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管理
通过合并工序, 生产效率提升1倍有余,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合并工序, 生产效率提升1倍有余,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市场环境与以前 大不相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多批小量订单成为主流, 大不相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多批小量订单成为主流,如何应对此种情况已 经成为工厂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否可以通过减少生产线的人员, 经成为工厂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否可以通过减少生产线的人员,将大组分成多个小 组来进行订单生产呢? 组来进行订单生产呢? 解决方案C: 解决方案C: 比较工序第1 比较工序第1、2、3可合并由1人完成;工序第4和第5可合并由1人完成,工序第6和第 可合并由1人完成;工序第4和第5可合并由1人完成,工序第6 可合并由1人完成;工序第10可分拆为两个工序,前面一个工序与工序第8和第9 10可分拆为两个工序 7可合并由1人完成;工序第10可分拆为两个工序,前面一个工序与工序第8和第9合 并由1人完成,后面一个工序与第11和第12合并由1 11和第12合并由 并由1人完成,后面一个工序与第11和第12合并由1人完成 请注意此种排法需要调整生产的排布方法,如由直线型变成非字型或O /U型等。 请注意此种排法需要调整生产的排布方法,如由直线型变成非字型或O型/U型等。 型等
工序 标准工时 分配人数 1 15 1 2 18 3 34 1 4 60 2 5 14 1 8 16 6 26 2 7 42 9 17 2 10 45 11 16 1 12 17 总计 320 秒 10 最长 34 秒
平衡时间
33
34
30
30
34
31
33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九)
生产效率改善之一
生产线平衡法的应用
生产线平衡法
管理是平衡的艺术! 平衡产生美!平衡产生效益! 品质、交期、成本、安全、士气 管理者就是在这五个层面寻求最 大的平衡!
生产线平衡法的三级应用
•生产部部长负责各生产车间的平衡 生产部部长负责各生产车间的平衡 •生产科科长负责各生产班组间的平衡 生产科科长负责各生产班组间的平衡 •生产班班长负责各工序之间的平衡 生产班班长负责各工序之间的平衡
为什么要进行生产线平衡
1、物流快速,缩短生产周期; 、物流快速,缩短生产周期 2、减少或消除物料/半成品周转场所 、减少或消除物料 半成品周转场所 半成品周转场所; 3、消除工程瓶颈,提高作业效率; 、消除工程瓶颈,提高作业效率 4、稳定产品品质; 、稳定产品品质 5、提升工作士气,改善作业秩序。 、提升工作士气,改善作业秩序。
工序 标准工时 分配人数 1 15 1 2 18 3 34 1 4 60 2 5 14 1 8 16 6 26 2 7 42 9 17 2 10 45 11 16 1 12 17 总计 320 秒 10 最长 34 秒
平衡时间
33
34
30
30
34
31
33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十)
工序 标准工时 分配人数 平衡时间 1 15 1 15 2 18 1 18 3 34 2 17 4 60 4 15 5 14 1 14 6 26 2 13 7 42 3 14 8 16 1 16 9 17 1 17 10 45 3 15 11 16 1 16 12 17 1 17 总计 320 秒 21 最长 18秒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七)
1600件 生产线产能 1600件 生产线每小时产能=────── ④ 生产线每小时产能=────── = ───── 开线工时 8小时 200件 = 200件/小时 生产线每小时产能 200 ⑤ 每小时人均产量 =────────── = ── 生产线人数 21 每人/ ≈ 9.5 件/每人/每小时
工序 标准 工时
1 15
2 18
3 34
4 60
5 14
6 26
7 42
8 16
9 17
10 45
11 16
12 17
总 计 320 秒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二) 解答: 解答:
T(LOSE)=∑(T1-T12) LOSE)=∑(T1-T12)
定义: 定义:不平衡损失总和等于从第一道工序至第十二道工序 中每道工序不平衡损失之和。 中每道工序不平衡损失之和。
工序 标准工时
1 15
2 18
3 34
4 60
5 14
6 26
7 42
8 16
9 17
10 45
11 16
12 17
总计 320 秒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四)
480件 生产线产能 480件 生产线每小时产能=────── ④ 生产线每小时产能=────── = ───── 开线工时 8小时 =60件/小时 =60件 生产线每小时产能 60 ⑤ 每小时人均产量 =────────── = ── 生产线人数 12 =5件 每人/ =5件/每人/每小时
现状生产线平衡分析步骤
• 将生产线的各工序(作业单位)按顺序列出来 • 填入生产流动平衡表内 • 测算各工序实质作业时间, 以秒为单位记入平衡表 “标准工时”栏内 • 清点各工序作业人数,记入“配置人员”栏 • 标准工时÷人数=平衡工时,记入“平衡工时”栏 • 此“平衡工时”绘出柱状图或曲线图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一) 问题: 问题:
847件 生产线产能 847件 生产线每小时产能=────── ④ 生产线每小时产能=────── = ───── 开线工时 8小时 ≈106件/小时 106件 生产线每小时产能 106 ⑤ 每小时人均产量 =────────── = ── 生产线人数 10 ≈10.6件 每人/ ≈10.6件/每人/每小时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六)
各工序实际时间之和(1人) 各工序实际时间之和( 320 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 计算:① 生产线平衡率= ───────────── = ─── 最长工序工时× 最长工序工时×生产线人数 378 = 84.65%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1 生产线平衡率=1 =1=1②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1-84.65% = 15.35% 每天实际开线时间 生产线产能= ③ 生产线产能= ──────── 最长工序工时 8小时×60分钟×60秒 小时×60分钟×60秒 分钟 =1600件 生产线产能= ─────────── =1600件 18秒 18秒
生产线平衡的管理原理
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 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原理的延伸之一: 木桶原理的延伸之一: 一条流水线能有多大产能,不是取决于最快 一条流水线能有多大产能, 的那道工序,而是取决最慢的那道工序。 的那道工序,而是取决最慢的那道工序。 木桶原理的延伸之二: 木桶原理的延伸之二: 一个公司能有多大的发展, 一个公司能有多大的发展,不是取决于最强 的那个部门,而是取决于最弱的那个部门。 的那个部门,而是取决于最弱的那个部门。
Q:依生产流动平衡表(柱状图)中的数据,若每一工序安排一名作业员, 依生产流动平衡表(柱状图)中的数据,若每一工序安排一名作业员, 其生产线平衡率是多少?平衡损失率是多少? 小时计算, 其生产线平衡率是多少?平衡损失率是多少?以每天 8小时计算,每小时生 产线产能有多少,人均产量有多少? 产线产能有多少,人均产量有多少?
工序 标准工时
1 15
2 18
3 34
4 60
5 14
6 26
7 42
8 16
9 17
10 45
11 16
12 17
总计 320 秒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三)
各工序实际时间之和(1人) 各工序实际时间之和( 320 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 计算:① 生产线平衡率= ───────────── = ─── 最长工序工时× 最长工序工时×生产线人数 720 = 44.44% ②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1-44.44% = 55.56%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1 生产线平衡率=1 =1=1每天实际开线时间 生产线产能= ③ 生产线产能= ──────── 最长工序工时 8小时×60分钟×60秒 小时×60分钟×60秒 分钟 =480件 生产线产能= ────────────── =480件 60秒 60秒
工序 标准工时 分配人数 1 15 1 2 18 3 34 1 4 60 2 5 14 1 8 16 6 26 2 7 42 9 17 2 10 45 11 16 1 12 17 总计 320 秒 10 最长 34 秒
平衡时间
33343030源自343133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十一)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十一)
工序 标准工时
1 15
2 18
3 34
4 60
5 14
6 26
7 42
8 16
9 17
10 45
11 16
12 17
总计 320 秒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与改进方法(五)
从以上计算中可知, 每个工位安排一个人, 其平衡损失率明显过高, 从以上计算中可知, 每个工位安排一个人, 其平衡损失率明显过高, 如果由你来安排, 怎样排工位才能达到最佳平衡,使平衡损失最小, 如果由你来安排, 怎样排工位才能达到最佳平衡,使平衡损失最小, 从而到提升产能,提升效率之目的; 从而到提升产能,提升效率之目的; 解决方案A: 解决方案A: 比较工序第1 比较工序第1、2、5、8、9、11、12均接近可配1人; 11、12均接近可配1 均接近可配 工序第4大约可配4 工序第7 10可配 可配3 工序第4大约可配4人,工序第3和6配2人, 工序第7和10可配3人; 工序第3 重新安排后其分配时间如下: 重新安排后其分配时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