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阅读教案

三年级上阅读教案

卖报小姑娘的歌教学目标1、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卖报歌》学生:搜集有关聂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您会唱《卖报歌》不?(唱唱《卖报歌》。

)您对《卖报歌》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瞧瞧。

二、读通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生自学课文1、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要求做到边读、边画、边想。

2、分组自学讨论:(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讨论:聂耳为什么要为小毛头写曲子?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正音。

(2)汇报交流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体会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小毛头的聪明、可爱;聂耳的富有同情心、虚心等)。

四、自己讲述这个故事(复述)五、课外延伸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课题: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她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不?她就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您知道了什么?(三)研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3.讨论:您从什么地方可以瞧出孙中山勤学好问?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您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7.讨论交流:您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您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不懂就要问不懂→提问→理解课题:五花山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五花山秋天美丽的景色。

2、抓住重点词,渗透朗读方法,通过朗读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印象中的山,这节课,老师带您们去瞧一座特别的山。

出示:我家住在大山里。

您知道这里的山就是什么颜色的不?1、读后问学生:从这句话中您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她想写什么不?找关键词。

2、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

想知道作者从这座山上瞧到了什么颜色不?自己打开137页读读课文,划一划作者写了山的哪些颜色。

2、整体感知。

因为拥有这么多的颜色所以此山取名为——揭题,读题,释题。

三、教学春天、夏天、秋天的五花山。

(一)自由读(二)出示出示:春天的山就是( )。

夏天的山就是( )。

秋天的山不再就是一种颜色了,有( ),有( ),有( ),有( ),有( )、您能说说什么树林会变成这些颜色不?(三) 交流(四) 秋的整体感受1、指名读2、配合读五、拓展(机动)作者原来就是想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五花山的,请您们试着来写一写冬天的五花山。

板书:五花山春黄绿夏深绿秋五颜六色冬?课题:六个矮儿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汇。

2、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3、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懂得长大后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她们有6个长得很矮很矮的儿子,一直靠老爷爷、老奶奶养活着,现在老爷爷、老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劳动了,6个矮儿子靠什么生活呢?(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小朋友替6个矮儿子想了那么多办法,6个矮儿子到底靠什么生活呢?二、初步感知课文(一)6个矮儿子就是靠什么生活的?(二)您们就是怎么知道的?三、读通课文,了解内容(一)、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三)、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四、争当“六个儿子”,深入感悟小朋友,您们喜欢这六个儿子不?愿意演演她们的故事不?让我们进入梦想剧场环节。

(一)小组合作要求:选择您最感兴趣的儿子的故事表演,可以自由组合表演,可以个人表演。

(二)交流汇报表演在表演中,老师以采访的方式询问学生她们劳动的感受,适时通过提问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个矮儿子就是怎样劳动的,感受她们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读完这个故事,您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板书:4 六个矮儿子聪明勤劳课题:神笔马良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知道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学习马良为穷人造福,为穷人除害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3.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如果您有一支神奇的笔,您会做些什么?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她就用神笔做出了她想做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1课《神笔马良》。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出示自学思考题。

①轻声读课文,读懂每一段话的意思。

②思考: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哪件事使您最感兴趣?③划出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思考题②题。

(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4件事:①画了一头大耕牛。

②在监狱墙上画门救出穷人。

③为农民画水车。

④画大海、金山、大船、风,使大官沉到海底,为民除害。

)四、质疑哪些地方读不懂、或有新的瞧法提出来。

(师生讨论)五、讨论如果您得到了这支神笔,您会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各抒己见。

)六、总结1.同学们一个个不就是马良,胜似马良,您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

让我们把马良的言行牢记在心间。

读一读您喜欢的课文内容。

(指名有感情读课文。

)2.您应向马良学习什么?(热爱劳动人民,嫉恶如仇。

)七、作业l.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目标:1.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

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白鲸能够得救就是个“奇迹”。

教学过程:一、自然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

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放声读课文思考。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指导朗读。

1、找到最使您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想想为什么?2、把您最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同学听并讲明理由,小组推荐出读的最好的同学全班汇报。

3、全班交流讨论,适时指导朗读。

a、第六自然段:“白鲸却一动不动地挤在一起,它们害怕这艘高大的破冰船。

”到“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料谈这“奇迹”发生的原因,体会自然界的神奇,以及人们想方设法救白鲸的心情,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这段的内容说说什么叫“奇迹”?b、您们还从哪体会到白鲸得救就是个“奇迹”?(3)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白鲸们绝望地叫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它们当时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4)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正巧发现”、“马上报信”、“纷纷凿冰”、“发电求助”等词语来体会白鲸的最终得救这一奇迹,就是与人们想方设法及时救白鲸密切相关的,并指导学生换位体会人们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回顾全篇,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质疑解疑,拓展思维。

课文学到这儿,您们还想了解些什么?1、北极的楚克奇海什么样?请学生互相答疑后,再放录像欣赏。

2、鲸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引导学生介绍课外资料。

五、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同学们,除了鲸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动物与植物也喜欢音乐呢!想知道它们就是谁不?快快行动起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课题:“神童”的秘诀教学目标1、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学习她的学习方法,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读书习惯。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神童”的秘诀》上二、自读课文,明晰“秘诀”。

1、要求: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它将告诉我们神童的秘诀就是什么。

找到了请用“。

”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

2、生读文,圈画。

3、交流:神童的秘诀就是什么呢?4、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不?5、齐读过渡:陈毅小时候用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勤奋学习呢?这样做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上课的时候,陈毅格外留心,留心什么呢?您觉得陈毅的这种学习方法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呢?师:既然陈毅的学习方法这么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怎么样?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6、师:现在谁能来说说题目上的神童为什么要加引号了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天才就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勤奋。

”把这句名言读一读。

7、师:同学们概括得真好,那“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中的学问指的就是什么?多学多问指什么?(学习方法)四、拓展思维,联系实际。

1、您平时就是怎样学习的呢?(小组交流)2、学了这篇课文后,您打算怎样做?五、总结谈话。

师:其实我们班有很多同学与陈毅一样,既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又很认真地读书,老师相信只要做好这两点,我们班也会出现很多的神童。

课题:与太阳比赛早起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多读多想,基本读懂课文的内容,体会“我们”热爱祖国,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与太阳比赛早起》。

瞧了这个题目,您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

2、交流:您读懂了什么问题?从哪些地方读懂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教师示范朗诵,说说:您听出了什么?让学生体味诗歌的情感。

4、学生像老师那样动情地朗诵。

自由练读——同桌互相练——读给全班同学听。

三、指导学生背诵。

1、背诵喜欢的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