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工资管理系统课程:数据库学号:2姓名:***教师:***目录1 系统概述 (1)2 系统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3)用户需求调查 (3)系统数据流程图 (4)系统数据字典 (7)3 数据库结构设计 (13)概念结构设计 (12)逻辑结构设计 (12)数据库结构的详细设计 (14)4 物理设计 (15)5 用户的子模式(外模式)设计(没做) (19)6 总结 (19)1 系统概述本文按照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采取了事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最后进行数据库详细设计的方法,完成了一个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最终,在Acess 2010完成的工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添加和修改员工的个人详细信息、记录公司内部的人事调动情况、实现员工考勤记录查询和员工工资查询,整个系统重点放在工资管理上。

2 系统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用户需求调查通过对现行工资管理系统的调查,明确了工资管理系统由员工信息查询,员工人事变更记录,员工考勤记录查询,员工工资查询组成。

系统功能的主要描述如下。

(1)员工信息查询➢对公司里所有员工进行统一编号;将每一位员工的信息保存在员工档案记录中。

➢对新聘用的员工,将其信息加入到员工档案记录中;对于解聘的员工,将其信息从员工档案记录中删除。

➢当员工的信息发生变动时,修改员工档案记录中相应的属性。

(2)员工人事变更记录管理对公司里所有员工的职务记录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员工调动前后的具体职务,以及调动时间。

(3)考勤管理➢对员工上班刷卡的记录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员工上班时间、签到类型(准时、迟到)。

➢对员工下班刷卡的记录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员工上班时间、签到类型(准时、早退)。

(6)工资管理对公司里所有员工的工资记录进行统一编号,建立工资记录表。

系统数据流程图经过详细的调查,弄清了系统现行的业务流程。

在此基础上,构造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并通过数据流程图表示。

数据流程图:系统数据字典人事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中,数据信息和处理过程还需要通过数据字典来描述。

在本文的数据字典中,主要对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1)主要的数据流定义员工信息工资项目➢数据流名称:员工情况定义: 员工情况=姓名+性别+部门编号+职位+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家庭住址+电话+状态。

数据流量:根据公司的员工具体录用情况来确定。

说明:要对每一位被聘用的新员工进行唯一编号。

➢数据流名称:调动情况定义: 调动情况=员工号+调动前职务+调动后职务+调动日期。

数据流量: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说明:员工号和调动日期可以唯一确定一个调动情况。

➢数据流名称:签到记录定义: 上班刷卡=员工号+班次时间+签到时间。

数据流量:根据公司的具体规模情况来确定。

说明:签到时间会汇入到出勤记录中。

➢数据流名称:签出记录定义: 下班刷卡=员工号+班次时间 +签出时间。

数据流量: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说明:签出时间会汇入到出勤记录中。

➢数据流名称:工资查询定义: 工资查询=员工号+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加班补贴+出差补贴+违纪扣除+发薪日期。

数据流量: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说明:根据员工号和发薪日期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工资记录。

➢数据流名称:缺勤记录定义: 请假申请=员工号+缺勤原因+缺勤天数+缺勤开始时+缺勤结束时。

数据流量: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说明:员工号和请假时间可以唯一确定一个缺勤记录。

➢数据流名称:管理员情况定义: 用户身份=员工编号+用户名+密码。

数据流量: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说明:要对每一位管理员建立唯一的账号。

➢数据流名称:用户身份定义: 用户身份=[ 非法用户 | 内部管理员 | 服务管理员]数据流量: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说明:不同的用户身份对应不同的操作权限,对应着不同的安全级别。

➢数据流名称:部门情况位置:上级→部门情况定义: 部门情况=部门号+部门名称+经理。

数据流量: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说明:部门号是主码。

(2)主要的数据存储定义➢数据存储编号:员工记录数据结构:员工记录=姓名+性别+部门编号+职位+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家庭住址+电话+状态。

数据量和存取频度:根据公司的具体规模情况来确定。

存取方式:联机处理;检索和更新;以随机检索为主。

说明:员工编号具有唯一性和非空性;性别只能是男或女;主码是员工编号。

➢数据存储编号:缺勤记录数据结构:缺勤记录=员工号+缺勤原因+缺勤天数+缺勤开始时+缺勤结束时。

数据量和存取频度:根据公司的具体规模情况来确定。

存取方式:联机处理;检索和更新;以更新操作为主。

说明:主码设为缺勤时间和员工号;员工号是外码,参照表是员工记录。

➢数据存储编号:工资记录数据结构:工资记录=员工号+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加班补贴+出差补贴+违纪扣除+发薪日期。

数据量和存取频度:根据公司的具体规模情况来确定。

存取方式:联机处理;检索和更新;以更新操作为主。

说明:主码设为发薪日期和员工号;员工号是外码,参照表是员工记录。

➢数据存储编号:职务调动记录数据结构:职务调动记录=员工号+调动前职务+调动后职务+调动日期数据量和存取频度:根据公司的具体规模情况来确定。

存取方式:联机处理;检索和更新;以更新操作为主。

说明:主码设为调动日期和员工号;员工号是外码,参照表是员工记录。

➢数据存储编号:管理人员记录数据结构:管理人员记录=用户密码+职工号+密码+管理员账号。

数据量和存取频度:根据公司的具体规模情况来确定。

存取方式:联机处理;检索和更新;以更新操作为主。

说明:主码设为管理员账号。

➢数据存储编号:出勤记录数据结构:出勤记录=员工号+签到时间+签出时间+刷卡日期。

数据量和存取频度:根据公司的具体规模情况来确定。

存取方式:联机处理;检索和更新;以更新操作为主。

说明:主码设为员工号和刷卡日期;员工号是外码,参照表是员工记录。

➢数据存储编号:部门记录数据结构:部门记录=部门号+部门名称+经理。

数据量和存取频度:根据公司的具体规模情况来确定。

存取方式:联机处理;检索和更新;以检索操作为主。

说明:主码设为部门号。

(3)主要的处理过程➢处理过程编号:处理过程名:档案管理输入:用户身份,员工记录,员工情况输出:员工记录处理说明:根据员工的聘用、解聘建立或删除员工记录,以及在后续的过程中,以管理员身份对员工的记录进行修改。

➢处理过程编号:处理过程名:销假管理输入:销假申请,请假批复,用户身份,员工记录,销假记录输出:请假记录处理说明:根据员工的销假申请,把销假时间录入到相应的请假记录中。

➢处理过程编号:处理过程名:请假管理输入:请假申请,请假批复,用户身份,员工记录,请假记录输出:请假记录处理说明:根据员工的请假申请和批复情况,进行请假表的登记。

➢处理过程编号:处理过程名:工资管理输入:用户身份,工资记录输出:工资记录,工资查询处理说明:根据员工目前的工资情况,进行调薪的操作。

➢处理过程编号:处理过程名:调动管理输入:调动批复,用户身份,职务调动记录输出:职务调动记录,调动情况处理说明:根据调动批复的内容,更改员工的职务信息,并对调动情况进行记录。

➢处理过程编号:处理过程名:安全管理输入:管理员情况处理说明:建立管理人员记录表;通过用户名和口令,确认用户身份,保证系统安全性。

➢处理过程编号:处理过程名:上班管理输入:签到时间,用户身份,员工记录,出勤记录输出:出勤记录处理说明:根据输入的员工号信息,记录上班时间,并判断是否迟到。

➢处理过程编号:处理过程名:下班管理输入:签出时间,用户身份,员工记录,出勤记录输出:出勤记录处理说明:根据输入的员工号信息,记录下班时间,并判断是否早退。

➢处理过程编号:处理过程名:部门管理输入:部门情况,部门记录输出:部门记录处理说明:根据上级的调度,对现在公司的部门进行领导人的调换,或者是增加或删除某一部门。

3 数据库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可以得出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信息模型),用E-R图表示的工资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最后,对设计出的数据模型进行规范化处理,使数据模型满足第三范式。

逻辑结构设计将人事管理系统的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其关系模式为:(1)员工档案(员工情况=姓名+性别+部门编号+职位+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家庭住址+电话+状态 +部门号),其中员工编号为主码,部门号为外码;(2)管理员记录(管理员账号,员工编号,密码,级别),其中管理员账号为主码,员工编号为外码;(3)请假记录(请假编号+员工编号+缺勤开始时+缺勤天数+缺勤结束时)请假编号为主码,其中员工编号外码。

(4)职务调动记录(调动编号+员工编号+调动前职务+调动后职务+调动日期),调动编号为主码,其中员工编号;(6)出勤记录(出勤编号+员工号+签到时间+签出时间),出勤编号为主码,员工号为外码;(7)工资记录(员工号+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加班补贴+出差补贴+违纪扣除+发薪日期),工资编号为主码,员工号为外码。

(8)部门记录(部门编号+名称+领导人号),部门编号为主码。

将工资管理系统定名为“工资管理系统”。

各实体的分E-R图,如图A,B,C所示:A)员工实体图B)部门实体图C)管理人员实体图全局E-R图,如图E所示:E)各实体间的联系图数据库结构的详细设计经过检查,此数据库的详细逻辑设计满足第3范式的要求。

人事管理系统中各表的属性设计情况如下表1:表14 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具体计算机系统(DBMS和硬件等)的特点,为给定的数据库系统确定合理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所谓的“合理”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使设计出的物理数据库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另一个对数据库的操作具有尽可能高的速度。

主要体现在后者。

(1)建立索引:①对表部门在属性列领导人号上建立非聚集索引,②对表员工在属性列出生日期上建立非聚集索引,在属性列学历上建立非聚集索引③对表出勤在属性列上班日期上建立非聚集索引④对表工资在属性列基本工资上建立非聚集索引⑤对表职务调动在属性列调动前职务上建立非聚集索引。

对表请假记录在属性列“请假天数”上建立非聚集索引,在属性列“审批人编号”上建立非聚集索引。

(2)存储结构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主要指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和存储结构,包括确定关系、索引、日志、备份等的存储安排及存储结构,以及确定系统存储参数的配置。

将日志文件和数据库对象(表、索引等)分别放在不同的磁盘,可以改进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所以,系统应将日志文件和数据文件存放在不同磁盘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