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小明和小马谁跑得更快呢?
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讨论得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取相同的运动路程,比较运动的时间长短;
2、取相同的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长短。
(一)、速度----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概念: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
公式变形:s=vt t=s/v 比值计算:112212v s s v t t
3、单位:米/秒(读法:米每秒)符号:m/s 或m ·s-1
千米/时 符号: km/h
关系:1 m/s=3.6 km/h
引导阅读---小资料:
(1)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2)了解一些运动的速度
例题:P27(略)
强调:解题规范格式;解题前统一单位;代入数据(包括单位);得出结果。
(二)、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粗略的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v=s/t
强调:①s 是指总路程;t 是指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的时间。
②算出的速度是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如何粗略的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四、随堂练习
1、单位换算 : 20m/s= ; 54km/h=
2、某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物体的 ( B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 ( D )
A.3∶2
B.5∶3
C.5∶8
D.9∶10
4、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 系为s=vt
s/m
乙
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
上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