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教学设计一、本单元知识框架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只是让学生知道并记住“12∶30就是指12时半”,而对于为什么分针指向刻度“6”就是“几时半”,为什么要表示“几时半”在冒号后面就要用“30”,学生并不理解。

等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知识,了解了时与分的关系后,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1时=60分。

3.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推算经过的时间六、本单元评价要点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6 节测试情况1 反馈合计 6八、各课时教学设计第1节《认识时间(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整五整十分);2、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几分(整五整十分)。

2、教学难点: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23+2=70-10=3+42=5+25=5+5=5+5+5=45+5=35+5=【解答题】1、□○□=□2、□○□=□(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导入(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上课吗?板书:认识时间2、认识几时多。

从9时整拨到9∶20引出9时多。

时针超过了9还没到10就是9时多。

3、认识时分。

小朋友是几时多上课的吗?为什么是8时多呢?那么小朋友是8时多多少分来上课的呢?小组讨论。

请说一下你们组的理由。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几个大格?走了多少分呢?走到2呢?走到3呢?那分针从刻度3走到刻度4走了几个大格,走了多少分?现在这个时刻是多少?从几走到几还是5分?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走了几个大格?走了多少分?走到刻度2呢?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分呢?出示数一数图。

分针指向刻度1对应是几分?4、巩固练习。

下面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几个时刻。

6∶25 9∶05 8∶55说出是怎么认的?再演示9时55分。

把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卡片)贴在相应的时刻下面。

(9∶05)为什么要在分钟数前加0?用两种写法写出3∶05。

巩固时刻的写法。

拨出8∶05,9∶45,11∶30。

5、认识时分的关系。

在钟里还有个小秘密,谁观察得仔细,谁就能发现?建立时分观念,知道1时=60分的道理。

教师演示从12时到1时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

板书:1时=60分【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做书P82“做一做”第1题1、做P83练习十五的第1题。

小芳讲述自己的一天,请学生说说她的作息时间。

请同学们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

3、给小动物找座位。

森林乐园里要开联欢会了,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同学们帮助找一找,要求小动物身上的时间与座位上的时间一样。

媒体出示:小动物身上的时间和椅子上的时间,请同学们给小动物对号入座。

例如:4∶25=4时25分小松鼠怎么还没有坐下呀?给它一把椅子,请一个同学写出它的时间。

4、“吃”水果,认时间。

小松鼠为了感谢大家,准备了一些水果。

有苹果、梨子、香蕉、西瓜、草莓……它们好吃极了,忍不住让人直流口水,但是它只想把水果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如果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就把它送给你。

【提高练习】5、连一连: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6、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7:00起床、8:00上学、12:05吃午饭、4:45放学回家、6:25看动画片、9:30睡觉。

7、小调查时间时间商场开门:关门:我早上起床:晚上睡觉:8、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合理设计一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希望你能按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

【拓展练习】9、六年级同学今天参加数学考试,8点整开始,120分钟后结束。

请你算一算,几点考试结束?10、一节课是40分钟,同学们上完早操后从8点40分开始上课,每节课间休息10分钟,4节课后放学时应是几点几分?(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下面的钟面各是什么时刻?2、连线.3、 7:00过5分钟是(),再过5分钟是()。

8:30过5分钟是(),再过5分钟是()。

第2节《认识时间(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动手操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

2、教学难点: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三、预计教学时间:2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32+4=24+10= 73-2=57-20=60+14=87-50=【解答题】选择合适的问题,并画“√”小明要擦56扇窗户,已经擦了30扇,()()解答:□○□=□(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钟面图,让学生读出是几时几分,并说说是怎么认的?2、多媒体出示第二个钟面图,师:你能认出这个钟面的时间吗?你是怎么认的?(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交流)生汇报:A、从4时15分,1分1分数到4时19分;B、比4时20分少1分是4时19分。

3、电脑演示学生思考过程。

【小结】我们要看分针不指在数字上的时间可以先找到离它比较近的数字上的时刻,然后一分一分数到准确的时间,或者用加减的办法也可以。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出示5时43分钟面,让学生说出准确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一分一分地数到5时50分吗?(2)从5时43分到5时50分还需要走几分钟?(3)5时43分再过8分钟是几时几分?(4)4时43分再过去17分钟后是几时几分?一共要擦多少扇窗户?还剩多少扇没擦?3、学生活动:A、教师拨钟,学生认。

B、教师说时间,学生拨。

4、下面的钟面各是什么时刻?【提高练习】5、画出下面各钟面上的时针或分针.6、7、8、科技制作比赛8时开始.【拓展练习】9、马拉松比赛,7号队员用了2时43分,9号队员用了2时31分,()号快,快()分.10、写出到参观点的时刻.(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连线.2、小刚小芳同时到达图书馆.3、请你画出前面两个钟面的指针.实践活动小小商店一、教学目标:1.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民币。

教师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这节课的准备工作。

1.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商店。

2.同学们有的要扮演售货员,有的要扮演顾客,有的要扮演废品回收员。

3.请大家把平时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

4.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要自己制作。

价格你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到,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调查一下,可以问问你们的家人,还可以查一查书本资料。

四、教学设计导入:这些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我们给它们分分类。

活动准备:1.请读一读物品标签上的价格,看看你喜欢的商品是多少钱?2.你要买什么商品?3.应该去哪个柜台购买?活动示范:购物示范,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如何进行商品买卖,在买卖过程中有什么步骤。

开始活动:1.活动要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

2.卖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的同学要检查废品回收员有没有算错一共应该付多少钱。

3.售货员要看清顾客付款对不对。

4.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合伙购买。

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扮演顾客。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及开展废品回收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

活动汇报:组织学生汇报。

1.你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2.大家讨论一下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呢?3.抽取几名顾客进行汇报。

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讨论:1.把你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互相听听大家的购物过程。

2.购买相同价钱的商品有没有不一样的付款方法,分别是怎么解决的?3.售货员在一起讨论今天你卖的商品是怎么计算找零的?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你有什么收获?总结:一方面我们复习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熟练地运用百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活动,我们还可以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把它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