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午睡安全管理制度
1、幼儿午睡期间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如蒙头睡觉、憋气、玩危险物品进入口腔、鼻腔、耳朵等部位;上、下床及在床上玩的危险,衣服缠着幼儿的脖子、手脖等部位等等有关给幼儿造成人身安全的危险事故,都属于教师安全责任职责范围之内。
2、教师在幼儿午睡期间要高度负责,严禁幼儿在床上乱蹦乱跳,要培养幼儿安静入睡的好习惯。
3、教师在幼儿午睡期间须培养幼儿脱鞋、脱外衣、穿外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
4、三名本班教师必须照顾本班幼儿入睡及起床。
睡前活动时间为12:00--12:20,入睡时间为12:20,起床时间为14:30。
午睡期间安全责任由值班教师负责。
(睡前活动只能安排幼儿进行慢步、看图书、折纸、听故事等轻松安静的活动,不要让幼儿因情绪兴奋、神经紧张而影响入睡)
5、幼儿午睡必须排队进出寝室、上、下床,不准互相推搡,要养成良好秩序。
6、值班教师应及时认真清点人数,了解幼儿身体、精神状况,组织好幼儿纪律。
如碰到幼儿情绪激动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幼儿,而要想办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自然地安静下来,这时,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和语言对待幼儿。
7、幼儿午睡时,值班教师必须来回检查,做到“一听”、“二看”、“三摸”、“四做”:
“一听”是听听幼儿的呼吸是否正常;
“二看”就是看看幼儿的神态,严密注视幼儿的举动有无异常,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
“三摸”就是摸摸幼儿的额头的温度;
“四做”就是对个别踢被子的孩子要亲自为其盖好。
8、值班老师对幼儿睡眠的个体差异必须细心了解,“对症下药”,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不同个性的孩子,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和需要作出个别的对待,仔细观察幼儿的动态,掌握幼儿的午睡情况。
对晚睡早起,中午不想睡觉,精力还很充沛的幼儿,把孩子午睡时间推迟几分钟,允许他们在老
师身边叠纸、看图书等,让兴奋神经系统慢慢安静下来,使周围安静的气氛勾起他的睡意,自然睡下。
9、值班教师必须保持午睡时的安静,任何人不得因任何事在寝室喧哗,更不能串班、离岗、接打电话、凑堆闲聊。
不做与幼儿园午睡管理无关的事情。
10、值班教师在幼儿午睡期间要高度负责,严禁幼儿在床上站立、乱蹦乱跳,要培养幼儿安静入睡的好习惯。
要对幼儿细致观察,查看有无异常,并及时处理。
11、值班老师要根据季节特点照顾好幼儿午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教给幼儿正确的穿脱衣物等基本生活技能。
下床穿鞋时不得赤脚着地,及时纠正幼儿睡姿,以免发生危险。
12、幼儿午睡期间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如蒙头睡觉、憋气、玩危险物品进入口腔、鼻腔、耳朵等部位;上、下床及在床上玩耍;衣服、被单缠着幼儿的脖子、手腕等部位;甚至因食物倒流,引发堵塞气管等意外事故,这些均有可能给幼儿造成非常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所有教师必须掌握其引发症状及相应措施。
13、值班教师必须认真填写幼儿午睡值班记录情况表。
注意发现并消除午睡时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