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 13.1 世界地理概况复习 湘教版

高考地理 13.1 世界地理概况复习 湘教版

世界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地缝合线是指两陆地板块的碰撞结合地带,则图中属于地缝合线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中的“两陆地板块”“碰撞”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
2.一艘20万吨的轮船从甲处到乙处,最合适的线路是( )
A.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几内亚湾英吉利海峡
C.日本海白令海峡北冰洋白海
D.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大西洋
解析:B、D两项所给线路航程太长,C项所给线路经过北冰洋,难以通航。

答案:A
读非洲主要滑雪场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三个滑雪场分布的共同特点有( )
A.位于地形崎岖的山地高原区
B.位于森林茂密的低山丘陵区
C.位于干燥寒冷的草原气候区
D.位于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原区
解析:三个滑雪场都位于非洲高原。

答案:A
4.三个滑雪场所在国家( )
A.黑色人种为主 B.荒漠化较严重
C.人口增长较快 D.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北非为白色人种;滑雪场①位于热带草原区,荒漠化轻微;三地的人口增长均较快,城市化水平较低。

答案:C
2014·永兴模拟以下为世界上四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图,回答5~6题。

5.最接近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区位于俄罗斯的乌拉尔山附近,乙地区位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区,丙地位于非洲刚果盆地附近,丁地位于南美洲西南沿海地区。

乌拉尔山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答案:A
6.图中四个地点中,有大片荒漠分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南美洲西南海岸30°S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秘鲁寒流影响,多荒漠分布。

答案:D
2014·枣庄模拟读某大陆沿5°S地形剖面图(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海拔),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多为内流河
B.B处附近的高山是火山
C.B处附近是热带雨林景观
D.C处附近为热带沙漠
解析:5°S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结合图中经度可以判断图示为非洲大陆,A处为刚果盆地,河流为外流河;B处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高山为乞力马扎罗山,属于火山;C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区。

答案:B
8.丙处地形的成因是( )
A.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
B.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C.板块张裂、断层下陷
D.人工开挖的运河
解析:丙处为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内部断裂下陷而成。

答案:C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

其特点为:①地带性突出。

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

②局限于某些群体。

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

下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

据此回答9~10题。

9.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呈带状分布,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造成的
B.沿海面积大于内陆,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C.我国避寒带纬度较低,主要是季风造成的
D.非洲避寒带面积最广,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解析:图中显示世界避寒带大致和纬线平行,多分布于中低纬度,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非洲避寒带面积最广,主要分布于北部撒哈拉沙漠,原因是该地1月份气温较高,而不是受洋流影响。

答案:D
10.图中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位于撒哈拉沙漠附近的丁地,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没有发展成为避寒胜地。

答案:D
下图中的甲、乙、丙、丁所示地区都是灌溉农业区。

回答下题。

11.图中所示地区为世界著名产棉区的是( )
A.甲与丙 B.甲与乙
C.丙与丁 D.乙与丁
解析:甲、乙分别是中亚和埃及著名长绒棉产区。

答案:B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

呦呦锡兰奶茶,其茶香与牛奶交融后,“香的刚刚好,回味也更好”。

读斯里兰卡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斯里兰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短小流速缓慢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③造成A、D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洋流④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岛屿河流短促;造成A、D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坡向,西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D
13.影响该国茶叶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
①寒潮②飓风③旱涝④沙尘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斯里兰卡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易发生旱涝灾害;靠近北印度洋飓风源地且位于主要移动路径上,飓风危害大。

答案:B
甲、乙两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湖泊。

读图回答14~15题。

14.甲、乙两图湖泊所在地区储量丰富的资源分别是( )
A.石油煤炭 B.石油铁矿
C.煤炭石油 D.天然气铜矿
解析:甲、乙两图湖泊分别是里海和密歇根湖,所在地区分别储藏大量石油、铁矿资源。

答案:B
15.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湖泊及沿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湖泊都位于大陆内部,属于咸水湖,均为所在大洲最大的湖泊
B.两湖泊沿岸地区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甲图所在地区降水比乙图所在地区多
C.注入甲图中湖泊的最大河流是多瑙河,河流流经了8个国家
D.乙湖泊沿岸地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面向市场的乳畜业
解析:里海是咸水湖,是世界最大的湖泊;北美洲最大湖泊是苏必利尔湖。

两湖泊沿岸地区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甲图所在地区大陆性更强,降水比乙图所在地区少得多。

注入甲图中湖泊的最大河流是伏尔加河。

乙湖泊沿岸为美国五大湖沿岸的乳畜带。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5分)
16.2014·银川一模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7分)
材料一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

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

材料二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 4
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三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及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

(1)简述沿36°N纬线的降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当地牧民只有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3)简要分析克什米尔地区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析:(1)读图是关键。

图中沿36°N、67°E、70°E附近降水多(即中间多),而64°E、73°E降水少(即两侧少),结合地形图及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可分析原因。

(2)这里的牧场属于山地夏季牧场。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来分析。

答案:(1)总体降水少;分布上表现为东西两侧少,中间多。

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受海洋水汽影响小;中部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2)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夏季(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

(3)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区,地壳活跃。

17.2014·青岛调研读七月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1)在左图所规定的方框内画出7月份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用风向箭头表示风带,用表示气压带)
(2)右图中上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

简述该处典型植被的全球环境效益。

(3)图中沿20°E经线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

第(2)题,右图中阴影部分位于非洲中部,赤道穿过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对全球碳平衡、水平衡、生态平衡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3)题,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沿20°E经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答案:(1)略(2)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维持全球碳氧平衡(调节气候;缓解荒漠化);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3)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