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勘察

地质灾害勘察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2
2.3 地质灾害测绘
2.3.1 地质灾害测绘作用
(1)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2)核查、检验遥感解译成果。 (3)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是否存在(古滑坡)的依据。 (4)初步查明致灾地质体(滑体)的物质组成(岩质或土质)、变
形阶段、性质、形成机理和时代。 (5)初步调查致灾地质体的形状、位置和规模,为地质灾害稳定性
地质灾害勘查的最终成果能够满足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对地 质资料的需求。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3
2.1.2 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1. 勘查基本任务
(1)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自然演化过程 或人为诱发因素,即查明勘查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2)分析研究地质灾害体的成因机制,建立其地质概念模型和地 质力学模型,即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60 350 340 330 320
310
300
图17 滑体侧边界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的判断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36
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7)
4. 滑坡形成时代的判别滑坡形成于该最新地层之后。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7
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续2)
地质灾害调查分级表
重点调查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遥感和野外调查结合的方 式进行。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大比例尺地面和剖面测绘,辅以必 要的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验证。
一般调查区:采用遥感调查和线路核实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对危 及县城、集镇、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安全的灾害点须全部核查,并进 行大比例尺剖面测绘。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31
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2)
2. 滑动面识别
(1)判别的标志 ① 滑带土的物质组成和性质与其上部滑体和下部滑床的不同; ② 滑面(带)出露位置及其产状。 (2)判别方法
① 勘探方法(钻探、山地工程、物探); ② 变形观测,如钻孔测斜仪观测; ③ 据现场调查测绘资料分析,大致确定滑面的位置和形状,以便初步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4
2.3.2 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续2)
2. 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区域稳定性和地质构 造条件、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经 济活动等。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5
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
1. 滑坡地质测绘
调查对象大体可划分为滑坡区、滑坡体、滑坡成因、滑坡危害和滑坡 防治五方面内容。
(4) 潜在滑坡测绘
测绘任务:查明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各种动力因 素,预测最危险滑动面的组成、位置、形态,进一步预测斜坡的稳 定性。
① 对土质斜坡主要查明第四系的成因、土的类型及工程地质性 质、土体结构、各土层的厚度及空间分布。
② 对岩质斜坡主要查明地层岩性的类型、工程地质性质、厚度 和空间分布,进行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8
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3)
(1)古滑坡测绘
① 查明古滑体外围的地层岩 性,并进行详细分层。
② 查明古滑坡体的岩土类型、 破碎程度及空间分布。
③ 圈定可能古滑体的边界及 周界微地形。
④ 两侧非动体层状地形(阶 地、剥夷面等)的分布高程 和延展稳定性。
⑤ 古滑体井泉位置及分布。
计算和危险性评估提供边界条件。 (6)指导钻探、坑探、物探、取样、试验、监测工作的布置。 (7)查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3
2.3.2 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
主要包括地质灾害体及其发育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两大方面。 1. 地质灾害体 (1) 灾害地质体 构成灾害地质体的要素有: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貌,从 专业术语来说,即为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 (2) 地质营力 地质营力有自然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包括:震动作用(地震、爆 破等)、地表水、降水、地下水、风力、重力、人类活动等。 (3) 动力地质作用 地质营力与地质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4) 危(受)害对象
B
原地形
C
A
F 图16 滑坡双滑面位置的确定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35
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6)
3. 滑体侧边界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的判别
判别方法可在现场 沿破碎带追索,对于露 头不良的部位可用探槽 揭露,若沿破碎带走向 延至坡顶乃至穿越地形 分水岭时,则为断层; 碎破带走向发生变化, 并未穿过地形分水岭时, 可能为滑坡边界破碎带。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8
2.2.2 地质灾害勘查阶段
将地质灾害勘查阶段划分为5各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勘查的目的 和任务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9
2.2.2 地质灾害勘察阶段(续1)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0
2.2.3 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
地质灾害勘查与一般事物的认识过程相同,遵循由表及里、局部全局、 点线面相结合的一般过程。在认识过程看,从现象-本质,从局部现象-全 局的本质,从点上现象到面上本质;从系统角度看,认识地质灾害是从表 象的功能变化到内在的结构演化,从局部要素变化到全局的演化;从方法 角度看,认识过程是“面—线—点—线—面”。
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
主讲教师:柴 波
主要内容
2.1 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 2.2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 2.3 地质灾害测绘 2.4 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 2.5 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2
2.1 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
2.1.1 地质灾害勘察目的
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确定灾害地质体的特征、稳定状 态和发展趋势,为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论证地质灾害防治的可 行性和比选防治工程方案,最终确定是否需要治理、采取躲避方案或实 施防治工程等不同对策提供依据。
3. 泥石流灾害测绘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29
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
1.滑坡的识别 (1)识别滑坡的方法
① 利用遥感资料解译,如航片、彩红外照片; ② 通过现场地面调查测绘; ③ 采用勘探方法(钻探、井探-山地工程等)。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30
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
(2)识别滑坡的一般标志
开始发生的时间及在发展演化过程与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关 性。
② 变形体前缘局部小型崩塌、滑坡现象。
③ 变形体表面及其古墓、树木、各种工程建筑物等变形迹象。
通过以上调查,判别滑坡的演化阶段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预测 滑面(带)的位置、形状和性质,以及稳定性演化趋势。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23
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8)
计算评价滑坡的稳定性;或据此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的布置和设计。 这里只介绍根据现场测绘资料,采用作图法确定滑面位置和形状。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32
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3)
A
1 C
R
O
A
R
O
3
2
C
2
B (a)
1
B
(b)
图14 滑面作图法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33
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4)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21
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6)
(3) 孕育的滑坡测绘
对于滑坡完整单一循环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 蠕动(滑) ② 滑移 ③ 剧滑 ④ 稳定
滑坡发生前形态
6月3日前缘小坍滑
6月15日滑坡发生后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22
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7)
(3) 孕育的滑坡测绘 ① 变形体(可能滑体)后缘裂隙发生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
根据测绘资料构建和预测斜坡最危险性滑动面(带)的形状和 位置。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24
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9)
(4) 潜在滑坡测绘
基岩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模式(据李铁锋)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25
2.3.3 常见地 质灾害测绘 (续10)
2. 崩塌灾害测绘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26
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1)
古老滑坡、新滑坡、孕育的滑坡和潜在滑坡,所保存和发生的滑坡迹 像不同,其测绘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6
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7
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2)
(1)古滑坡测绘 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滑坡存在与否,判别滑坡堆积体与第四系 (坡残积、坡洪积、崩坡积)和断裂带及风化带的区别 。
(3)预测地质灾害体的发展趋势,评价其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 的危险性,即回答未来怎么样的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4
2.1.2 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续2)
2. 勘查内容 (1)灾情调查 (2)区域调查 (3)具体地质灾害体的勘查 (4)室内外试验 (5)成因机制分析、研究模拟和稳定性评价 (6)进行防治工程可行性论证,提出防治工程规划方案。 在以上几方面中,工作重点是(3)、(4)和(5)三部分。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5
2.2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
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
中国地质调查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 中根据危害对象的等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将调查分为重点和一般调 查区,并规定了调查的基本工作量。
危害对象等级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