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由医院的病原生物或其毒素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感染对象是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包括患者、患者陪护人员、医院职工等。

2、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仍存活。

3、灭菌:指杀死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4、耐药: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5、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内芽胞,简称芽胞。

6、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7、*厌氧菌:
8、败血症:病原菌浸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全身中毒症状。

9、正常菌群:通常把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

10、*干扰现象:
11、*微生物: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得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12、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13、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

14、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也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

二、简答题
1、*根据微生物的结构、遗传、分化组成可分为哪几类?包括什么?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包括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放线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包括真菌、藻类及原生动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

包括病毒。

2、临床标本采集的原则有哪些?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6)检查病原体的特异性IgG抗体时,应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

3、*经消化道传播的细菌有哪些?(5个)
幽门螺杆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沙门菌、痢疾杆菌、
4、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医院感染是指由医院的病原生物或其毒素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感染对象是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包括患者、患者陪护人员、医院职工等。

特点:感染类型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医院感染微生物种类主要是条件致病微生物和具有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微生物。

感染对象主要是婴儿和老年人。

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5、*简述AIDS的传播途径?(HIV)
(1)性传播。

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AIDS是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该病在美国及西方国家主要以同性恋间性传播为主,非洲及东南亚地区则以异性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输入带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包括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及使用受HIV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

静脉注射吸毒者共用污染的针具引起感染是常见方式。

(3)垂直传播。

包括经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其中胎儿经胎盘感染最多见。

6、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哪些致病物质?能引起哪些疾病?
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所致疾病:⑴侵袭性疾病:①皮肤软组织感染:毛囊炎、蜂窝织炎、伤口化脓;②内脏器官感染:心内膜炎、血源性骨髓炎、脑膜炎、肺部感染;③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⑵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症。

7、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
沙门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8、乙型肝炎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染源是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sAg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接触传播
9、*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哪些致病物质,引起的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