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心电图的识别(课堂PPT)

常见心电图的识别(课堂PPT)

脱落QRS波后的PR间期最短,前面最长
26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型)
又称莫氏阻滞 多数P波正常下传 偶有一个P波不能下传 PR间期恒定 能发展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部位在希氏束
27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PR间期正常 一个P波后无跟随的QRS波
28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
30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和QRS波之间没有关系 QRS波形态正常,说明心室激动起源于希氏
束内 心室率30次/分
31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和QRS波之间没有关系 QRS波时限增宽,说明心室激动起源于蒲肯
野纤维系统 心室率22次/分
32
交界性心动过速(室上速)
是由于房室结先天异常、折返在房室结自 身内形成并持续引起
5
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是从心脏侧 面、上面和下面“观 测”心脏
心室除极平均波的方 向称为心电轴
6
胸前导联
胸前导联是从心脏 水平面的前面和左 侧面“观测”心脏
V1和V2导联面向右 室,V3和V4导联面 向室间隔,V5和V6 导联面向左室
7
正常心电图
冲动起源于窦房结 频率60~100次/分 窦性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
35
房室结折返性(交界性)心动过 速
窄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90次/分,看不到 P波,ST段有压低,但T波直立
36
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相关的P波 QRS波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T波多
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
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二倍
症状
24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型)
又称文氏阻滞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 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
间期的2倍 最常见传导比率为3:2或5:4 阻滞部位在房室结
25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前面三个P波均能下传,下传的PR间期逐渐 延长,随后一个P波未能下传到心室
P波交替下传 ,下传的行动周期中PR间期 正常
阻滞部位通常在希氏束 如心室率太慢能引起心力衰竭
29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 心房率常快于心室率 窄QRS波时心律起源于希氏束阻滞部位的稍
下方 宽QRS波时心律起源于蒲肯野系统 心房和心室同步收缩效果丧失,心室率太
慢,心输出量下降
心电图各论
窦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11
窦性心动过速
频率>100次/分,多在100~150次/分之间
年轻女性,主诉心率快,除焦虑外,无其他症状 P-QRS-T波正常,RR间期500ms,心率120/min
12
窦性心动过缓
频率<60次/分
是一位年轻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心电图 窦性心律, P-QRS-T波正常,心率44次/分
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1
提纲
心电图基础 心电图各论
2
心电图(ECG)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 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 曲线图形
3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房肌:1m/s 房室结:0.2m/s 希氏束、束支和蒲
肯野纤维: 4m/s 心室肌: 0.5m/s
4
心电图的构成
P波代表心房除极 PR间期代表激动经房室结、希氏束的时间 QRS代表心室肌的除极 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
18
心房颤动
不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50次/分 长RR间期时可见不规则基线
19
心房颤动
节律不整,心率43次/分
QRS波形态正常,QT间期延长达530ms: 低钾?
V1导联上可见扑动样波,但不持续
20
心房颤动
QRS波形态一致,但RR间期不等 最初可见心房扑动波,之后扑动波被典型
联倒立 PR间期0.12~0.20s
8
正常心电图
注意观察每一导联的P、QRS和T波的形 态
他们分别是从不同角度显示心动周期的 除极和复极过程,必须非常熟悉
9
心电图报告
除极由何处开始——“节律” 除极波的传导是否正常 电轴是否正常 QRS波形状及时限是否正常 描述不同导联的T波
10
13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常见于病窦综合征患者 窦性心律,3个心动周期后有一个无P波的窦性停
搏,随后恢复,但心动周期发生了重整
14
窦性停搏
是一年轻女性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主 诉经常有短暂头晕。结果表明出现症状时 有明显的窦性停搏
15
房性早搏
心房提前发生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QRS波形态正常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括期前收缩
心房和心室同时除极,P波常隐匿于QRS波 之中
通常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准确应 称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3
交界性心动过速(室上速)
发作时突发、突止 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之间 节律快而规则 QRS波形态一般正常
34
房室结折返性(交界性)心动过 速
看不到P波,QRS波窄且十分规律 心率160次/分
在内的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期短于正常PP 间期的2倍
16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 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发作,仅能加重房
室传导阻滞 体表心电图无法区分心动过速是由折返引
起还是自律性增强引起
17
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波 频率约350~600次/分 QRS波形态正常 心室率极不规则
37
室性早搏
窦性心律,有一个室性早搏 宽大畸形QRS波和倒置T波
38
室性早搏-二联律
每个窦性激动后均跟随一个没有P波的激动, 其QRS波宽大畸形,T波倒置
39
室性早搏-”R on T”
室性早搏落在前一次激动的T波上 可能引发室颤
40
室性心动过速
宽大畸形QRS波,时限>0.12s,频率 140~200次/分
的心房颤动混沌样基线替代 为激动在不同长度的折返环中传导的结果
21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 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按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通常将其分为三度
22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至心室 PR间期超过0.20s
23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PR间期360ms不变 阻本身不损害心脏功能,不会引起临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