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说练习一答案

师说练习一答案

必修三第11课师说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答案】C【解析】(A嗟.jiē B跬.kuǐ D砭.biān)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答案】D【解析】(无:无论)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师之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答案】A【解析】(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有专门学问的人;所以:古义是“用来…的”,今义表结果;众人:古义是普通人,今义是很多人;小学:古义是两个词,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初级阶段。

不必:古义是不一定,今义是不需要;从而: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答案】B【解析】(均作“老师”。

A项“传”分别为流传、解释经书的著作,C项分别为赠送、遗留,D项分别为“却”和“就”)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答案】 C【解析】( ①⑥均作“向”,介词。

②从、③对于、④比、⑤被)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答案】B【解析】(“白居易”应为“柳宗元”)7.填空:①韩愈,字__退之_,世称___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课文原文回答: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用课文原文回答: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_。

④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①韩昌黎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考查理解性默写和文学常识。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2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同“耻”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一般人【答案】C【解析】(齿:提起)9.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其.皆出于此乎? B. 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 D. 其.为惑也【答案】B【解析】(人称代词“他们”。

A项为“大概”,表推测;C项表语气副词;D项“那些”,指示代词)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之不传也久矣/师道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答案】C【解析】(译为“道理”或“风尚”。

A项“则”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连接,就;B 项“所以”前一个译为“…的原因”,后一个译为“用来…的”;D项前一个是糊涂,形容词,后一个是疑难问题,名词)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均是宾语前置。

B项是介宾短语后置;C项定语后置;D项是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1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答案】D【解析】(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错)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 (1)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2)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是多么奇怪啊!【解析】(1)关键词“句读”、“彼”、“非……也”判断句。

(2)关键词“不齿”、“乃”“其”。

提高篇三、文言文阅读(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宇子升,松江华亭人。

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

丁母忧归。

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

故事,吏部率鐍①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

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

用卒,闻渊代。

自处前辈,取立断。

阶①独称旨,意不乐,求出避之。

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

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

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

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

”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

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

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

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

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

”皆用之。

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 嵩属陆炳究主使。

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

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

”嵩惧,乃寝。

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

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

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自《明史·徐阶传》,略有删改)(注)①鐍(jue),锁闭。

①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

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B.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C.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D.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酒,指古代由朝廷任命的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校长。

B.尚书,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始为六部的最高长官。

C.锦衣,即锦衣卫,兼管刑狱、缉捕、审问之事,明中叶后与东西厂并为特务组织。

D.谥号,对已故的皇帝、皇后、诸侯和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

1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阶聪慧有才,深受器重。

自从考上进士后,先后兼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以及文渊阁大学士,所撰青词无人能及。

B.徐阶虚心谦卑,礼贤下士。

在吏部任职时,屈尊礼遇下级官员,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情况,赢得朝野的敬重。

C.徐阶正直敢言,颇有见地。

关于精汰京城卫戍部队、关于抵御倭寇的人侵,他所提的建议全都得到皇帝的采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