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桥施工行业现状-案例分析及改进措施

路桥施工行业现状-案例分析及改进措施

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竞争日趋激烈,高速公路、高架桥梁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面对合理低价标、最低价中标法的推行和全面实施,面对在建项目诸多困难与重重压力的情况下,路桥施工企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路桥施工企业究竟怎样才能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来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力。

现结合某省集团公司路桥施工行业在“十五”期间的现金流、债权债务、成本管理、产值及利润的总体状况及以该集团四川宜宾项目一个合同段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管理措施,提高施工行业经济效益,将施工企业越做越强。

一、路桥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状况1.路桥施工企业面临客观上的状况(1)市场环境恶劣,标底普遍偏低。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国外市场一体化,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还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国际建筑承包商,原有的地区和行业保护被彻底打破,承揽任务越来越艰难。

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竞争手段、竞争方式和意识多样化,市场开发成本增加,风险增大,给我们参与竞争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困难。

业主(投资者)不断提出各种履约、保证金等方面的资金担保要求,致使企业大量占用流动资金,影响资金周转,增加了资金成本。

业主标底普遍偏低,为了中标往往必须压低标价,有的项目甚至预计亏损一两千万还得照投,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变更索赔上。

(2)地质和气候变化,增加施工成本。

在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会迫使项目部改变施工方法,从而影响工程工期,使工程的总成本增加,同时也会使分项工程成本出现较大的变化。

气候变化会使施工项目增加各项费用,比如冬雨季施工天数增加,如果在工期不变的情况下,项目部要么增加冬季施工的有关防冻材料,防冻、防寒用品;要么增加人员赶工费用,增添设备等。

(3)材料持续涨价,施工企业难承其重。

建设项目材料费用往往占到工程总成本的50%~60%,而钢材、水泥、油料、地材等主要材料费用又占到总材料费用的85%左右,其价格波动,对施工企业的盈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每遇到这种情况,施工企业只有咬紧牙关甚至贷款把工程干完。

(4)其它客观原因征地拆迁难,因征地手续办不下来,开工日期被长期拖延,甚至搁置的情况常常发生;干扰多,沿线一些地方往往千方百计制造障碍,想法子让施工企业多掏钱,以求“利益均沾”;变更繁,恶拖欠,部分建设单位由于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对变更不进行及时确认或采取各种方式故意拖延结算时间。

2.路桥施工企业面临主观上的状况(1)管理水平较低,项目成本较高。

由于路桥施工项目施工周期长、地域分布广,流动性大等特点,在成本管理上显示出地位弱化、行为软化、水平低下,导致成本控制及经营管理出现漏洞。

虽然施工企业推行了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但项目成本的降低并不明显,项目施工的成本仍然较高。

(2)材料、配件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出库、消耗制度不健全。

在部分施工项目部中,购买材料、配件无计划,其结果必然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和浪费。

另外由于项目部难以掌握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也不计算采购材料的资金成本,从而使项目部购买了高价材料。

一些项目部没有收发制度,购买的材料无人验收,更无实物账,因而就谈不上保管和出库。

特别是砂石料、油料等,有的项目部自始至终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以购代耗;严重的甚至用虚假的材料发票报销。

项目部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要多少给多少,致使多发的材料浪费扔在工地,甚至可以回收的废料无人管理。

(3)没有实行利润绩效考核,制度贯彻执行很不到位。

在经营管理中,对施工项目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剖和纠正;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执行很不到位;各级职能部门管理监督职能没有很好地发挥,检查工作不深入,甚至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没有察觉,失去监控;经营考核工作淡化,部分单位的审计和考核评价因无据可依,停止执行,甚至对出现巨额亏损的施工项目也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解剖分析;不注重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及时进行分析,没有将信息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和直接责任人。

(4)债权债务账龄结构恶化,经营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

债权债务随着交通集团内部关联单位改制与重组,形成原因日益复杂,得不到及时清理回收、往来账款核对与确认,企业之间多年形成的三角债积重难返,不可避免地形成不良资产和坏账损失,导致资金成本上升,管理成本和隐性损失增大,大幅抵减利润,甚至引起经济纠纷。

销售收入的增长只给企业带来账目利润,并不能带来维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现金流入,这种资金内忧外患的局面使企业很难进行扩大再生产,资本运营和资本积累受到严重制约。

二、对施工行业的影响现以某省集团公司路桥施工行业的总体情况及四川宜宾项目一个合同段为例进行分析,用以反映路桥施工行业主客观状况在施工行业的体现及其影响。

某省集团公司施工行业是以建高速公路和桥梁为主的施工企业,在“十五”期间有五大总承包项目,在建施工项目每年平均有50-60个,资产规模达到了70亿元,净资产17亿元,完成施工产值290亿元;从业人员18150人,其中固定职工有3748人,同时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高素质技术人员。

现结合该集团公司施工行业在“十五”期间现金流、债权债务、成本管理、产值、利润及获得能力等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1.现金流总体状况分析目前,工程项目部比较普遍的控制现金程序是:项目部在分包单位完成实物工程但未形成计量前,为保证分包单位的持续经营,项目部根据分包单位完成的实物投资对他们支付部分预付账款,在现金方面予以扶持,此举增加了项目部的财务风险,但加速了现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了现金的使用效率,加快了工程生产,还能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增加项目部利润,有利于企业发展。

但另一方面,投资方(业主)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各种方式故意拖延结算时间,或者将变更迟迟不肯批复,以至于施工项目受两头挤,为了赶工需要预付分包民工中队工程款,而业主的资金又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各种保函、投标保证金等款项冻结的情况下,施工项目很难得有用于周转的资金,有时甚至连需付的材料款都没法支付,材料供应商只得将材料又运回去。

根据统计调查资料,从2001年至2005年五年期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5.13亿元、1.42亿元、0.60亿元、2.69亿元、-0.08亿元,五年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除了2001年比较乐观外,其余各年情况令人担忧,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在此期间,施工行业为了增强生产发展能力,提高企业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作业能力,必须加大对施工生产用固定资产的购置,尤其在土石方施工机械、沥清路面成套设备、混凝土搅拌船、造桥机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从2001年至2005年五年期间,支付购置固定资产共为7.24亿元。

可见,施工行业有必要筹集资金,加大多元化的发展,将企业做强做大,缓解资金压力,但此举同时加大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这种现状很难维持公司正常的经营与发展。

2.债权债务账龄结构失调,影响行业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该集团公司施工行业大量不良债权的形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1)业主以种种理由,不予办理最终施工决算。

如以质量问题、资料不齐全等为由拖欠款项,致使有些工程竣工后要等待二三年才能予以决算。

(2)工程质保金扣留时间过长,由于收账政策不当或者收账工作不力,早已形成到期债权而无人催收;(3)企业只注重对销售业绩的考核而忽略收现指标的考核,管理混乱,加之施工单位人员调动频繁,工作交接不清,应收账款清欠工作无人负责,造成长期挂账;(4)由于应收款项质量不高或客户发生财务困难,内部关联单位三角债拖欠严重,致使账款结构恶化,款项难以收回。

因此,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抓紧变更、追加、索赔及决算工作,加强债权的催收力度,及时妥善偿还债务,是当今施工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根据统计调查资料,该集团公司施工行业2005年应收账款10.37亿元,集团内部关联单位应收账款占7.39亿元,占了应收账款的71.26%,而应付账款14.81亿元,一方面表现营运资金缺口过大,另一方面表现结算工作不及时,有部分预收账款未能真实反映债务,同时也存在内部单位拖欠资金非常严重,虚增债权债务。

此种现象影响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相关偿债能力指标,给企业投标带来极大不利,削弱了行业市场竞争力。

3.成本管理总体状况分析该集团公司施工行业为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分公司都建立了目标成本管理机构,公司本部设立了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施工现场设立了项目目标成本控制小组。

无论是分公司成本管理小组,还是现场成本控制小组,虽然在成本管理方面花费了很多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分公司经营管理部门只是参与制定初始目标成本和填报各期核算资料,未及时对项目上报的成本核算资料进行核查与评价,在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检查,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和可靠程度较低,未能达到应有的过程控制的目的;施工现场成本控制小组的工作主要是由现场经营部填报资料应付上级检查,成本分析也只是单纯的数据对比,未及时查明成本节超的原因,对后期成本控制缺乏指导意义;项目领导班子对目标成本控制缺乏主动性,生产一线的施工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比较淡薄,控制成本的实质性工作并没有完全展开。

同时,对成本分析工作不重视,相当部分的管理者认为,只要抓好施工方案、进度、供应商竞价工作,项目的成本控制就差不多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为成本分析基础的成本核算工作的被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项目终结考核和奖惩,普遍都不能及时进行。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该集团公司在2002年至2005年,完工的项目有83个,进行项目终结考核并兑现奖励的仅有9个,大部分项目的终结考核因与业主的结算价未确定而无限期地拖延,挫伤了管理人员对目标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在对供应商实行竞价制度上贯彻执行不力,存在着大量漏洞,如对材料采购竞价制度上,除人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当地环境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有的对于小的合同标的又不实行竞价等。

在对劳务供应竞价、分包工程竞价上,部分项目没有通过规范的竞价程序,存在贪污舞弊现象,在价格上还存在一些下降的空间。

在材料、机械设备管理上,无法按时提供材料及机械设备准确的实际用量及其费用,存在以发代耗,没的实行跟踪监督管理,材料盘点等节省材料的有利措施,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偏高,利润空间小。

4.产值、利润状况及获得能力分析。

在“十五”期间,该集团公司平均每年完成产值58亿元,产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70%,保持这种增长趋势,是与近几年来加快交通建设是分不开的。

产值毛利率水平极低,五年平均为9.50%,并且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成本费用总计)五年平均为2.84%,则说明在施工行业中,百元资产耗费所产生的盈利额只有2.84元,资源消耗相当高,盈利空间极小,导致施工企业巨额亏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