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大学房屋建筑学题库必考+总结17页

中南大学房屋建筑学题库必考+总结17页

第1篇概论一、填空题1、建筑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为两大类: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非生产性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统称民用建筑)。

2)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为五大类:生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3)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为三大类:墙承重式、骨架承重式、空间结构承重式。

4)民用建筑按层数分五类:a、低层建筑:主要指1~3层的住宅建筑。

b、高层建筑:主要指4~6层的住宅建筑。

c、中高层建筑:主要指7~9层的住宅建筑。

d、高层建筑:主要指10至30层的住宅建筑或总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主体建筑)。

e、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

2、建筑物的等级是从重要性、防火、耐久年限等不同角度划分的建筑物级别。

民用建筑可按以下方式划分等级:1)按重要性和使用要求分为五等:a、特等:具有重大纪念性、历史性、国际性和国家级的种类建筑。

b、甲等:高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c、乙等:中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d、丙等:一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e、丁等:低标准(防火等级为四等)的建筑。

2)按防火性能分四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耐火等级标准是依据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的。

3)按耐久年限分四级:a、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b、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c、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d、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3、建筑物通常由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部分组成。

4、按建筑物的构成系统分,可分为结构支承子系统、围护分隔子系统和建筑设备子系统。

5、建筑设计的程序一般可分为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等。

二、简答题1、建筑设计原则上需要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答:建筑设计除了应满足相关的建筑标准、规范等要求之外,原则上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建筑为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需达到安全、节能等各项标准;2)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建筑设计应做到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满足人们对良好视觉效果的需求,同时又是整个城市空间和谐乐章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设计过程中正确地选用相关的材料和技术,尤其是适用的建筑结构体系、合理的构造方式以及可行的施工方案,做到高效率、低能耗,兼顾建筑物在建造阶段及较长使用周期中的各种相关要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

设计人员应具有建筑经济方面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应当了解建筑材料的近期价格以及一般的工程造价,合理利用资金,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总之,设计应在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考虑生态、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高级需求。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一、填空题1、建筑的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围护分隔构件所占用的平面面积之和就构成了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2、建筑物走道的宽带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根据人体工效学研究,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中小学建筑走道为内廊时,其净宽度不得小于2100mm,走道为外廊时净宽度不得小于1800mm;学校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时,教室房门至最近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30m。

3、建筑物平面组合的方式包括串连式组合、并联式组合和混合式组合。

4、建筑立面设计中应考虑的原则包括:1)注重尺度和比例的协调性;2)掌握节奏的变化和韵律感;3)掌握虚实的对比和变化;4)注意材料的色彩和质感。

5、从建筑物与周边生态环境关系出发,一般可从建筑的光环境、风环境、卫生绿化条件、节能等方面来进行调控。

6、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民用建筑中,(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它非单层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

二、简答题1、建筑层数和设计总高度确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不同地块一般都有限高要求;住宅小区等在规划时则通过容积率对总高度有间接的限制。

2)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如幼儿园一般都为低层建筑。

3)选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

如剪力墙结构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

4)建筑防火性能和城市消防能力的影响。

各类建筑防火规范对建筑用地规划、平面布局、设备配置和消防水源及其供水能力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2、对建筑单体进行体型和立面设计时,应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答: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中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符合基地环境和总体规划的要求。

建筑单体是基地建筑群体中的一个局部,其体量、风格、形式等都应该顾及周围的建筑和自然环境;此外,建筑基地上的许多自然条件,例如气候、地形、道路、绿化等也会对新建建筑的形态产生影响。

2)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建筑类型的特征。

不同使用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及内部空间组合特征,而且不同建筑类型的文化内涵也是区别很大的。

3)合理运用某些视觉和构图的规律。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应该讲究构图的章法,遵循某些视觉的规律和美学的原则。

如讲究建筑层次、突出建筑主体、重复运用母题、形成节奏和韵律、掌握合适的尺度比例、在变化中求统一等。

4)符合建筑所选用结构体系的特点及技术的可能性。

5)掌握相应的设计标准和经济指标。

3、请详细阐述建筑物与基地红线之间的关系。

答:教材P53页下半部分。

第3篇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一、填空题1、根据建筑物的建造材料及高度、荷载等要求,墙体承重结构支承系统主要分为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系统和钢筋混凝土墙(剪力墙)承重系统;前者主要适用于低层和多层的建筑,后者适用于各种高度的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

2、墙承重结构支承系统的墙体布置一般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以及纵横墙混合承重几种类型。

3、横墙承重是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搁置在横墙上。

这时,楼板、屋顶上的荷载均由横墙承受,纵墙只起纵向稳定和拉结的作用。

4、住宅建筑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时,能增加组织交通以及布置通风、采光方面的灵活性,所以现在高层住宅广泛采用的短肢剪力墙体系就是很好的证明。

5、框架结构体系是骨架承重体系中最常用的一种,其主要结构承重构件依次为板、梁、柱。

其主要适用于空间使用功能需要经常变更且空间平面对位较规整而很难用墙来承重的大空间建筑物。

6、框架结构体系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柱距及主次梁关系有助于经济有效地控制荷载的分布,柱网平面尺寸的确定则主要取决于功能的需要。

如办公楼经常采用7.2m的开间,以便办公空间的分隔;又如有大型停车场的大型公共建筑常采用8m X 8m左右的柱网。

7、框架结构体系的具体形式有框剪、框筒、板柱、单层刚架、拱及排架体系等。

8、常用的空间结构体系有薄壳、网架、悬索、膜等,以及它们的混合形式。

第4篇建筑构造一、填空题1、建筑构造设计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建筑物变形、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相互影响、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发展等。

2、根据力的传递方式,建筑物楼层的形式可分为板式、梁板式和无梁楼盖等几种类型。

3、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施工工艺可分为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

4、常用的预制楼板构件有预制实心平板、预制槽形板、预制空心板。

5、板的长边尺寸大于短边尺寸的2倍时,该板是单向板。

6、檩式木屋架系统不用椽子时,檩条间距约为700~900mm;檩条上架设椽子时,檩条间距可以适当放大到1000~1500mm。

7、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等。

8、过梁形式很多,有砖拱、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等。

圈梁的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纵向构造钢筋在6、7度抗震设防时为4ф8;构造柱截面应不小于180mm X 240mm,纵向构造钢筋为4ф12。

9、防火墙耐火极限不小于4h;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最近距离一般不小于2m。

10、墙及楼地面面层的做法按照施工工艺分粉刷类、粘贴类、钉挂类和裱糊类。

11、粉刷类面层的施工工艺主要分为打底、粉面和表层处理三个步骤。

粘贴类面层的施工工艺主要分为打底、敷设粘贴层以及铺贴表层材料三个步骤。

12、基础按构造形式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式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箱形基础。

13、楼梯由楼梯梯段、休息平台、扶手栏杆等组成。

14、楼梯的常用坡度范围25~45度,一般30度较常见。

15、公共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数量不少于3级,但也不得超过18级;踏步高度原则上不超过180mm;楼梯梯段宽度一般单股人流宽度要大于900mm,两股人流宽度1100~1400mm,三股人流1650~2100mm。

16、楼梯的扶手高度一般为自踏面前缘以上0.90 m。

幼托及小学校等使用对象主要为儿童的建筑物中,需要在0.60 m左右的高度再设置一道扶手,以适应儿童的身高。

对于养老建筑以及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的场所,楼梯扶手的高度应为0.85 m,而且也应在0.65 m的高度处再安装一道扶手,扶手的断面还应方便抓握。

17、一般坡道的坡度在1/6~1/12之间,而无障碍坡道的坡度不大于1/12,且每段坡道的最大高度为750mm,坡道最大水平长度为9000mm。

18. 门窗框的安装方法有立樘和塞樘两种。

19. 门窗的作用是采光、通风和通行。

20. 门窗的组成包括门窗框、门窗扇、门窗五金。

21 外墙板之间的板缝分为水平缝、垂直缝和十字缝。

22. 平屋面防水方案可以分为卷材防水、刚性材料防水和涂膜防水等几种。

23. 浮筑层使得防水混凝土不与基层水泥基的材料粘结,可以互相错动,从而减小在温度应力或结构变形应力作用下不同构造层次之间的互相牵制和影响。

24.防水层混凝土中留分仓缝,部位、间距同卷材防水屋面中的刚性材料层,而且混凝土中所配的钢筋也必须在分仓缝处断开。

檐口处应由防水卷材做收头处理25. 建筑地下室材料防水构造有卷材防水、砂浆防水及涂料防水。

26.外墙最容易发生渗漏的地方主要是各种构件的接缝处。

27、热量从高温向低温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28、常用的屋面保温材料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板材、块材、卷材和散料29、保温层设在外墙的内侧,称作内保温;设在外墙的外侧,称作外保温;设在外墙的夹层空间中,称作中保温。

30、常用外墙外保温构造有以下几种:保温浆料外粉刷、外贴保温板材、外加保温砌块墙31、工业建筑体系一般分为专用体系和通用体系。

32、按照构成主体结构的预制构件的型式及装配方式,钢筋混凝土骨架又可分为框架和板柱和部分骨架等几种体系33、预制装配式的建筑的主体结构形式分为板材转配式框架装配式、盒子装配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