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ppt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
பைடு நூலகம்正午
头顶
太阳的运动轨迹
H
傍晚
早晨
太阳
定义: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 角,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简称正午太阳高度。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
1. 指出太阳直射哪条纬 线?直射哪条经线?
2. 比较北回归线、北极 圈和北极点三处正午太 阳高度的大小?
半年取正值,当地冬半年取负值。
例:求夏至日武汉(31°N) 的正午太阳高度
H 90 31 2326 8226 求冬至日武汉(31°N)的正午太阳高度
H 90 31 2326 3534
六、探究问题
1. 影子长短问题
2m
2m
30° 影子长度
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答: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赤道正午太阳 高度为90°,自赤 道向两极递减
二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观察
66°34’N在冬至日、二分日、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分别是多少?
答:冬至日:0°;二分日:23°26’;夏至日:46°52’
思考
66°34’N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是否可能出现比夏 至日还大的情况? 答:不可能,66°34’ N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夏至日最大
结论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四、小结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赤道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北回归线
从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北回归线 及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 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
赤道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回归线
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南回归线 及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 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
五、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 90
式中 为当地纬度; 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
60° 影子长度
结论: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楼间距问题 •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楼间距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楼间距越大
• 在我国,纬度低的地方楼间距小些,
纬度高的地方楼间距大些
2.楼间距问题
例 夏至日,在36°34’N建两栋20米高的楼房,要使南
楼的影子正午时分终年不遮挡北楼,两楼的间距最 小应为多少米?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自转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太阳高度(角)
定义: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N
h
h > 0:白昼
0°
O
h = 0 :晨昏线上
S
h < 0 :黑夜
分析题意:即求正午太 阳高度最小时南楼的影 子长度
20m
步骤1:计算此地一年 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H N
?
S 步骤2:利用三角函数
计算影长
结论:距离太阳直射点 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大
3.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北回归线正午太阳 高度为90°,自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答:23°26’S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南回归线正午太 阳高度为90°,自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