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5588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采区轨道下山在四联巷口拨门,拨门门点位置坐标为(X:4032326.992,Y:19596236.492),掘进方位角为159?;按中线施工,沿煤层底板掘进,标高为+791。

拨门前,先在开门口补打1排锚索加强支护,间距为1.5m,3根。

拨门点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进行,施工前将放炮地点前后10米范围内的风水管路、电缆、皮带机尾用旧皮带、木板等掩护好,将电缆落地。

采用锚网喷支护,喷浆时另外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在掘进机未安装完毕,仍采用放炮掘进。

为确保施工安全,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准备工作1、技术科:指定巷道的开口位置,放好巷道的中线,并向施工单位贯彻本措施。

2、施工队:准备好打眼时所用的机具,炸药箱、放炮母线及发爆器,并安装一部刮板机。

3、通风科:在四联巷上侧20m处安装风机,在回风联巷口安装防尘水幕。

4、机电科:将风水管路接到位,安装水泵、排水管路,提前排完开口位置积水。

二、技术要求1、轨道下山巷开口时掘进方式为炮掘,按技术科给定的中腰线掘进,炮掘50米后,改为综掘,掘进断面为矩形形,巷道毛宽3.8米,净宽3.6米,毛高2.7米,净高2.6米,毛断面面积10.26m?,净断面积9.36m?,巷道掘进时必须保证巷道的毛宽。

巷道开口位置在D6点前20米处,巷道方位158°,(详见轨道下山巷道布置图)。

设计长度260米(平距)。

2、支护方式及要求(1)、临时支护①、轨道下山临时支护采用3根吊挂式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

前探梁使用2寸的钢管制作,长度为4.0 m,间距不大于1.0m,吊环采用高强螺母与直径20mm的钢筋焊制成直径150mm防滑式圆环,用丝扣拧在锚杆上,数量6个,吊环形式为圆形,使用时必须上满丝。

前探梁最大控顶距离为2.0m,前探梁上方使用规格不小于长×宽×厚=2000×200×50mm的木板、数量不少于5块,横向放置在前探梁的前端,并用木楔与顶板接实。

②、当顶板不平整时,应使用3根带有初撑力、支撑高度为2.0m~2.1m的金属安全点柱,合理有效地支撑顶板,作为临时支护。

(2)、永久支护支护形式:轨道下山巷采用矩形断面,永久支护一般情况采用锚梁网喷射混凝土配合顶部锚索作为永久支护。

①、支护材料及支护规格顶部支护:采用φ20mm×L2000mm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

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

每排布置5根,配合Φ12mm钢筋焊制的托梁及长、宽度为2000×1000mm金属平焊网,网孔规格100×100mm,全断面覆盖,用16#铁丝每200mm连接一道。

锚索支护:锚索为 17.8mm的1 7股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延伸率4%,锚索长度为6500mm。

锚索每排1根、排距3.2m沿巷道正中线布置。

锚索托板采用300mm×300mm×16mm高强度可调心托板及配套锁具。

帮部支护:采用φ20mm×L2000mm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

锚杆间排距1000mm×800mm。

帮锚布置6根,每帮3根,配合Φ12mm钢筋焊制的托梁及长、宽度为2000×1000mm金属平焊网,全断面覆盖,用16#铁丝每200mm连接一道,锚杆间距为1000 mm。

②、特殊地段支护永久支护一般情况选用锚梁网喷射混凝土加锚索补强支护,在顶板破碎处,选用锚杆、锚网、钢带喷射混凝土加锚索补强支护以及增加锚索密度,确保对顶板的有效支撑。

顶板特别破碎时,采用矿用U型钢制成的半圆拱型棚进行加强支护,每架棚顶帮必须使用水泥背板(规格1000mm×15mm×25mm),全周长构顶帮,背板内空隙处必须用矸石填满,严格执行支棚工操作规程,以防顶板在两棚之间形成坠兜而造成顶板离层。

3、施工顺序和方法如下:顶帮部锚杆在放炮完成后由外向里及时钻装。

三、质量要求1、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误差为0~+200mm。

巷道净高:无腰线测全高误差在0~+200mm2、锚杆安装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安装牢固,托板密贴壁面,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

3、锚杆的抗拨力应符合以下规定: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值。

4、锚杆安装的规格及允许偏差的规定:间距、排距允许偏差±100mm;锚杆孔深度允许偏差0~+50mm;5、锚网安装质量:金属网紧贴煤(岩)壁,网间压接(帮扎)牢固,网片之间采用铁丝双股连网,搭接长度符合要求。

连接压茬好,将网拉紧。

6、锚杆杆体、锚索及配件、材质、品种、规格、强度、结构符合设计:作业规程及规范的规定。

7、锚固剂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符合设计、作业规程及规范的规定。

8、锚杆、锚索的预紧力、锚固力要符合规定。

四、爆破作业1、钻爆工艺流程:安全检查→标定中线→打眼→装药→连线→放炮→处理顶板→出渣→锚网索支护→文明卫生2、打眼工作面布置2台风钻同时打眼作业,掌握好炮眼角度。

3、钻爆法施工要求:(1)、钻眼前,必须仔细检查工作面10m范围内的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依据巷道中线在工作面画出巷道中线和巷道周边轮廓线,按炮眼布置图标定眼位。

(3)、严禁钻眼与装药平行作业和严禁在残眼内钻眼,并执行湿式钻眼。

(4)、开门施工采用浅打眼(1.0米)、少装药,每孔装药0.4kg,全断面一次装药、一次起爆,待拉门进入5米后按正规放炮作业循环进行。

(5)、严格按爆破图布置和爆破说明书进行打眼、装药、爆破。

当现场实际发生变化,爆破工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爆破参数,以保证最佳的爆破效果。

(6)、爆破采用先拉槽后刷帮压顶的方法。

(7)、爆破前班队长必须派专人按如图所示设置警戒,每一警戒点设1个人警戒员,一个联络员,设好警戒后,一人负责警戒,另一人返回通知已设好警戒,只有各个警戒点的警戒员都通知警戒设好后才可装药爆破,爆破后只有警戒员接到撤除警戒的通知后才能撤除警戒。

五、爆破技术管理措施1、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工作面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用电钻打眼和放炮。

2,打眼放炮施工,打眼前必须找净巷道帮顶浮石,打眼装药按照爆破说明书执行,黄泥按要求封堵,必须使用水炮泥,爆破地点附近20m范围内洒水,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起爆。

装药时,工作面5m范围内禁止进行其他工作。

3、放炮前,队长派人要放好警戒,警戒距离为煤巷100m的安全地点。

警戒员和联络员均由队长派出,没有接到联络员的通知放炮员不准放炮,警戒员不准撤离警戒位置。

4、放完炮待炮烟吹散,时间符合要求后,由爆破工、瓦检员、班组长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拒爆、残炮等情况,确认无误后,其他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5、放炮的引药必须由爆破工加工,脚线的连接工作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班组长协助放炮员进行,放炮母线连接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放炮员一人操作。

工作面一次装药必须一次起爆,每次爆破作业前,爆破工必须做电爆网路全电阻检查。

6、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在班组长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

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当班爆破工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

处理拒爆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起爆。

(2)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

(3)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

不论有无残余炸药严禁将炮眼残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

(4)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

(5)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7、当班剩余的雷管、火药如数交回火药库,严禁乱扔乱放。

8、打眼前将工作面货扒净,并确认无瞎、残炮后方可打眼。

9、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315~346条有关规定。

贯彻时一并贯彻。

10、为了确保爆破效果,采用反向装药,按如下措施执行:(1)装药前,工作人员采用撬棍找净帮顶及迎面的活矸,采用压风吹净眼内的浮尘,进行装药工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2)装药时,按规定的长度和标准填充水炮泥和封泥,必须全断面一次爆破,特殊情况下如处理瞎炮等爆破时,必须在放炮前,检查工作面风流及炮眼内的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小于1%时,才能进行装药爆破;(3)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以及煤矿许用毫秒雷管,最末一段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4)连接脚线时,脚线悬空,禁止与岩壁接触。

(5)爆破后,工作面货没倒净,在没有确认有无瞎、残炮的情况下,放炮员不准提前离岗。

六、帮、顶管理措施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该项工作由班组长负责。

进入工作面前的沿途及工作面的施工过程必须对帮顶及迎面危岩浮石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执行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制。

2、工作面放炮完毕后,在进行敲帮问顶时,找顶人员站在安全地点并躲开岩石下落方向,保证退路畅通。

找净帮顶及迎面危岩浮石活块及伞檐子,然后进行永久支护。

3、找帮顶的工具必须使用专用工具,1.8m及1.6m撬棍配合使用,操作时要注意周围环境及站立位置,整理好现场环境,退路畅通。

七、避灾路线(1)、工作面发生火灾、瓦斯及煤尘事故时,佩戴好自救器,按以下路线撤离:工作面迎头→轨道下山→集中运输巷→主斜井材料车场→主斜井→地面工作面迎头→轨道下山→一联巷→300材料巷→300大巷→副立井(回风立井)→地面(2)、发生水灾、顶板事故时的避灾路线:按由低处向高处路线撤离原则。

工作面迎头→轨道下山→集中运输巷→主斜井绕巷→主斜井→地面工作面迎头→轨道下山→一联巷→300材料巷→副立井(回风立井)→地面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