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专业 年级( 科)《生物制药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姓 名: 学 号: 班 级:考试时间: 补(重)考:(否) 题号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5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和 。
2.工业生产中对大量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 。
3.微生物菌种的 是指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退型菌株,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的过程。
4.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为提高溶解度小的物质的溶解能力,常加入 。
5.采用液氮超低温保藏法保藏菌种时,应将盛装菌种的安瓿管保藏在 ℃液氮管中进行保存。
6.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中应用最多的沉淀剂是 。
7.疏水相互作用色谱常用的分离载体为多聚糖和 。
8.较纯的固体一般有 和无定形沉淀两种状态。
9.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和 。
10.需要通过工业发酵生产的维生素为 和 。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题,每题1分,共10分)1.采用冷冻干燥法保存菌种时常用的保护剂是( )。
A .乙醇B .甘油 C.脱脂牛奶 D .液体石蜡 E .蛋白胨2.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是( )。
A .碳酸钙B .磷酸钠 C.氯化钠 D .硫酸镁 E .硫酸铵3.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时,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温度B .湿度 C.压力 D .pH E .金属离子4.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菌一般是( )。
A .细菌B .放线菌 C.霉菌 D .噬菌体 E .真菌5.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称为()。
A .离子交换法 B .等电点沉淀法 C.亲和色谱法 D .双水相萃取法 E .吸附法6.聚电解质沉淀法中应用较多的沉淀剂为( )。
A .聚乙二醇B .酸性多糖 C.EDTA D .EDTA-Na E .硫酸铅7.下面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 )。
A .青霉素B .链霉素 C.红霉素 D .土霉素 E .金霉素8.目前分辨率和选择性最好的凝胶过滤介质为( )。
A .聚丙烯酰胺凝胶B .葡聚糖凝胶 C.琼脂糖凝胶D .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E .葡聚糖琼脂糖凝胶9.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 )。
A .温度B .pH C.溶质溶度 D .过饱和度 E .时间10.链霉素发酵生产的菌种为( )。
A .产黄青霉菌B .灰色链霉菌 C.红色链霉菌 D .金色链霉菌 E .土壤细菌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1.下列产物属于初级代谢产物的是( )。
A.蛋白质B.核酸C.抗生素D.生物碱E.酶的抑制剂2.有利于微生物休眠的条件是( )。
A.低温B.干燥C.富含氧气D.缺乏营养物质E.pH 中性环境3.培养基的成分包括( )。
A.碳源B.氮源C.磷源D.硫源E.水分4.下列方法中,属于沉淀法的是( )。
A.盐析法B.有机溶剂沉淀法C.等电点沉淀法D.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E.聚电解质沉淀法5.吸附分离法中常用吸附剂包括( )。
A.活性炭B.漂白土C.氧化铝D.硅胶E.纤维素6.主要依据筛分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膜分离法包括( )。
A.微滤B.超滤C.反渗透D.透析E.电渗析7.影响膜截留率的因素包括( )。
A.pHB.离子强度C.溶质分子大小D.溶质分子形状E.溶质溶度8.结晶过程包括( )。
A.溶质溶解B.形成过饱和溶液C.晶核形成D.晶体生长E.晶体沉淀9.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
A.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E. 维生素E10.下列抗生素中作用机理为核糖体水平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是()。
A.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 氨基苷类抗生素C.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D. 四环类抗生素E. 蒽环类抗生素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菌种选育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
( )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2.大多数培养基均采用高压蒸汽灭均法,即在105℃条件下灭菌20-30分钟。
( )3.发酵过程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反馈控制。
( )4.广义上的种子制备是指从菌种开始到发酵罐接种之前的所有过程。
( )5.在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分离过程的质量能决定全过程的成败。
( )6.等电点沉淀法适合于所有两性物质的沉淀分类。
( )7.截留分子量数值大小与截留分子的形状无关。
( )8.凝胶色谱分离法所用凝胶无需再生即可进行下一次应用。
( )9.降温速度越快,越容易形成微小的晶核。
( )10.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越高,抑菌作用越强。
(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题,每题2 分,共10 分)1.生物制药2.杂交育种3.葡萄糖效应4.浓差极化5.亲和色谱分离法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
2.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是什么?3.凝胶色谱分离法的优点。
4.工业生产中制备过饱和溶液的方法。
七、写出工艺过程(本大题共2题,每题5分,共计10分) 得分阅卷人 (签全名) 得分阅卷人 (签全名) 得分阅卷人 (签全名)1.维生素C 的二步发酵法制备工艺路线。
2.胰岛素的制备工艺路线。
八、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论述液氮超低温保藏法保藏菌种的操作过程和该方法的特点。
2.论述盐析分离法的操作及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
得分阅卷人 (签全名)山东***大学专业年级(科)《生物制药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生物诱变剂2.蒸汽灭菌(湿热灭菌)3.自然选育4.夹带剂(提携剂、共溶剂、修饰剂)5.-150—-196℃6.聚乙二醇7.硅胶8.结晶9.全合成抗生素10.V B2、V B12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题,每题1分,共10分)1.C 2.E 3.A 4.B 5.D6.B 7.A 8.E 9.D 10.B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AB 2.ABD 3.A BCDE 4.A BCDE 5.A BCDE6.AB 7.A BCD 8.BCD 9.BC 10.BCD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V 2.X 3.V 4.V 5.V6.X 7.X 8.V 9.V 10.X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题,每题2 分,共10 分)1.生物制药:以生物材料为原料或用生物技术、方法制造的药物。
2.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过吻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过程。
3.葡萄糖效应:培养基中的葡糖糖的浓度过高,会加快菌体的代谢,使培养基中的溶解的氧不能满足有氧呼吸的需要,使葡萄糖的代谢进入不完全氧化途径,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使pH降低,遏止某些产物的生物合成酶,这种现象叫做葡萄糖效应。
4.浓差极化: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时,它使得膜面上的溶质浓度增大高于主体中溶质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5.亲和色谱:利用生物大分子于某些对应的专一分子特意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色谱方法。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
菌种→斜面培养→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精制→成品检验→包装2.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是什么?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溶液中各种电点颗粒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异而进行的分离的技术。
由于待分离的溶质分子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和不同电荷量,因而在作为固定相的离子交换剂和流动相的洗脱液之间发生可逆交换作用,并通过调节洗脱液的PH值,或改变同性离子浓度等方法,使溶质分子移动的速度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凝胶色谱分离法的优点:(1)操作条件温和,简便易行;(2)分离Mr范围广;(3)分离效果一般不受缓冲液组成的影响;(4)操作一次后无需再生即可进行下一次的分离4.工业生产中制备过饱和溶液的方法:蒸发法,冷却法,化学反应结晶法,盐析结晶法,等电点法,复合法,共沸蒸馏结晶法。
七、写出工艺过程(本大题共2题,每题5分,共计10分)1.维生素C的二步发酵法制备工艺路线H2 O2醋酸杆菌假单胞菌内酯化,稀醇化葡萄糖→d-山梨醇→L-山梨糖→2-酮-L-古洛糖酸→L-抗坏血酸2.胰岛素的制备工艺路线注:()中内容为条件猪胰→(刨碎)→胰片→(乙醇,草酸,提取)→酸醇提取液→(氨水碱化)→碱化液→(硫酸酸化)→酸性液→(减压浓缩)→浓缩液→(脱脂)→溶液→(氯化钠盐析)→盐析物粗品→(除酸性蛋白)→滤液→(锌沉淀)→沉淀→(除碱性蛋白,结晶)→结晶→(洗涤)→成品八、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论述液氮超低温保藏法保藏菌种的操作过程和该方法的特点(1)操作过程:将菌种加入10%的甘油或5%的二甲基亚砜作为防冻保护剂;每个安瓿管或液氮包藏管分装1ml的菌悬液,立即封口,封口后严格检查不能有裂纹。
合格的管以每分钟1℃的速度冷冻到-25℃后再放入液氮罐,在-150℃—-196℃的温度下保存。
细胞复苏时应快速解冻。
(2)特点:①适合不能采用冷冻干燥法保藏的菌种②保藏对象广泛,几乎所有的微生物及动植物细胞均可保藏③对各种培养形式的微生物均能进行保藏④保藏期限长,可达15年以上⑤有效、可靠2.论述盐析分离法的操作及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
(1)操作过程:中性盐的选择,pH的选择,温度、时间的控制,盐饱和度的控制(2)影响因素:①盐的性质②pH值③盐的饱和度④蛋白质的浓度⑤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