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精讲课件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精讲课件


S 0° °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影子朝向 正北 ,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至日时影子最 长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2)计算楼距。 计算楼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 楼距较大。算最小楼距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 冬至日的正 区,楼距较大。算最小楼距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 午太阳高度时的楼距。。 午太阳高度时的楼距。。
正午太阳高度 90° 90° 80° 80° 70° 70° 60° 60° 50° 50° 40° 40° 30° 30° 20° 20° 10° 10° 0° 90° 90°S 冬至日 春分秋分日 夏至日
66.5° 66.5°S
23.5° 23.5°S

23.5° 23.5°N
66.5° 66.5°N
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由南回归线向南 北两侧递减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B.北京的白天比广州长 C.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 D.地球正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 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到近日点时: 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到近日点时: A.北半球是夏季 B.南半球是夏季 . . C.北半球昼最长 D.南半球昼最长 . .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 . •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 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 •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 假如黄赤交角减小到23°,那么地球上的五带的 假如黄赤交角减小到 ° 变化情况是: 变化情况是: A.热带范围将扩大 B.温带范围将缩小 . . C.寒带范围将缩小 D.五带范围无变化 . .
A
16º34′
B
63º26′
C
40º
D 23º26′
如:求北京(400N)冬至日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 步骤:1 标直射点、所求点纬度, 2 算纬度差 H=900-(40° 23.50 ) + =26.50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6.22 3.21 9.23
次年6.22 次年 次年3.21 次年3.21
12.22 N
北回归线
北 极 圈
北 温 带
23026′N 北 回 归 线
无太阳直射也 无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四季分明 有太阳 直射 无极昼 极夜 无太阳直射也 无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四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无直射
热 带
23026′S 南 回 归 线

66034′S 南

极 圈

南寒带
四、四季
1、天文上: 、天文上: 夏季是一年中 白昼较长 , 太阳高度较高 冬季是一年中 冬季是一年中 白昼较短 , 太阳高度较低 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中纬度地区。 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中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气候统计上:(北半球) 、气候统计上:(北半球) :(北半球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 、 月为春季 月为春季; 、 、 月为夏季 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月为秋季; 、 、 月为冬季 、 、 月为秋季 的季节; 的季节; 的季节; 的季节;
小结
地球自转 赤道 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 平面
° 黄赤交角 23.5°
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随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季节变化
五带
四季
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 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 • A.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 • 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 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 D.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
六、绘制二至日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
要点: )地轴垂直平分 要点:1)地轴垂直平分 赤道; 赤道; 2)晨昏线与太阳光 ) 线要垂直 垂直; 线要垂直; 3)晨昏线与极圈相 )晨昏线与极圈相 切; 4)夏至日直射点在 ) 北回归线上 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为 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 极夜。 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 5)冬至日直射点在 ) 南回归线上 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为 极夜,南极圈内为极昼 极昼。 极夜,南极圈内为极昼。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夏至日时地球哪个地区正午太阳高 思考: 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 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地区达到 了最小值?为什么? 了最小值?为什么?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了一年的最大 值,南半球及赤道达到最小值
例3.某校所在地(120ºE、40º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根据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整 其支架倾角。通过计算判断下列四图做法是否正确。
a=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a =30°+ 23.5° ° °
冬至
= 53.5° °
地球自转 赤道 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 平面
° 黄赤交角 23.5°
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随纬度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季节变化
五带
四季
(三)、五带的划分-依据是有无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 )、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无直射 034′N 66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由 太阳直射的纬线 递减。 向南北两侧 递减。
•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 •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 冬至日: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
2)直射点南移(6月22到12月22日):南回归线 )直射点南移( 月 到 月 日):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 大 , 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月 日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达到最小值。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 达到最小值。
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 .6 月1 日 B .7 月1 日 10月 元月1 C.10月1 日 D.元月1日 2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夏至与冬至日(因为这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赤 夏至与冬至日(因为这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 道距离回归线最远 )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90°
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注意: 注意: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 同一半球 差为两地纬度之差 差为两地纬度之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 不同半球,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 差为两地纬度之和 差为两地纬度之和。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 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 太阳高度: • 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12时的太阳高度 • 一天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一天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 关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正确 关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 的是( 的是( ) •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光照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 (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 为0度,地方时为8点的点 M。 地方时为8 (2)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 (2)地球表面 地球表面C 沿CD向D运动,其方向向 CD向 运动, 南 偏移(南或北),发生上 偏移(南或北) 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由于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自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 (3)图中AB 晨 线(晨或昏)。图中D点大约再过 11 小时日落。 (3)图中 图中AB 晨或昏) 图中D 小时日落。 (4)图示各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度的有 DE ,小于0度 (4)图示各点中 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 图示各点中, 小于0 的有 CG M
90° 90°N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直射点北移(12月22到6月22日):北回归线 )直射点北移( 月 到 月 日):北回归线 大 , 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 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月 日 达到最小值。 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达到最小值。 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
L=
h tanH h

L
(3)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 读右图,思考怎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 读右图,思考怎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
(3)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 安装角度a=90°-H(正午太阳高度角 ° 正午太阳高度角) 安装角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 =纬度差 纬度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