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_某大厦配电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_某大厦配电系统设计

答辩小组负责人2010年 月 日
注:1、课题来源分为:科研课题;教学及实验室建设课题;生产实际;教师拟定;课题类型分为:工程设计类;工程技术研究类;理论研究类;软件工程类。
2、此表由学生填写,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方可开题。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考核
一、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2010年月日
成绩
二、开题报告答辩评语及成绩: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论 文)
开题报告
题目:某大厦配电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某大厦配电系统设计
课题来源
生产实际
课题类型
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课题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1)课题意义
供配电工程是建筑电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电力系统与人们生产、生活的纽带,它完成全楼的照明、通讯、安防等功能,管理水泵、空调通风等建筑设备工作,火灾等紧急状态组织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建筑电气设计主要是依据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委托要求和国家设计规范,分析建筑布局与功能,以功能与安全为原则,同时兼顾工程造价、施工难易、管理与维护等因素,合理组织楼内供配电系统及各通讯等弱电系统,是建筑功能与安全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
1.确定变配电所的位置与型式
2.确定变电所变压器类型、主备用方式、容量和台数
3.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以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导线
4.选择适当的继电保护,确定二次回路方案
5.确定防雷与接地装置
6.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确定大厦配电方案
7.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纸
(2)方法和手段:
首先应根据大厦各用电负荷的重要性,确定负荷等级,然后求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和无功补偿;
(2)国内外发展状况
工厂供电的对象不仅仅指工厂,也包括医院、学校、居民小区、高层建筑和各企事业单位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层数越来越高,建筑面积越来越大,人们对建筑的功能要求更丰富,建筑内部设备越来越丰富,这无疑对建筑电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供电半径大,用电功率高,对公共通道照明、电梯、生活水泵、消防水泵、排烟风机等重要负荷要求不间断供电,要求建筑具有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通讯系统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求,要求建筑配备门禁监视、安全防范、自动消防灭火及消防联动等系统满足安全的要求,建筑物防雷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更显得重要。上述各系统大多是独立的,而未来建筑电气的发展是智能建筑;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3)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详细设计,熟悉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熟悉参建各方的配合程序,熟悉专业间的配合;初步掌握民用建筑不同场所的基本电气设置;通过对不同供配电系统比较,学习合理选择供配电系统,整定继电保护、线路保护等,学习低压电器的配套、选型、安装;学习人工照明基础理论,初步认识电光源、照明灯具及其启动控制等;学习智能建筑基础知识,熟悉楼内电话通讯、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安防监控、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等系统基本形式;会熟练使用AUTOCAD绘制电气平面图、系统原理图及接线图;在图纸及选型设计完成后,通过设计院校对、审核程序,修改无误后交付使用。
设计进度安排及完成的相关任务(以教学周为单位)
周 次
设计(论文)任务及要求
1-3
到不同施工阶段的建筑工地实习,对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和电气元器件有初步感性认识,了解电气线路在结构体内敷设
4-5
学习基本供电系统,初步确定系统形式,绘制拓扑图、干线图
6-8
学习电气照明和不同场所的基本电气设置,绘制相关平面图,完善系统图
9-10
学习智能建筑基础知识,初步确定电话通讯、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安防监控、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等系统形式,绘制拓扑图、干线图
11-13
绘制弱电系统平面图,完善系统图
14-15
图纸校审,做图纸修改和论文前期整理工作
16
论文校核,论文定稿、印制装订,答辩。
参考文献:
[1].苏文成工厂供电(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手段及预期成果
(1)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一大厦的供配电系统设计,该大厦集停车、办公、宾馆等功能于一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给定的任务书,电源由大厦东北方向约100米的10KV高压获得,经过降压到380/220再将电能配送到大厦的每层。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具体研究内容内容如下:
选择变压器容量、台数和类型;结合负荷重要性、电源情况和低压馈线数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计算短路电流;高、低压电器选型以及导线截面选择;进行必要的继电保护;防雷接地以及接地网的敷设;借助于Auto CAD绘制大厦变配电设计图以及各部分单元的具体设计图,从而更好的展示本设计的具体方案,最后通过对本设计完成后对课题设计的总体概括理解,对本设计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2].张保会 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刘介才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北京:机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出版社.1999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8].戴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设计丛书电气设计50》.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0]. 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照明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