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恩父母亲人主题班会总结

感恩父母亲人主题班会总结

感恩父母亲人主题班会总结
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给他们说感恩这个话题有点点抽象,但是依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体会感恩这份情感。

我设计的“感恩父母亲人”主题班会在上周四“感恩节”这天顺利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确立了主题,以小见大
要上好一节班会课必须选好主题。

主题是一节班会的核心,有针对性,应紧扣学校德育工作,抓住当前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所存在问题。

现在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在家有父母的关爱,在学校有老师的悉心教导,很多学生就渐渐形成这样一个观点: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

他们忽略了自己成长中很多人的默默付出,尤其是留守孩子更需要感恩教育。

因此,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默默为他们付出的人,让他们渐渐学会去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知道自己被别人关爱着,也学会去关爱别人,于是我选定了“感恩”这个主题。

但是感恩这一话题涉及面很广,我认为这一主题不能大而空,应找准切入点,尽量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具体深化,达到以一点反映全面的教育效果。

所以,这节班会课主要着眼于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让学生有生活体验,有生活素材,真正使学生有情可感,有情可议。

二、做好了准备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对主题班会的准备要充分。

充分了解孩子们的情况,特别是思想状况,占有大量的资料,精心的组织,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予以考虑。

我以“感恩的心”原故事为情境导入,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幸福,父母亲人对自己是多么的关爱。

在素材的准备上,选取了两个不同角度的故事,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在学生心中掀起千层浪,达到自我醒悟的效果。

课前还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查找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2、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主题班会主要是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果能让他们参与整个过程,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出一件件感人的事情,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感受亲情的伟大。

通过写或画“感恩卡”,同学们又一次深刻体会到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

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谈如何回报父母亲人,将感谢的话写在“感恩卡”上,结尾让孩子们利用双休日给父母或爷爷奶奶洗一次脚。

整个班会过程由始至终都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了教育,感受了亲情,懂得了感恩。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晓之以理”,而不是“施之以威”。

把道理跟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要让他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要让他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先让他明理,这样他才能做到知行统一。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班会课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感人。

在触及亲情这样的主题,我们就应该从“情”字入手,做好文章。

我的“感恩父母亲人”这一
主题班会,运用各种手段,激起大家的情感体验,。

四、深化了主题,延续教学效果
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作用,决不能忽略主题的深化和延续。

我的这节“感恩父母亲人”主题班会主要定格在对父母给身边的人身上,使学生把对父母的爱化成一种大爱,以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感恩之情不单单是对父母,还可以对老师、对长辈、对同学、对帮助自己的人。

因此,我觉得应该由感恩父母到感恩这些人,让学生了解恩情,体验恩情的无私与伟大,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进而推动学生更加努力。

当然,也有比较不足的地方,那就是课堂及时生成的东西不多,好多都是事先的安排和罗列,学生的朗诵和发言水平也有待提高,还有主持人的文本铺设过度的语言还不够,现场的号召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