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育十五讲

美育十五讲

美育十五讲
曾繁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十四讲美育与当代文化艺术发展新趋势
这是一个以消费而不是以生产为目的的时代,是一个通过巨额广告去除产品的使用价值与时间价值而增加其时尚价值与更新速度的时代,是一个充分肯定欲望与身体快感的时代,是一个将一切都化作商品与金钱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消费时代产生了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的特点就是文化的商品化与商品的文化化。

361页
文化中心成了商业中心的组成部分。

但不要以为文化被糟蹋:否则那就太过于简单化了。

实际上,它被文化了。

同时,商品(服装、杂货、餐饮等)也被文化了,因为它变成了游戏的、具有特色的物质,变成了华丽的陪衬,变成了全套消费资料中的一个成分。

【法】让。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4页
它的整个“艺术”就在于耍弄商品符号的模糊性,在于把商品与实用的地位升华为“氛围”游戏;这是普及了的新文化,在一家上等的杂货店与画廊之间,以及在“花花公子”与一部“古生物学论著”之间已不再存在什么差别。

【法】让。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5页
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为商品;当然这不是说那些理论家们正在利用自己的理论发财,而是说商品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

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338页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盛行的视觉文化是一种后现代的视觉文化形态。

我们将其特征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当代的视觉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

当代消费社会是一种不以需要为目的而以消费为目的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视觉文化必然成为消费文化。

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仅进行着商品的交易与消费,而且进行着视觉形象的交易与消费。

第二,当代视觉文化与一系列新技术紧密相联。

第三,视觉文化是一种机械复制的工业文化。

第四,视觉文化是一种城市文化。

366-368页
对于视觉教育的内容,美国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理论家P。

丹柯有一个概括,他认为视觉艺术教育领域包括三条主要的线索:(1)一个广泛的、最大限度的提供形象与人工制品的经典库;(2)我们如何看待形象与人工制品,以及我们观看的各种条件;(3)要联系其语境来研究视觉文化形象并把它们当做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369-370
所谓网络文学,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包括已经以纸质方式出版的作品被拷贝到网上传播;狭义的网络文学是指在网络上写作和存在的文学作品。

373页
网络文学的出现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它极大地普及了文学艺术,增强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力,并赋予文学艺术一系列诸如超文本、虚拟性等新特点,也有利于地域之间与国家质检文学艺术的交流与取长补短。

但网络文化的巨大解构性特征使网络文学及其参与者不可避免的失去了社会责任感,从而也失去了必要的道德伦理,而超文本所导致的文体与艺术形式相对稳定性的消解也使艺术面临困境。

其他还有网络创作与生活的脱节及欲望的无尽泛滥,导致网络文学不可遏制的低俗化趋势等等,都是在审美教育与文化建设中提出的新课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倡导与建设一种网络时代的新的人文精神,为此,应在学校美育课程
中增设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学的专门课程,借以对学生与青年一代进行正面教育与必要的引导。

379页
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痛症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

洛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王德育译1993年10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