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科举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 .黄帝时代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 D.分封制受到挑战
7、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8、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
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
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2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9、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军镇 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 ④明太祖废行省,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权力机构是( )
A.内阁
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21、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
A .汉代的内外朝制
B .唐代的三省制
C .明代的内阁制
D .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2、“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2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24、在中国古代,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 ①宣慰司 ②御史大夫 ③通判 ④军机大臣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了探究,并准备撰写历史小论文。
下列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错误的是( )
A.《趣谈周公与宗法制》
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
(2)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9 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看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8分)
9月高一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
1--5 ABABD 6--10 DDBAA
11--15 DDACA 16--20 CBBDC
21--25 CADCD
26、答案:
(1)自秦朝开始设立的丞相一职在明朝被废除;明朝以后相当于丞相的地位、权力降
低。
(4分)主要原因相权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4分)
(2)西汉设“中朝”,限制三公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宋代设枢密
使、参知政事、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设六部;清朝增设军
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听命于皇帝。
(9分)
(3)使皇权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
(8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