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药类造血系统疾病PPT教学课件
医药类造血系统疾病PPT教学课件
<28
<32
IDA
(二)病因: 1.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 (2)造血激素(EPO) (3)造血功能 2.破坏过多(溶血): (1)细胞内:先天性 (2)细胞外:后天性 3.丢失过多(失血) (1)急性:大出血 (2)慢性:消化道,寄生虫
四.临床特征:
(一)病史: 1.年龄: (1)新生儿:溶血,失血 (2)婴幼儿:营养,先天、感染 (3)儿童:慢性,造血 2.喂养: 3.起病: (1)急性:出血,溶血 (2)慢性:营养,溶血,失血 (3)特殊:消瘦,黄疸,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
<1 <30
三.分类
(一)形态学:
MCV(fl,立方微米)
正常值 80-94 大细胞性 >94 正细胞性 80-94 单纯小细胞 <80 小细胞低色素<80
MCH(pg,微微克) MCHC(%) 常见病
28-32
32-38
>32 28-32 <28
32-38 32-38 32-38
B12 再障 肾脏
2. 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1)血液: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三个阶段 铁减少期: 储存铁减少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储存铁严重减少、FEP增高 缺铁性贫血期:贫血及非血液系统症状,各项指标异常
缺铁的分期诊断
分期
实验 骨 髓
内铁
外铁 SF FEP SI
TIBC (Tf )
TS
贫血
低色素 小细胞
潜在缺铁期 (ID)
大部分
(2)吸收运转: 吸收:12指肠及空肠上部 肠粘膜细胞对铁吸收起到调节作用 动物食物中的铁比植物食物中的铁利用率高, 母乳优于牛乳 维生素C、果酸促进铁吸收
运转: 血清铁 总铁结合力 转蛋白—— 铁+原卟啉——血红素+珠蛋白——HB
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
一.定义: 由于体内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
起的一种小细胸低色素性贫血。 婴幼儿多见
二.铁代谢:
1.铁的分布: HB 储存铁 肌红蛋白 酶 65-75% 20-30% 5-10% 0.1%
2. 来源: 食物(外源性铁) 1-1.5mg/天 少量
衰老红细胞释放铁再利用(内源性铁)
减少
减少
正正 正 正 无 无
红细胞生成缺 铁期(IDE)
减少
减少
正 正 正无 无
缺铁贫血期 (IDA)
缺乏 缺乏
轻 中度 <10g
(2)其它方面: 肌红蛋白 酶:细胞色素C,单胺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 —— 体力下降,神经系统 消化道粘膜上皮萎缩 免疫力下降:特异和非特异(酶)
四.临床表现:常见年龄:婴幼儿 起病情况:一般缓慢
4.过去史: (1)寄生虫 (2)慢性:消化道,结核,肝肾 (3)药物史:氯霉素、磺胺药 (4)居住环境:疫水区、化学物质 5.家庭史:球形红细胞,G6PD,地中海,血友病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头晕乏力,食欲下降,注意力差,成绩
下降,容易感染 2.体征: (1)外观一般:营养,发育,特殊面容 (2)皮肤粘膜:苍白,黄染 (3)毛发指甲:干枯黄稀,薄脆反甲 (4)心血管:心率,杂音 (5)肝脾淋巴结 (6)其他
2.WBC (1)计数:
出生 3-4天 1.5-2万 下降
10天 1-1.5万
1岁 8岁(成人水平) 1万
(2)分类:二次交叉
出生 4-6天
粒
65
50
淋巴 35
50
2-4岁 40 60
4-6岁 50 50
学龄期 50-70 20-40
3.血小板 (1)出生时偏低,以后增多(但>10万) (2)正常:10-30万
衰老红细胞
(3)贮存与利用 储存方式 利用 Fe2+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Fe3 + 转铁蛋白结合运送到造血组织
(4)铁的排泄与需要量 排泄 1mg/天 需要 婴幼儿 1mg/kg/d
早产儿 2mg/kg/d
儿童 15mg/d
三、病因和发病机理
1.缺铁原因: (1)储铁不足:早产儿<3个月,双胎,产时失血等 (2)摄入不足:乳类铁少,未加辅食(肉,蛋,肝,菜,水果) (3)生长发育:血容量增加>铁的摄入 (4)吸收障碍:慢性腹泻、反复感染、营养不良 (5)丢失过多:牛奶蛋白过敏、钩虫、息肉、憩室
(一)血容量:
新生儿占体重10% 儿童占8-10% 成人占6-8%
(二)血细胞:
1.RBC:
出生
10天
2-3个月
12岁
(下降20%) (生理性贫血) (成人水平)
RBC 5-7 4-5.5
3
>4
HB 15-23
11
>12
婴儿 HBF 出生时70% 1岁<5% 2岁<2% 成人 HBA 95% HBA2 2%-3% HBF<2%
五.诊断:三部曲 (一)有无贫血及其程度: 1.外周血象:三系 2.病史 3.临床表现 (二)大致原因: 1.红细胞形态 2.网织红细胞 3.白细胞,血小板
(三)确诊检查: 1.营养性:病史,生化,治疗 2.溶血性:脆性,自溶,滚动,酶学,血红蛋
白分析 3.失血性:部位,凝血 4.造血性:骨髓 六.治疗: 1.去除病因 2.一般疗法 3.药物治疗 4.输血治疗 5.并发症治疗
第二节 小儿贫血
一.定义: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 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6m-6y Hb<110g/L 6y-14y Hb<120g/L 海拔 1000米 Hb 4%
二.程度 :
程度 轻度
RBC(1012/L) 3-4 HB(g/L) 90-120
中度
2-3 60-90
重度
1-2 30-60
极重度
1.贫血:体力,智力,消化,面色,免疫 2.髓外造血 3.肌红蛋白,酶 (1)消化道 (2)神经系统 (3)心血管系统 (4)免疫力下降
五.实验室检查和诊断:
1.小细胞低素:MCV<80,MCH<28,MCHC<32, 苍白区扩大
2.血清铁蛋白:<16ug/L 3.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0.9umol/L(>50ug/L) 4.骨髓铁粒幼红细胞<15% 5.血清铁:<10.7umol/L(<60ug/dl), 6. 总铁结合力>62.7umol/L(350ug/dl) 7.转铁蛋白饱和度(TS) <15%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一.造血特点:
(一)胎儿造血: 卵黄囊造血期(中胚叶)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1)红骨髓:5-7岁前 (2)黄骨髓:5-7岁后、18岁 (3)潜在造血功能 2.骨髓外造血 (1)应急 (2)外周血象 (3)体征
二.血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