂缝,可掺加最大粒径不超过0.6倍石灰土厚度的集料。
2.拌合应均匀,摊铺厚度虚厚不宜超过20cm,严格控制含水量。
3.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先用8t稳压,后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
控制原则是:“宁高勿低,宁刨勿补”。
4.交接及养护:施工间断或分段施工时,交接处预留30~50cm不碾压,便于新旧料衔接。
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 概念类似于石灰稳定土。
包括:水泥土、水泥砂、水泥碎石和水泥砂砾 特点: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和耐冻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不应做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作底基层。
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砼面板下,水泥土也不应用作基层。
(一)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质。
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石、砂砾效果最好,其次是砂性土。
再次之是粉性土和黏性土。
对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硫酸盐超过0.25%的土及重黏土,不宜用水泥稳定。
2.水泥成分和剂量。
对于同一种土,硅酸盐水泥稳定效果较好,而铝酸盐水泥的稳定效果较差。
3.含水量。
含水量对水泥稳定土强度影响最大。
在最佳含水量时最好。
4.施工工艺过程。
水泥稳定土从开始加水拌合到完全压实的延迟时间一般不超过3~4h。
(二)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
一般情况下,每一作业段以200m为宜。
2.宜在春季和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
施工期日最低气温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0.5~1个月前完成。
3.雨季施工,应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下雨时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土结构层应尽快碾压密实。
4.配料应准确,洒水、拌合、摊铺应均匀。
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2)%时碾压,碾压时先轻型后重型。
5.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6. 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7. 必须保湿养生,防止忽干忽湿。
常温下成活后应7d养护。
8.养护期内应封闭交通。
三、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砂砾、碎石)基层 (一)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分为两大类:石灰粉煤灰类和石灰煤渣(煤渣、高炉矿渣、钢渣等)类 特点: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和一定的抗冻性,其抗冻性比石灰土高得多,抗裂性能比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都好, 适用范围:适合各类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
但二灰土不应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
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砼面板下,二灰土也不应做基层。
(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宜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
施工期间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前1-1.5个月完成。
2.配料应准确。
以石灰:粉煤灰:集料的质量比表示。
4.二灰砂砾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应适当挖补。
5.必须保湿养生,不使二灰砂砾层表面干燥,在铺封层或者面层前,应封闭交通,临时开放交通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四、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基层(粒料基层) (一)级配型集料可分为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
(二)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施工技术要求 4.应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轮迹小于5mm5.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熟悉: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 一、定义及功能功能: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 二、种类与用途 种类:土工网、土工格栅、土工模袋、土工织物、土工复合排水材料、玻纤网、土工垫 用途:1、路堤加筋2、台背路堤填土加筋3、过滤与排水4、路基防护 三、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土工布加固地基的方法及施工要求) (一)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法 2、施工:当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长度宜为0.3~0.9m,采用缝接法时,粘接宽度不小于50mm,粘接强度不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
现场施工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0.5m。
(二)垫隔、覆盖土工布处理基底法(同上)第三章沥青混凝土面层工程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1、一般规定:密集配沥青混合料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级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2、施工准备: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m实验段,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
了解:沥青混凝土组成和对材料的要求 一、沥青混合料的组成 二、沥青混凝土对材料的一般要求 (一)沥青 (二)石料 (三)填充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掌握:水泥混凝土道路的构造 结构组成:路基、垫层、基层及面层 一、路基 材料要求: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有机质细粒土,不能用做城市道路路床填料,如必须采用,应添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
二、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三、基层 1、作用:防止和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
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 (一)混凝土的搅拌、运输 1、混凝土配合比:按弯拉强度作配合比设计,以抗压强度作强度检验。
拌合物摊铺塌落度为0~65mm。
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48。
2、搅拌:常用搅拌机械有自落式和强制式搅拌机。
每盘最长搅拌时间宜为:80~120s。
3、运输:允许运输最长时间与水泥初凝时间、施工气温和摊铺工艺有关。
(二)混凝土的浇注 1、模板:宜采用钢模板。
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每0.8~1m设一处支撑。
2、摊铺:板厚不大于220mm时,可一次摊铺,大于时分两次摊铺,下层厚度宜为总厚的3/5。
3、振捣: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至模板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4、钢筋设置:厚度大于250mm的板,上下两层钢筋网片分两次安放,厚度不大于250mm的板,一次安放。
5、接缝:伸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宽宜为20mm。
缩缝采用切缝法施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用切缝机切割,宽度宜为4~6mm. (三)混凝土养护 有湿法养护和薄膜养护。
养护时间为14~21d。
了解:沥青混凝土组成和对材料的要求。
知识点4 城市桥涵工程掌握:明挖基坑施工技术要求明挖基坑种类:有支护和无支护 (一)无支护基坑适用条件: 1、基础埋置不深,施工期较短,挖基坑时不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2、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或渗透量小,不影响坑壁稳定。
(二)无支护基坑的坑壁形式:垂直坑壁、斜坡坑壁、阶梯形坑壁和变坡坑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