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二

2018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二

2018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共8小题。

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位于河南省贾湖遗址(33.5°N)中发现贾湖先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原始“圭表”,观测正午日影。

图8示意该原始“圭表”使用原理(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的日影末端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贾湖先人利用骨笛和叉形器观测时,应将A.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B.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C.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D.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2.当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时,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A.①、②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时B.①、②之间,正在向①处移动时C.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时D.②、③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时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

图4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A.岩体沉降差异B.流水侵蚀差异C.物质堆积差异D.火山活动差异4.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扩容法地热水发电是将地热汽、水混合物引入扩容器,在扩容器中降压、扩容,根据水沸点与压力的关系,使温度不太高的地热水因气压低而沸腾变成蒸汽,后利用蒸汽发电。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最有利于该技术发电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关东平原C.青藏高原D.巴西高原6.在我国与水电、光伏发电相比,地热发电A.适用范围更广 B.燃料需求量大C.受气候影响大D.发电量较稳定榨菜、方便面、火腿肠等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

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分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A. 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B. 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C. 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D. 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8.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①缓解西南地区人地压力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④促进西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68分)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塞尔维亚树莓产量世界第一,总产量的90%-95%用于出口创汇。

该国树莓属于高质量品种,其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能力超越常规树莓品种,人工栽培当年挂果,多生长在海拔500-2000米山区,主要分布于温带,少量分布于热带、亚热带。

树莓鲜果柔嫩多汁,不宜长期储存,对装运条件要求也较苛刻。

每到收获季节,果农最担心的便是压货和卖不出好价钱。

树莓浆果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效,树莓系列产品在世界饮料、食品、美容、医药行业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在中国还是空白。

图9示意塞尔维亚及树莓主产区。

(1)简析塞尔维亚树莓品质高的自然原因。

(10分)(2)针对果农收获季节的担心,请为其谋划解决对策。

(8分)(3)有人建议我国引种塞尔维亚树莓,试说明其依据。

(8分)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清朝时曾是皇家围猎场所。

由于清末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

1962年,塞罕坝设立林场。

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建成林地112万亩,并在大面积单一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小面积抚育砍伐、“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环境优美,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

图11示意塞罕坝林场位置。

(1)分析塞罕坝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10分)(2)从气候角度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6分)(3)根据整体性原理,说明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价值。

(10分)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

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判定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2)与坡度角小20°的部位相比,说明坡度角大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原因。

(2分)(3)分析草本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4分)(4)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4分)高三地理试题1C 材料中告诉我们图中时间是正午时分,河南省正午时分太阳在正南、影子在正北,要看到叉形器的影子正好落在横杆骨笛上,就必须南北方向放置,而且叉形器在南。

2C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播的时间是在春分之后。

图中1处影子最长,是冬至,2处是二分,3处是夏至,春分之后到夏至就是在2、3之间,并且影子继续变短,向3处移动。

3A 盆地内部都是断层,每个断层各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可能还不动。

4C 只有C能让水全部流走5C 地热水发电,青藏高原地热水最多,羊八井就是。

6C 地热水发电,青藏高原地热水最多,羊八井就是。

7-8BC7、根据所给信息:榨菜、方便面、火腿肠等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

可知在流动人口越多的区域,该产品的销售份额较大。

结合所给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各个年份的西南地区的销售份额都小于华南地区,由此可以推测出华南地区的流动人口比西南地区的流动人口多;但是在2011年后两地销售份额出现明显的变化,西南地区2011年后略呈上升趋势,华南地区呈明显下降趋势,这说明华南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减少,而根据所学知识华南地区的流动人口是因为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迁入较多,应该是净迁入区,不会是净迁出区,所以销售份额减少说明净迁入减慢;而西南地区销售份额增加,说明该区域的流动人口增加,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该区域的人口不应该是迁出加快,而应该有所回流,所以应该是人口回流导致的销售份额略有上升。

8.根据7题可知图中数据表现为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华南地区人口迁入有所减少。

人口回流增加,会加大该地区的人地压力;而迁入人口减少会造劳动力不足的现象,但是这样会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人口回流是因为西南地区有拉力明显增加,人口增加可以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带来劳动力和资金支持,可以促进西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解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应答域为积极意义。

9、(1)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好天气【2分】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生长区域纬度、海拔较高,均温较低【2分】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2分】高质量品种【2分】抗病性强,病害少,农药使用量少。

【2分】(任答5点,得10分(2)提高冷藏保鲜技术【2分】完善高速交通运输网络;【2分】发展树莓深加工,制成果汁(果冻、果酱)等食品和饮品,延长产业链;【2分】鼓励结合自然人文景观,开发果园采摘等特色旅游产业;【2分】政府政策支持【2分】提高专业化水平,培育品牌,拓展市场。

(电商、互联网销售)【2分】(任答4点,得8分)(3)温带、亚热带、热带均可种植,适宜种植面积广;【2分】抗旱耐贫瘠,抗病性强,生产管理成本低,【2分】人工栽培当年挂果,生产周期短,见效快【2分】树莓产品应用范围广,国内产品空白,潜在市场广阔;【2分】绿色生态,保健功能强,消费人群庞大,经济效益高【2分】促进出口创汇农业发展【2分】(任答4点得8分)10.(1)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过渡地带【2分】气候的大陆性明显,(冬春降水少,昼夜温差大)【2分】风化、风蚀作用强【2分】靠近沙源地【2分】靠近冬季风源地,北部地形起伏较小,多大风【2分】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强【2分】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弱(生态环境脆弱)【2分】(任答5点,得10分)(2)(热量不足,降水少)水热条件差【2分】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大风、冻害等气象灾害频发【2分】风蚀、水蚀作用强,土壤肥力低。

【2分】(任答3点,得6分)(3)乔、灌、草结合,结构复杂,防风固沙作用强【2分】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1分】涵养(滦河、辽河)水源【2分】改善局地小气候,温差减小,降水增多【2分】增加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增多【2分】(任答4点得8分,若答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得4分)11.(1)较低海拔处陡坡。

依据: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高坡度,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

(2)土壤较薄,灌木不易着生和定植。

(3)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

(4)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