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法指导】
历史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战争形
势图
【自主学习】
一、火烧圆明园
(学生自读课文Р7—Р8页,完成下列题目)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原因、侵略国家、经过、影响分别是什么?
2、被雨果称为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的是———、——。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国?
2、沙俄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哪个?
3、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比一比,看谁叙述得更清楚、准确、全面。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自读课文Р9——Р10页,完成下列题目)
1、太平军起义的背景、代表人物、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年,太平军在慈溪等地迎击洋枪队,击毙——。
四、讨论与探究
1、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3、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你有何感悟?
(小组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出最佳答案)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爆发根因
2.起讫时间
3.发动者
4.重大事件
5结果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和纵火者
②侵略者的暴行③影响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①时间②主要条约
③范围面积④影响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谈本节课的收获,不懂得地方。
【达标测试】
1、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国军队 B、美国军队 C、俄国军队 D、英法联军
2、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3、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A、左宗棠
B、曾国藩
C、洪秀全
D、康有为
4、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B.清朝军备落后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当
4、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战役是()
A.上海青浦
B.江苏太仓
C.浙江慈溪
D.江苏苏州
5、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其中面积最大的一片位于() A.黑龙江以北 B.乌苏里江以东
C.伊犁西北部
D.新疆南疆西部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带答案)
(1)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
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2)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
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则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
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C.侵区域扩大。
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共签订了七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通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一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玻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列强在中国建立租界地,中国的司法、行政主权带到破坏。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
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组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物,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应列强需要,设立总理衙门,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使中国的外交开始了近代化;设立总税务司,由外国人担任,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关税。
反思:
在这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清政府、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各持什么态度?
很容易看出清政府的丧权辱国和人民大众的英勇不屈。
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内:道光帝惊恐万分,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琦善妥协,奕山投降等,后来签订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
爱国官兵和广大人民:三元里人民抗英,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英勇牺牲。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不作认真的战争准备,完全寄希望于俄美两国“调停”。
当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最终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与此相对照
的是,南海、番禺两县几万人民成立团练局,抵抗侵略;防守大沽炮台的士兵开炮打击入侵者,大沽人民冒着枪林弹雨,给战士送饼送面。
战争的性质、结局、战败的主要原因。
两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英、法、美等国是侵略者,是非正义的,而中国都是战败国。
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尤其是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落后,经不起洋枪洋炮的打击,亦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