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机制与效益分析——海南田心村与龙鳞村之个案研究陈才赵广儒(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1178)[摘要]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择海南省田心村与龙鳞村为对象,对其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运作机制与综合效益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二者在区位条件、时代背景、旅游资源、休闲活动和发展路径等方面都十分接近,但由于运作机制的不同,导致综合效益出现分异。
田心村以外来企业为主,本村居民参与度低,综合效益不高。
龙鳞村以社区为主,村民彼此合作,取得了较高的综合效益。
就此而言,目前在海南传统乡村地区,社区主导比企业主导更有利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但不能就此断言,社区主导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最佳运作机制。
影响乡村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每个乡村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并根据条件的变化进行合理转换。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运作机制海南岛Analysis of Approaches,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Rural Eco-tourism --- A Case Study of Tianxin village and Longlin village from Hainan IslandCHEN Cai ZHAO Guangru(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0071,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chose tianxin village and longlin village from Hainan Island as example and giv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pproaches,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rural eco-tourism.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both villages’locations, development backgrounds, their accessible resources, and some agricultural experience activities are similar. Despite their similarities, their difference mechanism result difference effects. Tianxin village is managed by the private sector, and local resident are difficult to participate. The result is inefficiency in rural eco-tourism. In the other hand, Longlin village is managed by the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is able to incorporate and carry out the villager s’ ideas. The result is efficiency in rural eco-tourism.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of self-consciousness community is efficiency in the traditional rural area of Hainan Island. However, it can not affirm the model of self-consciousness community is the bes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eco-tourism are complicates, and rural area should chose and transform rationally the model according to its situations.Key words: rural eco-tourism; mechanism; Hainan Island1.引言自2005年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以旅游休闲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由于各地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路径、运作机制、经营成效等方面也都各有特点,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客观地考察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其发展路径、运作机制与综合效益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中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生态资源丰富,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热带滨海度假胜地。
2010年全面启动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以来,海南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各地开展了新一轮旅游开发热潮,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生态游的广泛发展。
各级政府期望通过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海南建设出一批具有地方乡村特色的旅游示范村。
本文选择海口市琼山区的田心村与龙鳞村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阐释不同运作机制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状况,探讨其内在机理,这对于总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律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文献综述乡村作为一种地域空间,不仅提供人类所需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具有满足人类游憩、休闲与娱乐的功能。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方式[1]。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显然,社区居民不仅是乡村生态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的利益相关者之一。
从实践上来看,社区参与不仅有助于原生文化资源的保护,使游客获得更为真实的旅游体验,而且能够确保旅游地社区居民享有经济利益[2]。
国内外的实践也表明,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保证,能有效地促进乡村的和谐发展。
研究表明,社区参与具有多种形式,其运作机制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运作机制或参与模式主要有“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3]、“公司+农户”模式[4]、“公司+社区+农户”模式[5]、股份制模式[5]、“农户+农户”模式[6]“政府+农户”模式[7]等,各种模式均有其特色和适用性。
海南自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目标,从2000年—2009年,累计创建生态文明村10501个,占自然村总数的45%。
[8]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乡村旅游与文明生态融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多种运作机制。
其中,龙鳞村作为一个典型发展范例,近来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关注[9]。
但由于缺乏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多个案比较,其结论尚需进一步检验。
3.研究设计3.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择田心村与龙鳞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对其发展路径、运作模式及其经营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阐释其内在机理。
之所以选择田心村和龙鳞村,是由于二者同是海口市十大旅游名村,在乡村资源与区位条件方面比较接近,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建设时间相对较长,目前乡村生态游开发初具雏形,但由于运作模式的差异,二者在经营成效、未来发展等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2 研究案例田心村和龙鳞村隶属于海口市琼山区。
作为海口市农业大区,琼山区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现有八个镇、775个自然村,农村土地占二分之一,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
2005年以来,琼山区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以“亲近自然、体验农耕、释放身心、感受农趣”为主题的农家乐产品,期望建成一批“经济富裕、环境优美、文化丰富、充满欢乐”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旅游新品牌。
其中,本利村、南畴湖村、龙鳞村、加乐湖村、多谷屯村、田心村等发展较快,成为琼山区首批“农家乐”示范村。
具体而言,田心村位于海口市南部大坡镇与三门波镇交界处,因坐落在一片水田中间而得名,村庄紧邻海榆东线223国道,距海口市区58公里,距美兰国际机场40公里。
田心村生态环境优良,具有浓郁的海南乡村风貌,建有林荫大道、椰风小道、奇榕小院和占地50公顷的鹭岛保护区。
整个村庄的东、南、西三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北面与千亩水库、万亩胶林相依。
村庄绿树掩映,白鹭翩翔,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
该村集树林、鹭鸟、水塘、田园、民居、休闲小园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魅力。
全村在2009年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与海南思乐集团合作,成立了“海口田心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农家乐”进行统一管理。
龙鳞村位于琼山区三门坡镇北部,距离美兰国际机场32公里,距海口市区48公里,离国道东榆223线4公里,距离三门坡镇6.5公里。
龙鳞村是一个革命老村,具有典型的热带原生态村落特征。
全村依山附水,树木成荫,环境优雅。
村前有一个占地面积70余亩的湖泊,据说是传说中的“龙湖”,湖水清澈,湖面平静。
龙鳞村产业结构以一产为主、三产为辅,缺乏二级产业。
其中一级产业中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三级产业中以旅游休闲服务为主,拥有完善的休闲农业设施,包括民宿、餐厅、停车场、凉亭、文化室、环湖步行道、标识解说设施等,能提供观赏、游览、美食、住宿、娱乐、解说等多种服务。
2009年,由村民自行组织的“海口市鳞湖休闲农家乐专业合作社”,采用集体所有制形式,统一管理乡村旅游开发。
龙鳞村古朴的民居、优良的生态、淳朴的民风,深受游客欢迎,被誉为“海口最美的村庄”。
从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来看,田心村与龙鳞村比较相似。
首先二者的区位条件接近,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几乎没有差异。
其次,二者的旅游资源也差别不大,都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乡村景观、热带的乡村文化为核心旅游吸引物,差别在于田心村有“鹭鸟天堂”的美誉,而龙鳞村则有“海口最美村庄”的光环。
从旅游开发现状来看,二者都是以“农家乐”为主题,以乡村观光、休闲为主,其体验活动都是采摘、垂钓、骑车、踏步、棋牌、农家美食、农家住宿,基本没有购物,价格也基本一致,游客日平均消费1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