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试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成语嫁给了广告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

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
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
车。

”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了一对。

你有
“‘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
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
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广告并堂
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

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
语充当了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已经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
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但说并不
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有的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
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xǔ)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语的木材基
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一些说法。

比如,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
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

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
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该怎么办?
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
要用一个正确的方式留存史册。

只有充分尊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合理使用汉字,
才能传承汉字文化。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8分)
“咳”不容缓: “鳖”来无恙:
一“明”惊人: 无可替“带”:
2.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8分)
“貌合”指: ,“神离”指: ;
“一举”指: ,“多得”指: 。

3.对“成语嫁给了广告”的现象,短文中写出了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8分)
4.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吗?请举一个例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10分)
(二)水,就这么浪费掉了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现在全世界有八十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正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有26个国家的三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我国人ロ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处在世界中下水平,居世界第127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00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八分之一,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对洗车用水量的调查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这些洗车店每天洗车大约在20辆至30辆,有的高达80辆,冲洗每辆汽最多用水50千克,最少也要10千克,如果冲洗每汽车用水平均按30千克计算,6家洗车店一天共冲洗汽车200辆,那么30千克X200=6000千克=6吨,一年为200辆×365=73000辆,30千克×73000=2190吨。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仅6家洗车店,每年就有2190吨水被用掉了。

分析讨论: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仅西城区就有六百多家洗车店,一年就用去219000吨水。

相当于一半什刹海的水。

全市又何止六百家洗车店?每年又有多少个219000吨水呢?那简直是让人难以相信的数字。

况且,洗车业还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建议与措施:
1.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北京市严重缺水的现状,从而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2.希望有关部门强制安装汽车水处理循环系统。

3.各单位要制定措施限制司机洗车次数,教育司机自己用水桶盛水洗车。

4.鼓励发展电脑洗车,以形成规模网络。

5.希望房管部门要在楼房聚集的住宅区安装节水冲便器,改造老式冲便器水箱浮子高度。

1.我国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第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______________。

(6分)
2.从这份研究报告看,研究者搜集信息的渠道有多种,有、、及。

(12分)
研究者通过对所获的资料进行,得出北京市每年冲洗汽车
. 的结论。

(6分)
4.这份研究报告给我们什么启示?(8分)
(三)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

发生了一件事儿,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jiejie)。

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chong zhong)要不总要,属于什么种
类。

人们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可以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儿。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

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

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

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就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
不但如此,在文字创造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

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样,他们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

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

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从前有一个民族送给相邻的民族一封信。

这封信一共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

这些东西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

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递员手里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lian nian)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

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

(有改动)
1.文中加点字应该怎么读?用“\”划去错误的读音。

(6分)
2.读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这本‘书’”在文中指__________(3分)
3.读第四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想想这几样东西表达什么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4分)
4.短文已经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各段的意思。

(15分)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了文字之后的信跟没有文字的信相比,进步在哪里?(6分)
附:参考答案
(一)、1.刻不容缓别来无恙一鸣惊人无可替代
2.广告用语和成语音同广告用语和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根本不同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了广告词的这种行为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
3.第一种:赞同使用,因为这种做法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

第二种:认为不合适,因为成语不能成为广告用语的“选材”基地。

作者极力反对,因为担心如此用法会使广大正在学习的中小学生进入成语学习的误区。

4.示例:见过。

如服装店写成“衣衣不舍”,烤鸡店写成“鸡不可失”。

我认为这样不好,因为看得多了容易使同学们将“广告用语”错当成正确的成语去识记、书写或运用。

(二)、1.127 四分之一
2.查阅资料、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统计核算
3.分析讨论浪费水的现象相当严重
4.每一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

(三)1.jiēchónɡnián
2.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
3.你们能像鸟儿……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4.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用结绳记事或贝壳记事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文字创造之前的通信方法及相关的故事。

以古今的理解差异说明有没有文字差别很大。

5.示例:文字使表达变得更简洁、更准确、更易于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