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物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以青岛港有色金属重复质押融资诈骗为视角.doc

金融物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以青岛港有色金属重复质押融资诈骗为视角.doc


1
静态质押监管即质物整批出质、整批解押,整批进监管区域、整批出监管区域,监管过程无进出库操作, 质物库存保持不变。 动态质押监管即在监管过程汇总,质物可追加货量、分批释放、置换质物,质物库存有变化。 据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去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涉钢贸金融商事纠纷案
2 3
件约 3700 件,同比增长约 5.5 倍,收案标的金额 达到了 230 亿元,占去年金融商事纠纷案件标的总金额 2
如 最近曝光并不断浮出水面的青岛港有色金属重复质押融资骗贷案,有近 20 家内外资银行卷入铜等有色金属融资业务,涉及骗贷的融资额在 200 亿元左 右。1 再如 2014 年 11 月 5 日曝光的中外运长航连曝质押监管自盗丑闻。截至今 年 8 月,外运旗下各分子公司共有 200 多起物流监管风险事件发生质物实际短 少、灭失,涉及银行授信额度合计 80 多亿元,风险标的货值(即缺货金额) 50 多亿元。其中中外运广西公司、柳州公司相关负责人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公 安机关控制,主要涉嫌违规签约质押监管业务,配合出质人擅自提货、重复质 押、虚假出质等问题。2 (二)动产质押监管业务危机之原因分析 上述案件暴露的问题绝对不是个案,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相当普遍,只不 过有些案件尚在审判中而已,审视这些事件探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如下因 素: 第一,法律律法规不健全 上述因重复质押所引发的融资骗贷,主要是由于质物信息不对称,银企间 不能有效对接质物信息所导致。我国《物权法》虽然于 2007 实施,其对于应收 账款质押担保规定了由人民银行负责登记公示,但是对于动产质押登记问题却 没有任何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虽然出台了《动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 ,但该办法只只用于动产抵押,不调整动产质押。北京市工商局开通了动产抵 押登记网上申请查询系统,但仅适用动产抵押。为了鼓励融资产品创新,拓宽 企业融资渠道,河北省衡水市和天津市分别发布了《关于开展股权质押、注册 商标专用权质押和动产抵押融资的指导意见》和《天津市动产抵押、权利质押、 涉农产权抵押委托登记公示管理办法(试行)》,但两者都不适用于动产质押。 因此对于动产质押登记目前我国尚不存在确定的法律法规调整,以致于质物质 押信息不能为公众所知晓,进而形成信息不对称,被不法分子趁机牟利。。 另外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委托合同和仓储保管合同的法律适用,但 是缺少对质押监管合同性质、监管人权责范围的规定,质押监管合同在法律上 处于真空,由此也就造成了动产质押监管案件法院裁判不一,具体表现在: (1)动产质押监管合同的性质,是委托合同还是保管合同? 在质押监管相关业务中存在多种法律关系:一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金融 借贷法律关系,二是为了担保借款人如期还贷,银行与出质人(出质人可能是 借款人,也可能是第三方)之间形成的质押担保合同关系或者银行与保证人之
2
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news/2014/11/4036483.html 3
间的保证合同关系;三是对于出质人交付的质物,银行为了便于监管质物,银 行与监管人(物流企业)和出质人之间形成的质押监管合同关系;四是物流企 业与仓储场地控制人之间形成的租赁或者仓储合同关系(适用于物流企业为第 三方物流公司,即非自有库监管情况)。由此不难看出,质押监管业务被借贷、 质押、委托、保管等环绕,相互交叉重叠,关系复杂。在司法实践中,有的法 院将质押监管合同认定为金融借款纠纷 1,有的法院将其认定为保管合同纠纷 2, 有的明确认定为委托合同纠纷 3,更多的法院把质押监管合同认定为无名合同, 其具体性质按照监管合同条款来相应识别为是委托还是保管,还是兼而有之 4。 本人赞同最后一种定性方式,应结合监管合同具体条款从整体上来判断监管行 为相对应的性质;监管人的法律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面对的对象不同其法 律地位亦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银行来讲,是受托人;对于质物来将,是保管 义务人;对于出质人来讲,是质权人的履行辅助人。质押监管中的保管义务, 法律基础是《物权法》规定的“质权人妥善保管质物的义务”,监管人是否有 保管义务取决于质押监管合同的具体约定。 (2)管辖与诉权问题 实践中,当借款人逾期拒绝还贷,并且质物短少的情况下,作为贷款人的 银行往往面临三种选择:一是以金融借款纠纷为由,直接起诉借款人和或出质人 (保证人),将监管人作为第三人(或者法院追加);在质物进入执行程序后, 银行在决定是否起诉追究监管人的责任。二是一并起诉监管人,将其作为共同 被告。三是在未起诉借款人的情况下,直接起诉监管人,追究监管人的责任。 第一种情况为常态,绝大部分质押监管案件银行都采取这种这种诉讼思路。 第二和第三种情况是讨论的重点。 第二种情况下,如果监管人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会如何处理呢?实践中 有的法院以民诉法 52 条共同诉讼为由裁定驳回监管人的管辖权异议,即被告借 款人所在地有管辖权(通常也是原告银行的所在地);有法院认为借款纠纷与 质押监管纠纷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且不从属于借款关系,不符合民诉法 52 条 共同诉讼的情形,支持监管人的管辖权异议 5,建议银行另行起诉。本人认为质 押监管合同不是质押合同的从合同,是与质押合同之间是有原因、有关联的、 又各自平行独立存在的合同,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显然第一种观点对于民诉 法 52 条的理解有误,法律适用不当。
1
在连云港中海物流与江苏银行连云港支行纠纷中,连云港中级人民法院将质押监管合同认定为金融借款 合同(案号:2013 连商瞎初字第 0009 号),后在二审中江苏省高院认定为质押监管合同纠纷(案号: 2014 苏商辖终子第 0035 号) 2 在广西外运与北流市歌泰陶瓷公司等及第三人工商银行北流市支行索赔监管费纠纷中,广西南宁市青秀 区法院认定为保管合同纠纷(案号:2013 青民字第 1207 号) 3 在广发银行佛山分行与佛山金诚信物流纠纷中广东高院 认定为委托合同(2013 粤高法民二审字第 1138 号) 4 在上海银行浦东分行与中远物流供应链上海分公司等委托合同纠纷一案,上海一中院依据合同约定将质 押监管合同定性为委托(案号:2014 沪一中民六商终字第 151 号)
1作者:Jeason.Wang
律师,企业法律顾问,主要从事航运、物流货代、金融物流、国际贸易、海洋工程等
方面的争议解决和企业法律顾问服务 联系方式:邮箱 lawyer_jeason@
1
(一)动产质押监管的定义 动产质押监管业务是指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的同 时,接受银行委托,对客户质押给银行作为授信担保的并处于仓储、保管、运 输等状态的货物进行监控,对出质人进行监督的业务模式。其中对质押物监控 是指对质物的品名、数量等进行查验、核对、及时向银行报告质物状况,如有 不符之处及时报告银行,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出质人监督是指物流企业对质物 的入库、提货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反监管协议,及时制止并向银行报告。
5
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审理的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龙纳物贸有限公司、上海中远物流配送有限公司金融
借款合同纠纷(案号:2013 浦民六商初字第 7047 号)。山西省高院审理的华北物流与工商银行河津支行 管辖权异议, 银行起诉借款人(出质人)、担保人、监管人。(案号:2014 晋立商终字第 14 号) 4
(二)动产质押监管的形态 按照质物所处的物流状态,可分为存货质押监管和物流质押监管。所谓存 货质押监管是指出质人将银行认可的货物以质押方式申请融资,并存入银行指 定的监管区域(包括仓库、堆场等仓储区域),由监管方进行监管。(其中, 根据监管区域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不同又分为自有仓库监管、客户仓库监管、第 三方仓库监管)。物流质押监管与存货质押监管不同之处在于质物所处的物流 环节不仅是仓储环节,还包括运输、进出口报关报检等环节。按照质物是否进 出仓库划分,可分为静态质押监管 1和动态质押监管 2两类。按照银行是否核定 最低控货量(值)划分,可分为可定库存和非核定库存两类。 (三)动产质押监管在国内发展概况 国内金融物流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中储、中远、中外运 是国内开展质押监管较早的物流公司,随后铁路、港口码头、资产管理公司、 担保公司也纷纷加入,甚至有的银行还专门成立了自己的监管公司。目前我国 银行业金融机构 3800 家,融资性担保机构 8402 家,非融资性担保机构 1.38 万 户,与此同时,更有担保公司、典当行及资金充裕的企业加入到包括动产质押 监管在内的供应链金融的行列。 三、动产质押监管业务爆发的危机与原因分析 (一)动产质押监管业务暴漏的问题 动产质押监管作为融资担保的一种创新方式迅速兴起并在历经多年度高速 度发展之后,其积累多年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因质押监管不利或是不 当所引发的重复质押,虚假质押等问题在 2012 年后集中而且大面积爆发。 如 2012 年以来华东地区连续爆发多起虚开仓单、重复质押等危机案件,给 银行业、物流企业等造成重大损失。钢贸虚假融资事件还在继续发酵并由华东 向华南和华北等全国各地蔓延。3
注意:本文在于分享知识与经验,仅供从事质押融资业务的物流企业、贸易商、 银行、电商交易平台参考使 用;如对文章内容存有疑问或需要相关法律意见支 持,请联系作者:lawyer_jeason@。
金融物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以青岛港有色金属重复质押融资诈骗案为视角
Jeason.Wang1
一、金融物流的含义与意义 所谓金融物流,顾名思义,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概念,是指在在物 流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仓储、保管、运输等),为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而 发生的各种物流活动的总称。 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400 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 出现了谷物仓单。国际上,最全面的金融物流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 以及菲律宾等地。早在 1916 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housing Act of 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 金融物流的初衷旨在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尤 其是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在国内,由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 的问题,所以融资渠道贫乏,生产运营的发展资金压力大。金融物流服务的出 现,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另外,金融物流可以盘活企业暂时 闲置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资金占用,优化企业资源。对于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 而言,金融物流可以提高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 业的业务规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扩大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于金融机 构而言,金融物流服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甚至 可以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可谓一举三得。 动产质押监管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一种金融物流业务模式,除了动产质押 监管外,金融物流的模式还包括保兑仓、保理仓、订单融资、保单融资、海陆 仓等模式。在上述业务模式下,原有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都成为融资 的担保物。本文仅选取动产质押监管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二、动产质押监管概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