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教材
三年级学生可以尝试解释
轻的物体 大的物体 (浮着) 重的物体 小的物体 ( 沉了)
并为后续课作好准备
• ——一个物体如果体积大小不变化,重起 来将使它沉下去;轻起来将使它浮起来。 • ——一个物体如果重量不变化,体积小起 来将使它沉下去;体积大起来将使它浮上 去。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 • • 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改变浮标的沉浮 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 我们的 “ 潜艇 ”
这课的课堂教学活动怎么确定? 怎样设计?
• • • • • •
观察小苏打,描述小苏打的特点 观察醋,描述醋的特点 观察小苏打和醋混合后有什么现象 用点燃的火柴检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观察玻璃杯里剩下的液体 观察自来水和石灰水的混合
课堂教学活动的确定和设计
• 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可以发展 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活动! • 分析评价活动的价值意义 • 选取重点活动让学生经历 • 精心设计活动如何展开
关于这课教学还有什么问题?
• “产生新的物质”和“溶解” • 教学材料的准备 • ……
二、关于教学目标研究
• 三个领域的目标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目标的可行性 学生具有发展可能的基础 探究材料的可行
实例:《沉和浮》单元
• • • •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造一艘小船
造一艘小船
• 造一艘小船
• 哪艘船装得多
沉与浮单元
• • • • • • 观察物体沉浮的两种方法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 改变物体的沉浮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观察比较两个水槽里的液体 我来做一杯盐水试试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 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 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瓶盖 观察沉浮的两种方法 • 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 推测 我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 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
三下部分内容的分析讨论
• 教学活动的研究 • 教学目标的研究 • 活动组织的研究
一、关于教学活动研究
• • •
活动的发现与分析 活动的确定与设计 活动的准备与指导
实例:混合单元
• • • • • •
混合身边的物质(2)
观察小苏打,描述小苏打的特点 观察醋,描述醋的特点 观察小苏打和醋混合后有什么现象 用点燃的火柴检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观察玻璃杯里剩下的液体 观察自来水和石灰水的混合
• 植物的一生
种子变成芽 芽长成苗 开花了!结果了 果实和种子
• 冷与热
冷水与热水 热胀冷缩 温度和温度计 测量物体的温度
三上、三下间的内容联系
植物——植物的一生 动物——动物的生命周期 水——空气 ——沉和浮——冷与热 纸、米饭和淀粉——混合 我们自己——空气、冷和热
(续)三上、三下的内容联系
轻 浮 沉
沉
浮
沉
浮
重 浮 沉
• 物体 的沉浮与它的轻重有关吗? ——看来没有关系(对已有认识的冲击)
认识发展的第1个飞跃!
• 从有关系到没有关系 • 从模模糊糊地觉得(有关系),到确确切 切地认为(没有关系) • 从从未觉得这会有问题,到“原来这样摆 放一下就能发现问题” • ……
当然,这只是过程中的认识
三下的主要教学目标
• 三下的重要活动? • 三下的重要经历? • 三下认识发展的重要内容? • 三下探究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 • 三下情感体验的重要内容?
• 学习在明确的目的下,对物质的特征和变化进 行观察。 包括物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化,生物 体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 学习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体 会这样做的必要性。 • 尝试对物体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推测,并与结 果进行对照。 • 尝试根据课堂教学提供的信息和收集的事实对 某些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 • • • 它的任务是对原有的认识进行质疑 揭示矛盾 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动力 为新的认识的生长准备好空间 …… • 但它本身仍然是有问题的 • 因此,它只是过程中,短暂的、临时的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 有的时候有关系,有的时候没有关系吗?
• 有的情况下有关系,有的情况下没有吗?
• 什么情况下有关系,什么情况下没有?
再进一步——
• 是没有关系,还是看不出关系来?
• 一组大小不同的物体,看不出轻重和沉浮 的关系 一组大小相同的物体,就能看出轻重和沉 浮的关系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 我们希望孩子们开始认识到: ——沉浮是跟轻重相关的。 ——几个物体如果大小一样,重的将下沉 一点,轻的将上浮一点。 ——几个物体如果大小不一样,就会看不 出轻重对沉浮的影响。因为大小也在影响 沉浮。
六项活动的分析
• 活动意义(价值)的分析 活动的设计意义 活动与学生相互作用产生的意义 • 活动结构的分析 • 活动可行性分析 活动需要的材料、器材 活动所要求的学生发展水平 活动需用的教学时间
思考讨论20分钟后交流!
• • • • • 六项活动都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吗? 哪些活动是可以舍去的? 哪项活动可以作为课堂上的主要活动? 作为重点的活动,怎样展开? ……
孩子们已有的认识:
• • • • • 与大小有关 与轻重有关 与材料有关 有道理吗?——有的。 与形状有关 有问题吗?——有的。 老师做什么?教学做什么? ——推动、引导、创造条件 促使孩子们的认识发展。
要使原有的认识向前发展
• 不可或缺的动因是发现已有的认识的问题、 缺陷。 • 沉与浮的第3个活动,就是让孩子们发现自 己认识中的问题。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 马铃薯的沉浮 影响物体沉浮的另一个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观察研究、去思考 又一个隐性的变量控制过程
• 观察比较两个水槽里的液体 动了许多脑筋,不能确定是盐! 不能确定就是不能确定 但反过来知道了盐水能使马铃薯浮。
推测与验证
• 又回到重和轻 • 还是物体的重量在影响着沉浮 • 原来铁都有可能“浮”! • 现在的“沉和浮”已不是原来的“沉与浮” 了
目
• 混合
混合身边的物质(一)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分离混合物 研究土壤
录
• 动物的生命周期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可爱的蚕宝宝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蚕的生命周期
• 空气
了解空气 被压缩的空气 流动的空气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 沉和浮
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造一艘小船
第3个活动:物体的沉浮和它的 大小、轻重有关吗?
• 按大小排列物体,一一标出沉或浮 • 呈现在面前的是
大 浮 沉
小
沉
浮
沉
浮
浮
沉
• 物体 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吗? ——看来没有关系(对已有认识的冲击)
第3个活动:物体的沉浮和它的 大小、轻重有关吗?
• 按轻重排列物体,一一标出沉或浮 • 呈现在面前的是
改变玻璃瓶的沉改变浮标的沉浮
• 浮标 1、体积能变化 2、重量能变化 怎么改变沉浮? 方法更多了,也更复杂了
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
• 那么其他的物体呢?
• 观察物体的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改变策略。 • 同时开始拓展与联系了
我们的 “ 潜艇 ”
• 又从真正的潜艇回到孩子身边来了 • 打捞饮料罐——沉船——改变沉浮的方法 • 游戏、玩具、挑战性的“笔帽潜艇”
• 亲近一棵大树、亲近小动物 ——种凤仙花、养蚕宝宝 • 物体的观察特征的认识 ——物体变化的观察认识 ——物体相互作用的观察认识
三下内容之间的联系
混合——空气 混合——沉和浮 空气——冷与热 冷与热——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 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
混合
空气
植物的一生
沉和浮
冷与热
动物的生命周期
这课的课堂教学活动怎么确定? 怎样设计?
活动的分析
• 活动意义(价值)的分析 活动的设计意义 活动与学生相互作用产生的意义 • 活动结构的分析 • 活动可行性分析 活动需要的材料、器材 活动所要求的学生发展水平 活动需用的教学时间
现在我们来交流!
• • • • • 六项活动都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吗? 哪些活动是可以舍去的? 哪项活动可以作为课堂上的主要活动? 作为重点的活动,怎样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