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 了解油菜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练习和掌握油菜去雄杂交技术,了解和掌握油菜自交技术。
2. 学习油菜考种及产量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油菜形态特征和品质特征。
二、实验用品
1.材料
甘蓝型油菜或白菜型油菜品种
2.仪器用具
剪刀、镊子、网袋、纸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
1.花器构造
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常异花授粉(甘蓝型和芥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5%-10%,最高不超过30%)或异花授粉(白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
80%-90%以上)作物。
油菜的花序
为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花序和分
枝花序组成。
在花序上互生许多
单花,花由花柄、花萼、花冠和
雄蕊等组成。
花瓣4片与花萼4
片互生,作十字形排列,称十字
花冠。
雄蕊6枚,侧面的一对为短花丝,中央的两对为长花丝,特称四强雄蕊。
雌蕊由2心皮组成,由假隔膜(胚座框)将子房隔成两室。
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边缘,为侧膜胚座。
2.开花习性
油菜的开花顺序是先主花序,第一分枝、第二分枝花序依次由上而下开放,同一花序的花朵无论是主花序还是分枝花序都是由下向上依次开放。
油菜单株花期的长短因品种、气候和裁培条件而异,一般为20-30天,每天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7时到12时,以9-11时开花最盛。
油菜开花散粉的最适相对湿度为75%-85%,最适温度约为14-18℃。
10℃以下开花数减少,5℃以下一般不开花。
油菜花的雌蕊较雄蕊先熟,且生活力较强,开花前后7天内柱头均具有受精能力,但以2-3天内受精结实率最高。
油菜的花粉落在柱头上45分钟后即可萌发,经1-24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3.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
在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可用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作母本,优良品种作父本,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用于生产,以提高油菜的产量。
由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自交不亲和系具有自交不亲和基因,在开花前1-2天柱头上可形成一种由特殊蛋白质组成的“隔离层”,它作为一种“感受器”能识别和阻止相同基因型的花粉发芽,一般套袋自交很难得到种子,因此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和繁殖就必须在柱头未形成这类蛋白质的蕾期选株,并采用人工剥蕾后套袋自交或其它方法进行。
四、实验步骤
(一)油菜自交实验
1. 选株隔离:自交前,选取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用镊子摘除花序上已开放的花朵,然后套袋隔离。
2. 套袋挂牌:将下端袋口斜折,用回形针固定,注意切忌将回形针夹住茎秆,并在花序基部挂上塑料牌,写明品种代号或名称、自交日期和操作者姓名。
3. 后期管理:授粉套袋后,可以每隔2-3天提升纸袋,以利花序伸长和生长发育,最好约1周后取下纸袋,以利角果和种子的发育。
4. 收获贮存:待角果成熟后,摘下整个花序连同纸牌一起放入网袋中,晒干脱粒后,将种子连同纸牌一起放入种子袋中,写明品种代号或名称,妥善贮存,并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
(二)油菜杂交实验
1. 父本套袋隔离:在要杂交前1天,选具有父本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用镊子摘去花序上已开放的花朵,然后套袋隔离,以供采粉。
2. 母本选株整序:在父本套袋隔离的同时,选择具有母本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用镊子摘去花序上已开放的花朵和花序顶端的幼小花蕾,剩下次日即将开放(花萼已裂开、微露黄色)的10-15个花蕾供去雄。
3. 去雄:将留下的花蕾逐一进行去雄,操作时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轻持花蕾,右手用镊子从萼片间拨开花瓣,摘出6枚雄蕊,注意左手
要轻以免折断花柄,右手操作需仔细忌损伤雌蕊。
雄蕊要去除干净。
4. 授粉:授粉于去雄后的当天或次日选晴朗天气进行。
用镊子摘取事先已套袋父本花药已开裂的花朵,在母本花蕊上轻轻的抖动,使花粉散落在花蕊上,并保证每朵花都已授粉。
授粉后立即套袋隔离,挂上塑料牌,写明组合代号或名称、杂交日期和操作者姓名,并在工作本上作好记录。
5. 管理收获和贮藏:授粉套袋后,可以每隔2-3天提升纸袋,以利花序伸长和生长发育,最好约1周后取下纸袋,以利角果和种子的发育。
待角果成熟后,摘下整个花序连同纸牌一起放入网袋中,晒干脱粒后,将种子连同纸牌一起放入种子袋中,写明品种代号或名称,妥善贮存,并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
(三)油菜农艺性状考察与对比实验
分别取早熟和中熟两个不同油菜品种中,每个品种随机选取3株具有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进行农艺性状考察,测量每株油菜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每果粒数,后计算单株产量。
五、实验结果
(一)油菜自交和杂交实验
2015年3月20日剥蕾自交和杂交各2个花序,其中自交13个花蕾,杂交9个花蕾。
2015年5月4日检查自交和杂交角果数,其中自交3个成熟,6个未结实;杂交7个成熟,6个未结实,具体统计数据如下表:
油菜自交和杂交实验结实率统计表
(二)油菜农艺性状考察与对比实验
本实验分别取3个重复,测定油菜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的单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并计算单株理论产量。
油菜农艺性状考察与对比实验数据统计表品种重复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g
早熟品种
120816.4 3.588 220325.3 3.761 325125.2 3.610平均值220.722.3 3.653
晚熟品种
125522.2 4.366 227623.9 3.952 315621.6 4.157平均值22922.6 4.158
油菜单株理论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
由平均值计算可得,早熟品种单株理论产量为:17.98 g;晚熟品种单株理论产量为:21.52 g
六、分析与讨论
1.油菜自交和杂交实验中,自交和杂交植株结实率均不高,分
析原因如下:①初次进行实验,操作技巧不够成熟,在实验去雄过程中损坏花蕾,导致结实率下降;②套袋后疏于管理,导致部分花蕾生活力下降;③所选植株倒伏,后期营养供应下降,结实率降低;④试验后雨水较多,部分花蕾霉烂未结实。
总结本次实验经验,油菜是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低,在育种工作中对其进行杂交授粉有利于新品种的形成,这也是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
由于油菜花较小,去雄授粉需要一定的技巧及耐心,去雄时要避免雄蕊破裂。
授粉前一定要计算好油菜花期,以利于油菜授粉。
2. 油菜农艺性状考察与对比实验中,晚熟油菜在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和单株理论产量上均显著高于早熟油菜。
调查结果与查阅文献结果不符,据陈秀斌等研究显示:产量与熟期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早熟品种单株角果数比晚熟品种多[1]。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①没有选取生长条件一致,具有典型代表性状的油菜植株进行测量;②统计数据中出现部分极端值,人工计数和数据记载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影响了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秀斌. 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在早晚播下生长发育及产量比较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