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实验报告

玉米实验报告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还田试验报告1.试验目的受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委托,为验证其生产的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的作用,我站特安排本试验,为该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与方法2.1供试秸秆腐熟剂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由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2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自2013年开始,在天津市宁河县进行,种植作物为小麦。

2.3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表1 试验地块基本肥力土壤类型有机质(g/kg) 11.8速效氮(mg/kg) 74.7速效磷(mg/kg) 14.2速效钾(mg/kg)1162.4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含量表2 玉米秸秆养分含量作物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2.5供试腐熟剂用法将玉米粉碎均匀平铺在田间,均匀撒施腐熟剂2 kg/亩,并根据当地施肥习惯施适量的n、p、k肥。

2.6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0 m2(10 m*6 m)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栽培管理相同。

处理1:对照(常规施肥不施秸秆);处理2: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处理3: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阿姆斯秸秆腐熟剂)。

3.结果与分析3.1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调查结果如表3,玉米秸秆还田后施用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颜色转变、手感软化程度、腐烂度提早5-10 d。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黄微黄褐黄褐黄黑黄微软软轻度腐烂腐烂腐烂霉味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味腐臭味微黄褐黄黑黄黑黄黑软腐烂腐烂腐烂腐烂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味腐臭味浓腐臭味秸秆颜色秸秆手感软化程度秸秆气味3.2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与秸秆不还田(对照)的养分含量相比,处理2的有机质含量提高65.3%,速效氮含量提高39.0%,速效磷含量提高39.4%,速效钾含量提高2.5%;处理3有机质含量提高80.5%;速效氮含量提高50.7%,速效磷含量提高45.1%,速效钾含量提高9.5%。

另外全氮和全磷也均有提高;全钾含量提高不明显。

上述结论说明,玉米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肥力,若在玉米秸秆还田时加入阿姆斯秸秆腐熟剂可以更有效提高土壤基本肥力。

表4 秸秆还田后不同处理土壤氮磷钾含量处理处理1 处理2 处理3 有机质(g/kg) 11.8 19.5 21.3 全氮(%) 0.065 0.112 0.259 速效氮(%) 74.7 103.8 112.6 全磷(%) 0.152 0.211 0.469 速效磷(mg/kg) 14.2 19.8 20.6 全钾(%) 2.251 2.565 3.990 速效钾(mg/kg)116 119 126 3.3秸秆腐熟剂对小麦植株性状的影响从表5可以看出,与不施秸秆腐熟剂的小区相比,玉米秸秆还田施加秸秆腐熟剂小区的小麦株高、穗长、每亩有效穗、千粒重均增加。

表5秸秆腐熟剂对小麦植株性状的影响处理处理1 处理2 处理3 株高(cm) 72.1 74.4 75.1 穗长(cm) 22.4 27.3 35.7 有效穗(万穗/亩)35.4 48.5 56.5千粒重(g) 35.3 45.1 50.6 3.4秸秆腐熟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秸秆还田不施秸秆腐熟剂比无秸秆还田平均每亩增产23.4 kg,增产4.4%;秸秆还田施加阿姆斯秸秆腐熟剂比无秸秆还田平均每亩增产34.8 kg,增产6.6%,。

说明施加阿姆斯秸秆腐熟剂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表6秸秆腐熟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亩产量(kg)处理处理1 处理2 处理3 重复1 526.5 547.8 557.3 重复2 526.7 540.1 559.6 重复3 519.3 555.2 561.1 平均亩产量(kg) 524.5 547.9 559.3 较不施腐熟剂增产(%) 4.4 6.6 显著性差异f0.05c b a4.结论本田间试验中,玉米秸秆还田施加秸秆腐熟剂,秸秆可提早5-10 d腐熟,说明加入秸秆腐熟剂后能快速腐熟分解秸秆有利于后作的适时整地和种植。

同时,秸秆还田后土壤的基本肥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能改善小麦的植株性状;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增产6.6%,在0.05水平表现显著差异。

说明使用秸秆腐熟剂后可快速分解秸秆,改变土壤中微生物,增加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起到供肥、改土、调节植物生理功能的作用,使作物分蘖早、生势强健,产量増加。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长期使用腐熟剂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状,促进农作物增产,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宁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4年11月18日篇二: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玉米播种1. 玉米品种:郑单9582. 播种密度:4500株/亩行距:60cm 株距:0.5cm(间苗最后株距0.25m)3. 播种日期:2013年4月16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2℃) 4. 播种技术:a. 播深:5~6cmb. 播种距离:每隔大约5cm播种一粒,在生长过程中观察、间苗最终形成株距25cm。

5. 播种观察:1) 播种第四天(2013年4月19日)观察时玉米尚未萌发,玉米种子无明显变化。

2)播种的第七天(2013年4月23日)玉米种子已经萌发,胚根长度约为种6. 玉米发芽率观察:观察日期:2013年5月7日播种了54粒出苗51棵,发芽率为51/54*100%=94.4%。

玉米幼苗性状考查1. 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年5月14日):2. 玉米考苗记录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有了详细的了解,对玉米该生长阶段内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还对玉米进行了间苗、中耕松土等实践操作,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弄湿操作。

但是由于假期没能对玉米成熟前的生长动态有持续的观察,对于这段观察的空白还要继续学习。

在假期中,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参与了玉米的授粉操作,对于玉米的花期和成熟前期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记录。

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1. 考查项目:1) 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2)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3)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玉米经济性状考查1. 考查项目:果穗长度(cm):指最上部果穗去除苞叶后包括秃尖的长度。

穗粗(cm):指果穗中部的最小直径。

单株有效穗数:平均一株结实的穗数(每穗结实30粒以下的不计)。

果穗长度: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cm)。

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cm),并计算秃尖率(秃尖长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穗行数:数计果穗子粒行数。

行粒数:挑选粒数中等的一行数出这一行的籽粒数量。

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

果穗重:风干果穗的重量(g)。

穗粒重:果穗上全部子粒的风干重量(g),求平均数。

穗轴率(%)=穗轴重/ 穗重× 100出籽率(%)=穗粒重/ 穗重× 100 千粒重:分别数取两个1000粒(风干)称重。

两次重量相差不能超过4-5克。

玉米测产1. 产量计算:篇三:玉米制种实验报告玉米制种田优质高产生产技术报告一.实验简介:实验品种:利合16,华美1号实验地点: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朝元村,分三个试验点,每个点不小于5亩。

实验用药:锐胜满适金敌委丹金都尔福戈杨彩实验参与单位:甘肃恒基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先正达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二.实验目的1. 提早播种,克服低温影响,确保苗齐、苗全、苗壮,预防病虫害。

2. 提高种子产量与质量。

三.实验处理步骤张掖市大满镇朝元村位于张掖市区南面,东面隔沙漠,其余三面与其他村相连接。

朝元村海拔1660—1700之间,土质多以沙壤土为主,昼夜温差大,以河水灌溉为主。

1. 试验地选择:实验前在朝元村选择了东面、南面、北面为主的三个实验区域,选择要求:面积大,交通便利,没有喷施过任何农药的地块。

最终确定包括ck在内的试验地面积总共为27.4亩,其中南面与北面为利合16;东面为华美1号。

2. 种子包衣;主要农药有满适金,敌委丹,锐胜;先将锐胜对水溶解,再加入满适金敌委丹充分搅拌,均匀包衣。

3. 错期播种:ck-常规处理(4月16日),正常期(4月16日)、提前7天(4月9日)、提前14天播种(4月2日);播种时要求同一处理必须在同一天内进行铺膜,打药,之后隔7天进行播种。

铺膜时所用农药为金都尔,每亩用量为150ml,主要针对是田间杂草。

地温测定表《表一》 4. 苗期观察:苗期主要是针对如金针虫,地老虎等进行预防。

以及出苗情况调查。

出苗率调查表5. 病虫害防治:实验共进行了两次病虫害防治,第一次是5月20日,第二次是7月1日,两次用药都为福戈和杨采,福戈10克/亩,杨采90ml/亩,两者混合后进行喷施;主要针对的虫害有玉米螟、红蜘蛛;病害有锈病、瘤黑粉和茎腐病。

6. 收获测定:收获时首先进行了产量的初步测定:最终实验数据结果由第三方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研究;初步数据为:《表四》四.实验分析结果:1. 实验结果总体良好,部分环节与常规处理有明显区别;a.经过锐胜满适金敌委丹处理过的种子在播种后没出现明显的冻害现象,苗期旺盛。

b.提前播种的试验田植株茎秆明显粗于常规处理,对抗倒伏等有明显效果。

c.利合16经过福戈、杨采处理后,在收获时茎秆还处于成活期(附图片),种子没有处于休眠状态,收获后种子活力,生长势都优于常规处理。

d.华美1号经过福戈、杨采处理后,对锈病有明显的抗病性。

e.经过处理的试验田产量明显高于常规处理,与平均值相比高于100kg,这样会给公司节省跟多的成本。

篇四:2015玉米综合实验报告玉米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意义1.了解玉米雌雄花开花生物学特性;2.掌握玉米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1.实验材料正红505、正红532 2.实验用具大羊皮纸袋、小羊皮纸袋、回形针、纸牌、剪刀、大头针、铅笔。

三、实验内容1.玉米穗花器构造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1)雄穗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由主茎的生长锥分化而成,属圆锥花序。

雄穗主轴上生有侧枝,在主轴和侧枝上着生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一个有柄,位于上方,先开花;另一个无柄,位于下方,后开花。

每个小穗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

每朵花有内、外颖各一片,中间有雄蕊三枚,花药二室。

每个花药具有花粉粒约2500-3500粒,全穗约有2000万粒以上。

其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

小穗无柄,基部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其中一朵可育,一朵退化,可孕小花有内外颖和雌蕊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