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优秀课件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我爱这土地》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_为__什__么__我__的__眼__里__常__含__泪__水__?__因__为__我__对__这__土__地__ _爱__得__深__沉__…__…______
(2)寄寓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的诗 句是:_然__后__我__死__了__,__连__羽__毛__也__腐__烂__在__土__地__里__ _面__。_
整体把握
通过朗读,诗歌中有哪些意象?
鸟、土地、河流、风、黎明。
整体把握
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澎湃的情感,愤怒,悲愤,感受到 对土地的爱。
整体把握
请带着感情再读课文,体会诗的两节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借鸟的歌唱委婉表达对祖 国的挚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抒 发对祖国炽热的爱。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第一节 象征抒情
概 括 升 华
第二节 直抒胸臆
土地——祖国大地 河流、风——抗争精神 黎明——光明、胜利
常含泪水 深爱土地
至为 死国 不献 渝身
拓展延伸
你知道下列意象有什么寓意吗?
荷花:高洁、雅致、宁静等。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坚定、傲岸。 竹子:节操气节、积极向上。 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大雁:孤独、哀伤、幽怨、思乡。 西风:落寞、惆怅,思归。 月亮:圆满、缺憾、思亲。
字音字形
嘶哑(sī) 撕裂(sī) 吹刮(guā)
腐烂(fǔ) 喉咙(hóu) 汹涌 (yǒng)
词语释义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原指刺激使发怒,诗中指极度愤怒。 温柔:温和柔顺。 黎明:时间词。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朗读节奏
“我”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 也要葬身这片土地。“我”的一切一切 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这 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 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最真挚最深沉最 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 心。
合作探究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中“连” 有什么表达效果?
“连”——说明不只是“羽毛”,包 括“羽毛”在内的所有一切——身体、心 灵、生命。体现了诗人为国无私奉献的精 神。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诗人在写到鸟的“歌唱”时要 用“嘶哑的喉咙”来形容?你能从中 读出诗人的什么心情?
这是一种声嘶力竭的悲啼!在当时 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 铁蹄下遭受苦难,鸟儿虽然力量弱小, 声音嘶哑,却还在奋力歌唱,从这个词 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内心因祖国饱受侵 略而产生的痛苦与焦灼的心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合作探究
诗人为什么要借助“鸟”这一形象?谈 谈你的理解。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 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 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 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 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 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合作探究
导入新课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他在1933年写 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 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 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 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耻于与蒋介石同姓, 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 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 因为“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 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 名字轰动了全国。今天,我们来学习艾青的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合作探究
比如《紫藤萝瀑布》:紫藤萝花从稀 落到毁坏再到如今繁花似锦的命运,正是 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白杨礼赞》: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 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 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合作探究
“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这 些意象各象征了什么?
“土地”是祖国大地的象征。 “河流”与“风”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 的反抗侵略者的英勇顽强精神的象征。 “黎明”是充满光明、希望、生机勃勃 的解放区的象征。
合作探究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 比温柔的黎明……”这几句使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排比、拟人。语言生动形象,有气 势,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 侵略者的恨。
合作探究
分析“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的内涵。
写作特色
(2)比赋结合。 第一节以鸟自比,铺陈描绘,第
二节直抒胸臆,质朴遒劲。抒情强烈 深刻。
(3)感情不断强化,风格悲愤沉郁。 第一节通过意象抒情,第二节直
抒胸臆,表达不可遏制的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 广泛传诵的名篇。诗歌意象内涵丰富,抒情 方式巧妙。诗人以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 比,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祖国的挚 爱之情。相信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撞击 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激励着我们,为祖国 更好的明天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 己的力量。
合作探究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 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 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 情深绵绵。
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写作特色
(1)使用了象征手法。 诗中的具体形象,如鸟、土地、河
流、风、黎明等具有象征意义,而各个 意象前所加的修辞语又强化了象征的作 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具体感、立体感和 生动感,抒发出了缠绵而深沉的爱国之 情。
课堂检测
2、对诗中“鸟”的形象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 项是( C ) A.诗人只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假设是为 了更好地抒情。 B.“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 死。 C.这只鸟死得可怜,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同情。 D.鸟死了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 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 的执着深情。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 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 基调。 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正涵,生于浙江金华,诗集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归来的歌》等。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 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艾青是土地的歌者,“ 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出的两个意象之 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 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 的旋律。 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
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探究
最后两句中,诗人眼中的“泪水”都 包含了哪些东西?
“泪水”中包含了对祖国、对民族 的深沉的爱,对敌人、对侵略者无比的 恨,对遭受到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的人民的同情。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最后两句诗?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 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强 烈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 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揭示全诗主旨。
整体把握
有人说:“因为爱,所以爱;因为痛, 所以痛。”诗中哪些句子最能突出诗人 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整体把握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并谈谈你的认识。
“深沉”。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 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 者肆意践踏的过程,于是怀着对侵略者 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 因此,“深沉”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 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 遭受兵燹(xiǎn)之灾的沉痛。
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 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 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 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整个民族普遍的 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 那个时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合作探究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 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 哑,面对千难万险,也不会停止对大地 的歌唱。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 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文体知识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 生的、有别于古典诗、以白话作为基本语 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当时也称新诗为“白 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等。
特点:形式自由、意蕴丰富、重于修 辞,内容主要反映新生活,表达新思想。
知识链接
意象 诗歌讲究形象性,诗人往往把情感、 意志寄托于意象中。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 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 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 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即我们常说的借物抒情。比如以柳代表 惜别,用雁表示思乡,梅兰竹菊象征君子 品格高尚等。
主旨
在这首词中,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 鸟,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对土地的歌 唱,表达了自己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 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 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合作探究
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 么内在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 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 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 “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 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 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 地感情。诗意层层递进。去掉第二节, 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