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质粒2.肽聚糖3.顿挫感染4.内毒素5.败血症二、填空题1.细菌的特殊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五个阶段。
6.病毒衣壳的排列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种对称型。
7.根据真菌形态和结构不同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8.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种。
9.病毒感染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
10.病毒感染细胞后,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三、选择题A型题1.细菌的核酸类型是A.DNA B.RNAC.DNA和RNA D.DNA或RNAE.mRNA2.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菌毛B.鞭毛C.纤毛 D.荚膜E.轴丝3.与细菌黏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A.菌毛B.荚膜C.鞭毛D.芽胞E.胞浆膜4.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A.普通菌毛B.荚膜C.芽胞D.鞭毛E.核糖体5.细菌抗吞噬作用的结构是A.普通菌毛B.荚膜C.芽胞D.鞭毛E.质粒6..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A.专性需氧菌B.专性厌氧菌C.兼性厌氧菌D.微需氧菌E.以上都可7.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A.二分裂B.孢子生殖C.复制D.有丝分裂E.出芽8.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的代时为A.10~15分钟 B.20~30分钟C. 40~50 分钟D.18~24小时E. 36小时以上9.关于芽胞描述正确的是A.在机体内形成B.所有的细菌都能产生C.加热容易杀死D.一个芽胞发芽只能生成一个菌体E.产生芽胞的细菌主要为G-菌1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A.内毒素B.外毒素C.细菌素D.抗生素E.抗毒素11.与细菌鉴定有关的代谢产物的是A.维生素B.毒素C.热原质D.细菌素E.色素12.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A.观察细菌的动力B.观察细菌的黏附力C.观察细菌的菌落形态D.增加细菌的数量E.观察细菌的色素13.IMViC试验常用于鉴别A.葡萄球菌B.肺炎球菌C.脑膜炎球菌D.肠道杆菌E.厌氧菌14.研究细菌性状最佳期是A.稳定期B.迟缓期C.衰退期D.对数期E.稳定晚期15.对病毒基本性状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A.体积微小B.结构简单C.单一核酸D.复制增殖E.可用培养基培养16.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DNAB.RNAC.DNA和RNAD.DNA或RNAE.mRNA17.有包膜的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是A.胞饮B.直接穿入C.膜融合D.吞噬E.裂解细胞膜18.缺陷病毒的产生是指A.衣壳的缺陷B.包膜的缺陷C.刺突的缺陷D.酶的缺陷E.基因的缺陷19.包膜病毒的释放方式是A.细胞裂解B.细胞融合C.出芽D.胞吐作用E.细胞穿孔20.包膜病毒的释放方式是A.细胞裂解B.细胞融合C.出芽D.胞吐作用E.细胞穿孔21.酵母型菌落与类酵母菌落的区别在于后者A.菌落光滑B.菌落粗糙C.菌落有色素D.菌落周围有假菌丝E.菌落周围有溶血22.帮助细菌在体内扩散的致病物质是A.荚膜B.菌毛C.芽胞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23.外毒素的特点是A.多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C.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可制成类毒素E.耐热稳定24.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A.病毒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菌血症E.脓毒血症25.细菌侵入血流, 只是一过性或间断性, 不在血液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病毒血症26.病毒感染后可出现A.细胞溶解B.细胞融合C.细胞凋亡D.细胞转化E.以上均可27.在下列病毒中,能引起潜伏感染的是A.甲型肝炎病毒B.狂犬病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流感病毒E.HIV28.怀孕期间感染下列哪种病毒易引起胎儿畸形A.鼻病毒B.麻疹病毒C.风疹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E.HIV29.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不包括A.慢性感染B.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C.潜伏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显性感染30.病毒感染过程中与致癌有关的是A.病毒的溶细胞感染B.病毒诱导细胞凋亡B.病毒稳定状态的感染 D.病毒基因与细胞基因整合导致细胞转化E. 病毒导致细胞融合习题二一、名词解释1、干扰素2、转导3、正常菌群4、灭菌5、DNA疫苗二、填空题1、干扰素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和。
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吞噬和吞噬两种。
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和。
4、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5、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细菌发生了,或者细菌通过接合发生了的转移。
6、由于菌群失调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
7、微生态失调的防治原则包括、、、、。
8、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和。
9、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有和、。
10、根据遗传性细菌的耐药性可分为和。
三、单选题1、在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 IgGB. IgMC. IgAD.SIgAE. IgE2、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是A.直接杀灭病毒B.阻碍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C.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D.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脱壳E.直接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3、关于抗细菌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 吞噬细胞发挥重要的非特异性抗感染作用C. 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菌的感染D. 抗体与细菌结合后可直接杀死细菌E.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菌的感染4、下列细菌属于胞内菌,例外的是:A. 结核分枝杆菌B. 淋病奈瑟菌C. 伤寒沙门菌D. 布氏杆菌E. 肺炎军团菌5、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突变E. 溶原性转换6、前噬菌体是指A.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7、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A.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B. 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C. 使用广谱抗生素D. 多种抗生素长期联合使用E. 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8、关于转座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不依赖于同源性重组自行移动的一段DNA序列B. 仅存在于细菌质粒上C. 伴随转座子移动会出现插入突变D. 转座子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E. 携带耐药基因的转座子是多重耐药菌形成和播散的重要原因之一9、L型细菌的特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对青霉素不敏感B.抗原性改变C.呈多形性D.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E.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10、与细菌遗传相关的物质是A.染色体、核糖体、质粒、中介体B.染色体、转座子、核糖体、质粒C.染色体、质粒、噬菌体、转座子D.染色体、噬菌体、中介体、核糖体E.染色体、噬菌体、中介体、质粒11、关于细菌致病岛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病原菌染色体上的外源DNA片段B. G+C百分比和密码使用与宿主菌染色体有明显差异C.是建立细菌溶原性周期所必需的D.其两侧常含有重复序列E.编码毒力相关基因12、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是A. 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 正常菌群的遗传特异性明显改变C. 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D. 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E.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13、医院感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 感染对象为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B. 感染地点必须在医院内C. 感染时间主要是在医院期间D. 不包括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E. 不包括入院前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4、肠道正常菌群主要是A.兼性菌B. 厌氧菌C. 真菌D.大肠杆菌E.葡萄球菌15、关于二重感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后果B. 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一种严重后果C. 是菌群失调症的一种类型D. 是抗生素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E. 是抗生素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16、关于机会致病菌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B. 可由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转化而成C. 引起感染的原因是细菌发生了耐药性变异D. 与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有关E. 与菌群失调有关17、关于耐药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可以是天然耐药B. 可以是获得性耐药C. 临床治疗其感染极为棘手D. 获得性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主要因染色体突变所致E. 易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下于医院人群中传播,甚至爆发流行18、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19、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A. 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 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C. 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 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 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20、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A. 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 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C. 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 通常压力为101.3KpaE. 通常温度为121.3℃21、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A. 煮沸法B. 巴氏消毒法C. 流通蒸汽灭菌法D. 高压蒸汽灭菌法E. 间歇灭菌法22、手术器械、敷料等消毒灭菌应采用A. 高压蒸汽灭菌法B. 干烤C. 滤过除菌D. 紫外线E. 煮沸法23、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A. 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 芽胞被完全消灭C. 鞭毛蛋白变性D. 菌体DNA变性E. 致病菌被完全消灭24、下列有关病毒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减毒活疫苗通常选择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B. 减毒活疫苗有恢复毒力的可能性C. 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SIgAD. 灭活疫苗通常可诱导机体产生IgGE. 减毒活疫苗不适用于免疫缺陷者25、制备病毒疫苗最常选用A. 原代细胞培养B. 动物培养C. 人胚二倍体细胞培养D. 传代细胞培养E. 器官培养26、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的特点是A. 单一耐药性B. 稳定C. 发生任何细菌D. 耐药性可经接合转移E. 不能从宿主菌检出27、细菌的耐药性突变特点A.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 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突变无关C. 细菌的耐药性基因突变可发生回复突变D. 细菌的耐药性基因突变具有相对稳定性E. 以上都是28、关于β-内酰胺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耐药的菌株可产生B. 革兰阳性菌的β-内酰胺酶位于胞外C. 只能是细菌染色体编码D. 1940年首次发现E. 分为四类29、耐药株30S亚基的L12蛋白的构型改变,使细菌对哪种抗菌药物发生耐药性A. 链霉素B. 红霉素C. 磺胺药D. 利福平E. 青霉素30、有计划的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交替使用,其原因是A. 节约抗菌药物B. 使耐药基因发生回复突变C. 按照病程要求D. 使疗效最好E. 可将细菌彻底杀灭习题三一、名词解释1. 动物源性细菌2.硫磺样颗粒3.显微镜凝集试验 4.支原体 5.衣原体二、填空题1. 动物源性细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