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专题(1)
高考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专题(1)
偏义复词,删去浅
4.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译: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 的深度。
字字落实第二式: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换古代词语,将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 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正确理解 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名作动
总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领会语气重流利。
小结:
1.字字落实 留 删 换 2.文从句顺 调 补 变
巩固训练
做一做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 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 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 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 我乎?”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译译::不最是终会让游上水官,大却夫渡在过顷了襄江王河前。诋毁屈原
通“剃”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束在颈上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文言翻译的方法三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参考答案
①曾子衣 敝衣 以 耕。
曾子穿着 破旧的衣服 从事耕作。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 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于)人。纵子 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 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在他面前盛气凌人。即 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 畏惧吗?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
白王。
省略宾语:之,代纸
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文从句顺第二式: 在文言文翻译时,补
出省略的成分。
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变通地译出。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及语言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借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生动、优美、有文采。努力译出原文的风格
例:曹操,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文言翻译 的原则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停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 (自己的想法)。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 去
33..盖盖忠忠臣臣执执义义,,无无有 有二 二心 心。 。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语。具体情况: 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1..师师道道之之不不传传也也久久矣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直译: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 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意汉译语为的辅表达文习从惯句,顺没:有明语白病通。顺在,难合以乎直现译代 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 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留
删换调Fra bibliotek补字
变
留
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 官名、国名、器物名、朝代名、年号、 帝号以及一些典章制度等,可以保留原 词,不作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也 不必翻译。
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 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 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⒈夫晋,何厌之有? 倒装:晋,有何厌?(宾语前置) 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⒉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
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出使 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翻译下列句子:
(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3)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饥饿的 人,很同情他。
(2)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 我 哀也。
译文:我看见很多人从我面前走过,可 没有一个人同情我 。
(3)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吃饭,难道还 会同情我吗?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1..赵赵惠惠文文王王十十六六年年, ,廉 廉颇颇为为赵赵将将伐伐齐齐,,大大破破之之,,取取 阳阳晋 晋,,拜 拜为为上上卿卿, ,以 以勇勇气气闻闻于于诸诸侯侯。 。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
做一做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 (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 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 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 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 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豫州今欲何至?
宾语前置句
译:刘豫州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2.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译:你不聪明太严重了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 壮的筋和骨头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为使译文准确、 通顺,翻译时应将某些省略了的成分 先补上,然后再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省略主语:蛇 蛇 草木
翻译 指导
文言翻译 的原则
采分点主要涉及七个方面:
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3、古今异义。 4、通假字。 5、重要虚词。 6、特殊句式 7、固定结构
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 达 雅
“信”:真实,准确。要忠于原文。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 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它黑色的 底子,白色的花纹,它接触到草木,草木全都枯 死;咬到人,没有能够抵抗得住的。
省略兼语:之,他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