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生理学-1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6,分数:40.00)1.下列关于心脏呈周期性变化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分数:2.50)A.将心肌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B.将心肌生物电变化周期称为心肌电周期C.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D.心动周期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间√解析:[解析]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是心率的倒数。
心动周期时间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将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所以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不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期。
2.心动周期中,下面哪个时相的左心室内压力最高(分数:2.50)A.心房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末C.等容收缩期末D.快速射血期末√解析:[解析] 室内压升高至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标志进入射血期。
射血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较多,速度很快,称快速射血期。
此期射出的血液约占总射血量的2/3。
由于心室强烈收缩,室内压继续上升并达到高峰。
随后心室内压下降进入缓慢射血期,此后的心室压力均低于快速射血期。
3.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分数:2.50)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解析:[解析] 心室充盈期分为三部分,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
在心窒舒张期的最后0.1秒,心房开始收缩,即进入心房收缩期。
此期泵入心室的血量约占整个心室总回流量的10%~30%,左心室容积逐渐增大,心房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达到最大值。
4.下列哪期接受心室额外刺激后,可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分数:2.50)A.收缩期B.收缩期+舒张期C.舒张中后期√D.收缩期+舒张早期解析:[解析] 只有在舒张后期给予心室一个额外刺激,才能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因为心室正常节律引起的心室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
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后,心肌受到人为的刺激或起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心室可产生期前收缩,随之产生代偿间歇。
5.房室瓣开放见于(分数:2.50)A.等容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初C.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舒张期末√解析:[解析] 心房收缩期半月瓣关闭,房室瓣打开;心室等容收缩期则均关闭;射血期房室瓣关闭,半月瓣打开;等容舒张期半月瓣、房室瓣均关闭;心室充盈期房室瓣打开,半月瓣关闭。
6.心脏每搏输出量的70%是在哪个时期完成的(分数:2.50)A.心房舒张期B.心房收缩期C.等容收缩期D.快速射血期√解析:[解析] 心室在快速射血期的收缩速度快,射向主动脉的血液量也多,约占每搏输出量的70%,持续时间仅有0.1秒。
7.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分数:2.50)A.心房收缩朗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解析:[解析] 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称等容收缩期。
此期房室瓣、半月瓣均关闭,心室内的容积不变,心室内压急剧升高,是升高最快的时期。
所以,等容收缩期心室内的压力上升的速度最快,而等容舒张期心室内的压力下降的速度最快。
8.心肌的等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分数:2.50)A.心肌初长度B.肌小节的初长度C.横桥联结的数目D.心脏收缩能力√解析:[解析] 等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脏的收缩能力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能力受各种内在因素影响,其机制主要与肌小节活动水平的理化过程相关,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是控制心肌变力状态的重要因素。
9.射血分数等于A.B.C.D.(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射血分数为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值为55%~65%。
10.影响心搏出量的因素不包括(分数:2.50)A.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B.动脉血压C.心肌收缩能力D.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跨膜离子流动的种类√解析:[解析]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是:搏出量和心率。
而影响搏出量的因素有:①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心室内的血液充盈量);②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后遇到的阻力,即动脉血压);③心肌收缩性。
11.下列关于动脉血压形成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50)A.在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量的血液充盈,这是形成血压的前提B.心室收缩所做的功是推动血液的动力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只能在心舒期推动血液继续流动,而不能缓冲血压变化√D.心室的射血是间断的,但由于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动脉血流是持续的解析:[解析] 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室收缩所做的功是推动血液的动力。
外周阻力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左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流仅约1/3流至外周,其余2/3暂时储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从而可使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得到缓冲,同时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内的连续血流。
故大动脉管壁靠弹性回缩既能在心舒期推动血液继续流动,又能缓冲血压,使舒张压不至于降得太低。
12.能使脉压增大的情况是(分数:2.50)A.循环血量减少B.外周阻力增大C.心率加快D.大动脉的可扩张性减小√解析:[解析]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正常值30~40mmHg。
外周阻力增大、心率加快均导致舒张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升高不显著,最终脉压减小。
循环血量减少导致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但以收缩压为著,脉压减小。
大动脉的可扩张性减小,即弹性储器作用减弱,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弱,因而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降低,结果使得脉压明显增大。
13.老年人的脉压比年轻人大,这主要是由于(分数:2.50)A.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少B.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C.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D.老年人的小动脉硬化解析:[解析]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①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②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③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缓冲动脉血压变化,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故脉压差增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14.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50)A.心率的变化B.搏出量的变化√C.外周阻力的变化D.循环血量的变化解析:[解析] 如果搏出量增大,则心缩期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动脉管壁所受的张力也更大,收缩压升高。
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搏出量的多少。
15.在生理情况下,对动脉血压影响不大的因素是(分数:2.50)A.外周阻力B.心率C.动脉弹性D.血液黏滞性√解析:[解析]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①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②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③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缓冲动脉血压变化,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故脉压差增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而血液黏滞性与动脉血压关系不大。
16.影响外周阻力的最主要因素是(分数:2.50)A.血液黏滞度B.血管长度C.小动脉口径√D.小静脉口径解析:[解析] 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
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径小,血流阻力大,是对血流阻力最大的血管。
因此外周阻力主要取决于微小动脉管径的大小。
二、B型题(总题数:4,分数:32.50)∙ A.心房∙ B.窦房结∙ C.浦肯野纤维∙ D.心室肌∙ E.房室交界区(分数:7.50)(1).自律性最高的是(分数:2.50)A.B. √C.D.E.解析:(2).收缩力最强的是(分数:2.50)A.B.C.D. √E.解析:(3).传导速度最慢的是(分数:2.50)A.B.C.D.E. √解析:[解析] (1)心脏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窦房结,其自动兴奋频率是每分钟60~100次。
(2)心脏传导速度最快的是浦肯野纤维,最慢的是房室交界区的细胞,其中以结区最慢。
房室交界是正常时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区这种缓慢传导致使产生房-室延搁,从而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后才开始收缩,防止出现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
(3)心室肌是心脏收缩力最强的部位。
∙ A.等容收缩期∙ B.等容舒张期∙ C.快速充盈期∙ D.减慢射血期∙ E.快速射血期(分数:10.00)(1).室内压最低是在(分数:2.50)A.B.C. √D.E.解析:(2).室内压大幅度升高是在(分数:2.50)A. √B.C.D.E.解析:(3).室内压大幅度下降是在(分数:2.50)A.B. √C.D.E.解析:(4).大部分血液进入心室是在(分数:2.50)A.B.C. √D.E.解析:[解析] (1)由于室内压明显降低,甚至造成负压,这时房室瓣开放,心房和大静脉内的血液因心室抽吸而快速流入心室,称为快速充盈期。
其中,在快速充盈期末期室内压降至最低。
(2)在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急剧升高,是压力升高最快的时期。
(3)在等容舒张期,房室瓣、半月瓣均关闭,心室容积最小,室内压急剧下降,是压力降低最快的时期。
(4)在快速充盈期,心室回心血量主要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占总充盈量的2/3左右。
∙ A.心室等容收缩期∙ B.心室等容舒张期∙ C.心室舒张期的后期∙ D.心室舒张期的早期(分数:5.00)(1).心动周期中冠状动脉血流量急剧减少是在(分数:2.50)A. √B.C.D.解析:(2).心动周期中冠状动脉血流量达到最大值是在(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冠状血管的大部分分支深埋于心肌内,在心室等容收缩期,由于心肌收缩的强烈压迫,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甚至发生倒流。
在等容舒张期,冠状血流量突然增加,这是因为对冠状血管的压迫解除,冠状血流的阻力显著减小的缘故。
在舒张期的早期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降低。
∙ A.每搏输出量∙ B.心输出量∙ C.心指数∙ D.射血分数∙ E.心力储备(分数:10.00)(1).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分数:2.50)A.B.C.D.E. √解析:(2).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称为(分数:2.50)A.B. √C.D.E.解析:(3).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分数:2.50)A. √B.C.D.E.解析:(4).比较不同个体心脏功能时常用(分数:2.50)A.B.C. √D.E.解析:[解析] (1)心力储备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每分输出量约5~6L,而强体力劳动时,每分输出量可增加到25~30L,增加了5~6倍。
(2)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正常人约70ml,简称为搏出量。
(3)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排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