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生理学 第十一章 内分泌

表达学说
作用过程: “二步作用原理”
①激素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②与胞质受体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③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 ④与激素反应元件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 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进入细胞膜
与胞浆受体结合→H-R复合物 H-R复合物进入核内
H-R复合物与核内受体结合 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 的非蛋白质的特异位点上
激素(hormone)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 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 织液传递,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激素的作用方式:
远距分泌: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 挥作用的方式。
旁分泌: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 用于临近细胞的方式。
自分泌: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 又返回作用于自身的方式。
H-R复合物
调控DNA转录过程
细胞内生物效应
四、激素作用的终止
❖ 激素作用终止方式: ❖ ①激素调节系统是激素分泌终止 ❖ ②激素与受体的分离 ❖ ③信号分子的降解 ❖ ④激素被靶细胞降解 ❖ ⑤激素被肝脏和肾脏的降解
四、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㈠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㈡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㈢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一) 生长素(growth hormone GH)
静 息 状 态 下 , 血 清 中 成 年 男 性 GH 浓 度 为 1 ~ 5μg/L(女性略高于男性)。
GH的分泌呈脉冲节律性(1~4h/脉冲),睡眠时分 泌明显增加。
1.生长素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缺乏→侏儒症; 幼年时期过多→巨人症; 成年后过多→肢端肥大症。
2.受体的调节
指对受体的数量及与受体的亲和力的调控和影 响。
如:临床上激素的滥用导致药效降低.
(二)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作用环节: ①“第一信使”激素与特异受体结合 ②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 ③将ATP催化为cAMP ④ cAMP激活蛋白激酶,发挥生物学作用。 膜受体的分类: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细胞内生物效应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IP3 /DG第二信使模式
激素(第一信使) 结合G蛋白偶联 受体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激活G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磷脂酶C(PLC)
PIP2
(第二信使)
IP3 和 DG
内质网
激活
G蛋白耦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 型受体和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cAMP第二信使模式
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
结合G蛋白偶联 受体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激活G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cAMP(第二信使)
侏儒症
肢端肥大症
(2)促进物质代谢:
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②脂肪:GH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 减少组织的脂肪量。GH过量因脂肪酸氧化↑→抑糖 氧化。 ③糖:GH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利 用;GH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垂体性糖尿 病。
(一)内分泌:
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以体 液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效应的分泌方式
组成: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和内分泌腺
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 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现在认为,机体许多器官、组织都有内分泌的功能, 故有胃肠内分泌、心脏内分泌、肾脏内分泌和神经内分 泌等。
1.轴系反馈 调节
2.代谢产物 调节
(三)神 经调节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
一、下丘脑的内分泌 (一)下丘脑与垂体间
的功能联系:
下丘脑
下丘脑
下 丘 脑 垂 体
垂 体 门 脉

N垂体
腺垂体
(二)下丘脑调节肽
二、腺垂体激素
腺垂体激素有:生长素、催乳素、促黑(色素细 胞)激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 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降钙素、胃肠激素等。 3.脂类
类固醇激素 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 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 甘烷酸类 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血栓素类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靶细胞的激素受体
1.受体的分类 (1)细胞膜受体:非脂溶性激素与这类受体结合发挥 作用。
(2)细胞内受体:脂溶性激素与这类受体结合发挥作 用。这类受体分胞浆受体与核受体。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
第三节 甲 状 腺 的 内 分 泌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的激素
第五节 肾 上 腺 的 内 分 泌
第六节 胰 岛 的 内 分 泌
第一节 概 述
一、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激素作用的特定部位称为靶器官、靶组织、靶
细胞。
(二)内分泌系统 概念:由经典的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功能器官
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以激素发挥作用的机 体调控系统。 作用:①维持稳态
②调节新陈代谢
③维持生长发育
④维持生殖
二、激素的化学性质
按其化学结构分三类: 1.胺类激素: 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 2.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
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一般都在ng/100ml
甚至pg/100ml数量级。当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
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 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颉颃作用 3.允许作用 4.竞争作用
❖ 允许作用
❖ 某激素对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没有直 接作用,但他的存在却是另一激素发挥作用 的必要基础。
释放Ca2+ 蛋白激酶C
细胞内生物效应
酶偶联受体介导-受体
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模 式
膜受体与酶是同一 蛋白分子,本身具有酶 活性,又称受体酪氨酸 激酶。
生长因子、胰岛素
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细胞内生物效应
(三)细胞内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 — 基因
❖ 如:糖皮质激素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允许作用
❖ 五、激素分泌的调控 ❖ (一)生物节律性分泌 ❖ 激素的分泌具有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
律。是由生物钟决定的。
❖ 下丘脑是生物钟所在部位 ❖ 有日节律、月节律、季节律、年节律
如:月经周期中激素分泌的月节。 ACTH分泌的日节律。
ACTH分泌的日节律
(二)体 液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