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高三2012-03-22 10:45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强调采点得分意识。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文言文翻译?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翻译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解释实词、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特殊语序。

二、高考考查方式高考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即以直译为主,要求字字落实。

近几年来,大多数省市的高考试卷增加了文言翻译题的分值。

从2010年全国各省市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来看,大多数在8~10分,并以9分和10分居多。

高考文言文评分细则的拟订会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处:①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②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三、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文言翻译重点和难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译准关键词语。

文言翻译题中必定会有几个关键字词是得分点。

考生答题时可以画出句中的关键字词,看这几个字词与课文中所学过的意思有何异同,注意根据语境辨析关键词的一词多义,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译准关键词语。

二是要译出文言句式。

要特别注意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如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包括固定句式。

三是要注意译准语气。

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四、文言文翻译原则。

原则一:直译为主直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即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也即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

还要做到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原则二:意译为辅意译则是按原文大意来翻译。

文言文中常带修辞手法的地方,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的来翻译。

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其中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用直译好。

五、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1)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换――替换。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今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明”翻译为“阐明”。

“大”翻译为“重大意义”。

“重”翻译为“重要作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筑”翻译为“修筑”。

“守”翻译为“把守”。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系”翻译为“捆绑”。

“组”翻译为“绳索”。

“首”翻译为“头颅”。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促织”改换为“蟋蟀”,“岁”改换为“年”。

(3)补――补充。

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孰)更快乐呢?郑穆公使(人)视(于)客馆,则(其)束载、厉兵、秣马矣。

审视之,(之)短小,黑赤色,(成)顿(觉)非前物。

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4)删――删略。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作用),偏义复词中起陪衬作用的词,翻译时应删除。

例: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

(夫,句首发语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均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夫”是语音助词,起提起下文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作息”偏义复词,其中“息”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5)调――调整。

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豫州今欲何至?调整为“豫州今欲至何?”甚矣汝之不惠!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翻译为“你不聪明太严重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调整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和骨头”。

(5)贯――贯通。

对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进行推测,将运用修辞、典故的地方灵活贯通地翻译。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可翻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

翻译为“做官的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封狼居胥”,用典故,翻译为“想要建立像汉朝霍去病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

六、五步翻译法。

五步翻译法即根据补、留、删、调、换、贯六种翻译方法,分步骤进行翻译训练。

五步翻译训练法步骤:第一步,初步理解原文, 以词为单位画下横线,表示有待注释;第二步,把能够翻译出来的词语、照原文直接保留的词语以及不需要翻译的虚词抄录下来;第三步,将原句涉及到的特殊句式进行调整之后再翻译,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用语习惯,并将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加上括号,抄录下来;第四步,将剩下的词语按照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推断,判断意思并抄录下来。

第五步,修句。

修改译文,使之通畅,连贯、优美。

七、课堂练习1、划线句翻译 (共8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译: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3分。

至于1分;“旬”1分;“举”1分)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分)译: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2分。

定语后置1分;“是”1分)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3分)译: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3分。

壶 1分;“箪”1分;“师”1分。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10分)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2分)译: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4分)译: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4分)译:参考答案:①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

②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③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

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八、归纳总结文言翻译注意事项。

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几点: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强化“译准关键词语”和“译出文言句式”两个意识;注意古今词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现象;注意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注意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九、课后练习。

1.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

汉末扰乱,关东皆震。

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

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

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①。

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三国志》)[注]①太祖:曹操。

②从妹:堂妹。

(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

(2分)译:(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

(3分)译:(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3分)译: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

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

……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

……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南史·列传第五十九》)(1)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

(3分)译:(2)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3分)译:(3)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3分)译: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①也。

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战国策·燕一》)[注释]①不馆:没有(给苏秦)预备住处。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3分)译:(2)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3分)译:4、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翻译:参考答案1.(1)天下没有谁不怨恨(或:天下没有谁不斜着眼睛看),但没有首先发难的。

(2)曹操非常高兴,上表让任峻担任骑都尉,(并)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

(3)救济(他们的)急事,接济(他们)缺少的东西,信用和道义被称颂。

2.(1)派人召唤沈炯,将要把书记的职位(负责文书的工作)委任给他,沈炯以有病来推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