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
栗瘿蜂
危害板栗、锥栗、茅栗。以 幼虫危害板栗芽,在芽内蛀 食,受害芽在春长成瘤状虫 瘿,不能抽发新捎和开花结 实,小枝枯死,不仅当年不 结果,还影响以后几年的产 量。 发生规律:各地1年发生1代, 以初龄幼虫在危害栗芽。越 冬幼虫于春季栗芽萌发时开 始危害,4月下旬出现虫瘿, 5月虫瘿大量形成。
剪 枝 栎 实 象
生长早期发病可使新梢、 花穗枯死;中后期发病可 引起早期落叶或大面积枯 斑而严重消弱树势,影响 下一年产量。病原菌在被 寄生组织细胞间繁殖,一 卵孢子在病残组织内越冬 该病发生与气象因子 关系密切,潮湿、冷 凉、多雨、多露雾地 天气与季节有利于该 病发生。栽培条件较 差也容易发病,地势 低洼、排水不良,土 质粘重、雨后不易排 水的环境发病严重。
栗 绛 蚧
寄主与危害:危 害板栗、锥栗和 茅栗。若虫和雌 成虫固定在细枝 上吸取汁液,影 响植株生长发育, 降低结实量,甚 至绝产、枯死。 大发生年份板栗 平均减产60%。 发生规律:1年1 代,一2龄若虫在 枝条芽基或伤疤 处越冬。
寄主与危害:重要 板栗果实害虫之一, 安徽以皖西发生为 多。以幼虫蛀食栗 苞皮层及栗实,被 害栗苞顶端呈放射 状裂开,露出栗实, 粪粒和丝粘连堆附 在苞上,被害栗容 易霉烂变质。 发生规律:在河南1 年发生3代,以蛹在 落地栗苞刺间的茧 内越冬。
栗 皮 夜 蛾
铜 绿 金 龟 子
发生规律:1年1代, 以幼虫和成虫在土 中越冬,次年4月 越冬幼虫上升至表 土层活动危害,5 月上旬开始化蛹, 6月至7月上旬为成 虫羽化盛期,第一 代幼虫7月出现。 成虫具有强趋光性, 有假死性,晚上9 至10时为成虫危害 高峰期。
黄刺蛾 扁刺蛾
寄主与危害:食性杂, 多食性,可危害数十 种树木、经济林木几 果树。 发生规律:1年2代, 扁刺蛾少数3代,以幼 虫在树干上和土中结 茧越冬。
危害梨、苹果、山楂等。幼 虫吐丝将叶片缀合包成“饺 子”状,在其内取食,叶片 仅残留表皮和叶脉呈网状。 每年发生1-2代,以2龄幼虫 在树皮裂缝里结灰白色茧越 冬。春季主要危害花芽,展 叶时危害叶片。7月初第一代 幼虫 开始危害,7月下旬2 龄幼虫结茧休眠。
危害特点:又称核桃黑腐 病。安徽省核桃产区均有 发生。危害核桃叶片、果 实、芽、及树梢,以叶片 感病最多。 发生规律:病原细菌 在树梢的病斑内或芽 内越冬,立春借雨水 传播到叶、果及嫩梢 上危害。病菌由皮孔、 毛孔、蜜腺及各种伤 口侵入。
发生规律:病 菌以树皮下扇 形菌丝层,分 生孢子器及子 囊壳越冬。孢 子借助风、雨、 昆虫或鸟类传 播,子囊孢子 和分生孢子均 棵侵袭,伤口 是侵入的主要 途径。潜育期 约在20-35天药 病
发生规律:板栗膏药 病与介壳虫 、蚜虫及 白蚁等害虫活动有关, 病菌以介壳虫等的分 泌物为养料。而介壳 虫等由于有菌膜蔽盖 得到保护。在大别山 区观察结果表明,4月 上中旬开始发病,6月 中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 盛期,9月下旬逐渐停 止。病组织在病部越 冬。
褐边绿刺蛾 中国绿刺蛾
寄主与危害:均多食性害虫,危害多 种经济林木及果树,幼虫通称洋辣子。 发生规律:两者均1年2代,均以老熟 幼虫在茧内越冬,前者在树干基部、 后者在枝叉下方结茧。
桃 蛀 螟
寄主与危害:食性很杂, 主要为害桃、李、杏、梅、 梨、苹果,还危害向日葵、 玉米、大豆,近些年又严 重危害板栗。幼虫蛀果, 果外蛀孔处流出黄褐色透 明的胶汁,并堆积红褐色 虫粪。 发生规律:1年发生4代, 有世代重迭现象,以老熟 幼虫在向日葵、玉米穗、 高粱茎杆及树皮缝等处越 冬。
栗 黄 枯 叶 蛾
板 栗 炭 疽 病
症状:染病叶表面 开始发生去多紫褐 色、不规则形小斑 点,在叶背面斑点 颜色较淡;以后病 斑扩大,周围具有 浅绿色的边缘。 发生规律:病菌在 病枝干的受害部及 病落叶上越冬,来 连新产生的分生孢 子,借风雨传播, 进行初次侵染,板 栗生长季节,分生 孢子可以重复多次
葡 萄 霜 霉 病
黄 寄主与危害:寄主很 光,主要危害瓜类, 也危害板栗、桃、李、 守 梨、柑桔等经济林木 和果树。成虫取食叶 瓜 片,局部范围虫口密
度高时,可将板栗幼树叶 片取食大半,对新造幼林 影响较大。
发生规律:长江流域1年发 生1-2代,成虫在草堆、土 块、瓦砾、树兜等处越冬。
桃 小 食 心 虫
光 肩 星 天 牛
寄主与危害: 危害杨、榆等 多种树木及果 树,杨树受害 最重。幼虫钻 蛀枝干,引起 枝干枯死,甚 至整株死亡。 发生规律:安 徽1年1代,少 数2年1 代, 以 各龄幼虫在 蛀道内或卵在 刻槽内越冬。
寄主与危害:危害各 种栎树、板栗、茅栗、 核桃、石榴、苹果、 法梧、柑桔、油桐等 多种经济林木及果树。 幼虫食叶,取食量大, 发生多时,可造成严 重危害。 发生规律:安徽1年1 代,以卵越冬。
苹 果 炭 疽 病
又称苦腐病、晚腐病,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常对果实造成 很大危害。还能危害梨、葡萄等多种果树。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条的溃疡部枯枝及僵果上越
枣 镰 翅 小 卷 蛾
寄生与危害:危害枣 和酸枣,食性较单一, 安徽各枣区均有发生。 幼虫取食叶、芽、花 和果实。危害叶和芽 时,吐丝将叶片或芽 缀连在一起,躲入内 取食;危害花时,导 致花萎缩变黑;危害 果实,常吐丝将叶片 粘在果上,在内取食 果皮及果肉,果即变 红脱落,或与叶粘连不落。 发生规律:安徽1年4-5代, 以蛹在树干粗皮裂缝处越 冬。
桑 天 牛
板 栗 巢 沫 蝉
寄主与危害: 危害板栗、若 虫刺吸板栗嫩 枝和球果汁液, 成虫刺吸嫩梢 造成损伤,影 响板栗生长和 结实。 发生规律:1 年2代,以卵 在当年生枝条 皮层或芽腋内 及芽的鳞片下 越冬。
苹 果 全 爪 螨
又名苹果红蜘蛛, 危害苹果、梨、 桃等,成螨多在 叶片正面活动危 害,一般不吐丝 结网。被害叶片 有失绿斑点,受 害重时,叶片黄 绿、脆硬,远看 一片苍灰色,但 不落叶。一年发 生6—9代,以冬 卵在主枝、侧枝、 叶痕等处越冬。
主要危害葡萄,还危害 梨、杏、桃等果树。成 虫若虫刺吸嫩叶、枝干 汁液,引起煤污病发生, 影响光合作用,降低果 品质量。嫩叶受害常造 成穿孔,受害严重的叶 片常破裂。1年1代,以 卵越冬。 若虫常群集葡萄 幼茎嫩叶背面危 害。成虫、若虫 均具有群集性。
斑 衣 蜡 蝉
葡 萄 透 翅 蛾
幼虫蛀 食葡萄枝 蔓,髓部蛀食后, 被还部肿大,致使 叶片发黄,果实脱 落,被蛀食的茎蔓 容易折断枯死。蛀 枝口外常有呈条状 的粘性虫粪。1年1 代,以7-8月危害 最重,10月以幼虫 在葡萄枝蔓中越冬。
核 桃 细 菌 性 黑 斑 病
核 桃 举 翅 蛾
危害特点:主要危 害核桃,也可危害 楸。第一代幼虫危 害核桃幼果实,被 害果实外表无明显 症状,造成大量落 果。第二代幼虫危 害时果皮已成硬壳, 造成果表大部分或 全部变成黑色而下凹、邹 缩的“核桃黑”。 发生规律:1年2代,以老 熟幼虫在书馆下1-2cm深 的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 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7 月下旬第二带幼虫出现。
我省普遍发生,造 成叶枯早落,影响 生长。病菌以分生 孢子盘子落叶上越 冬。来年5月,分 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侵袭新叶。自病斑 扩展到一定大小后 (0.5-0.6cm)左右, 气温上升到28℃以 上时,病菌潜伏越 夏。待进入9月, 病害又一次发展直 至落叶。
寄主与危害:危害很多树 木及果树,为我国主要蛀 干害虫之一。幼虫钻蛀枝 干,被害处树皮变黑,外 胀流液,纵裂,木梢外露, 树木衰弱,甚至整株枯死。 发生规律:安徽2年发生1 代,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7月上旬开始幼虫大量孵 化。此虫危害多在树干下 部且胸径在14cm以下的 寄主,20cm以上大树多 在树体中上部。
枣 尺 蛾
寄主与危害:主要 危害枣、苹果、梨, 为枣树重要的食叶 害虫。幼虫除取食 嫩叶外,严重时可 将花蕾吃光。 发生规律:在河南
1年1代,个别2年1代,以 蛹在树冠下10-20cm深的土 总过冬,靠近树干基部蛹 比较集中。来年3月下旬至 4月中旬为羽化盛期,幼虫 孵化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 旬,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开 始入土化蛹。
板 栗 紫 纹 羽 病
发生规律:病 菌以它在病根 上的菌丝体和 菌核潜伏在土 壤中过未分解 的有机质内越 冬。病菌在土 壤内能长期存 活。
寄主与危害:危 害山查、苹果、 板栗、桃、李等, 幼虫卷顶梢叶成 拳头状。 发生规律:1年2 代,以2-3令幼 虫在枝梢顶端卷 叶内越冬。
顶 梢 卷 叶 蛾
板 栗 轮 纹 叶 枯
寄主与危害:危 害板栗、茅栗及 多种壳斗 科栎类树种,尤 以板栗受害最重。 以成虫咬断结果 嫩枝,造成大量 板栗幼果落地。 不仅影响当年产 量,还影响以后 的结实。 发生规律:1年1 代,以老熟幼虫 在土中作土室越 冬。
危害特点:危 害杨、柳、核 桃、板栗、栎 等,以幼虫蛀 食树干韧皮部 和木质部。 发生规律:2 年1代,以幼 虫和成虫在蛀 道内越冬。
云 斑 天 牛
板 寄主与危害:主要 危害板栗,也危害 栗 麻栗等。以幼虫钻 蛀板栗枝干皮层, 透 以主干下部受害为 重,被害部树皮肿 翅 胀裂开,并有丝网 粘连虫粪附着其上, 蛾 被害状明显。
发生规律:1年1代, 以2龄幼虫在枝干 老枝内越冬。
板 栗 大 蚜
寄主与危害:危 害板栗、麻栎、 白栎等。成虫及 若虫聚集在新梢、 栗苞、果梗处吸 食汁液,使枝梢 枯萎,果实不能 成熟。 发生规律:1年发 生10代以上,以 卵在枝干背阴面 越冬。
苹 果 白 粉 病
幼芽、新梢、嫩叶、花、幼果均可受害。病菌以菌丝在冬 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春季冬芽萌发时,越冬菌丝产 生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侵染。4-9月为发病期,其中4-5月
苹 果 银 叶 病
广泛分布各苹果产区,尤以黄河故道和江淮地区发病最为 严重。得病后,树势衰弱,果实变小,产量降低。重病树 2-3年后即可枯死。此病还危害梨、桃、枣等果树。 病菌以菌丝在枝干大木质部内越冬,或以子实体在死树、 死枝上越冬,担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多从伤口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