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十全大补丸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炮制: 取黄芪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不 粘手。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性味: 甘,温。归肺、脾经。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功效: 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用法: 9~30g。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肉桂详解>>>
来源: 本品为黄芪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性状:
本品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直径0.8~ 3.5cm,厚0.1~0.4cm。外表皮淡棕黄色 或淡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 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 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 黑褐色或呈空洞。具蜜香气,味甜,略带 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 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 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 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 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 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 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淸香,味甘、微 辛,嚼之略带黏性。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 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 淡红色或淡棕色。
药典中药材:茯苓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 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味: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药典中药材:茯苓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 安,惊悸失眠。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状:
淡棕色。川党参:长10~45cm,直径 0.5~2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明显 不规则的纵沟。质较软而结实,断面裂隙 较少,皮部黄白色。_。
药典中药材:党参
炮制:
党参片: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 干燥。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黄 色、黄棕色至灰棕色,有时可见根头部有 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和芽。切面皮部淡棕 黄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裂 隙或放射状纹理。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米炒党参:取党参片,照炒法(通则0213) 用米拌炒至表面深黄色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炮制: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黄 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功效: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 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当归详解>>>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川芎详解>>>
川芎
药典中药材:川芎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夏季 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 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药典中药材:川芎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 7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皱缩,有 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 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 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环呈波状。气 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肉桂
药典中药材:肉桂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多于秋 季剥取,阴干。
药典中药材:肉桂
性状: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 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 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 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内色的斑纹;内 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 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 两层间有1
药典中成药:十全大补丸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 或大蜜丸;气香,味甘而微辛。
药典中成药:十全大补丸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 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 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药典中成药:十全大补丸
党参
药典中药材:党参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 参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状:
党参: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 直径0.4~2cm。表面灰黄色、黄棕色至灰 棕色,根头部有多数抚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 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 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 体有纵皱纹和散在的横长皮孔样突起,支 根断落处常有
药典中药材:川芎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 片,干燥。本品为不规则厚片,外表皮灰 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切面黄白色或灰 黄色,具有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 散生黄棕色油点。质坚实。气浓香,味苦、 辛,微甜。
药典中药材:川芎
性味: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药典中药材:川芎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 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药典中药材:川芎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川芎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酒白芍详解>>>
酒白芍
药典中药材:酒白芍
: 药典暂未收录酒白芍。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详解>>>
熟地黄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
来源: 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 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 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 有光泽。气微,味甜。
药典中药材:茯苓
用法: 10~15g。
药典中药材:茯苓
存储: 置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详解>>>
炙甘草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来源: 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 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 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 性。具焦香气,味甜。
药典中药材:白术
性味: 苦、甘,温。归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白术
功效: 徤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 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 自汗,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白术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白术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茯苓详解>>>
茯苓
药典中药材:茯苓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 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 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 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 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 不可供药用。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 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 当归: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 炒干。本品形如当归片。
当归
药典中药材: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 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
十全大补丸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十全大补丸配方详解>>>
十全大补丸 ShiquanDabuWan
药典中成药:十全大补丸配方详解>>>
配方: 党参80g、炒白术80g、茯苓80g、.炙甘草 40g、当归120g、川芎40g、酒白芍80g、 熟地黄120g、炙黄芪80g、肉桂20g。
药典中药材:党参详解>>>
药典中药材:党参
用法: 9~30g。
药典中药材:党参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党参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典中药材:白术详解>>>
白术
药典中药材:白术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下 部叶祜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 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药典中药材:白术
药典中药材:肉桂
性状: 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药典中药材:肉桂
炮制: 除去杂质及粗皮。用时捣碎。
药典中药材:肉桂
性味: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药典中药材:肉桂
功效: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 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 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 泻,寒痛腹痛,痛经经闭。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