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公安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战例研讨班资料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战例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2010年7月16日18时12分,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位于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
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37个公安消防中队和4个企事业专职队的128台消防战斗车辆、100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
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按照省公安厅长李文喜和总队长王路之的指示要求,迅速调集了全省13个公安消防支队、1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20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余名消防官兵前往大连增援。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泡沫液900余吨;报告部局后,朱局长又以陆运、海运、空运方式从吉林、河北、天津、黑龙江、山东等地调集泡沫液460余吨运往现场;省政府协调沈阳空军调用直升飞机运送包括院士在内的11名专家到场,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经消防官兵15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7日8时20分火灾得到有效控制,9时55分大火被全部消灭,成功保住了罐区20个总储量185万立方米原油储罐以及临近2个单位的56个总储量为560万立方米原油、成品油储罐和51个12.45万立方米二甲苯、苯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储罐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安全。
这场特殊的战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参战消防官兵的英勇行为得到了高度赞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周永康书记和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辽宁省公安厅李文喜厅长、刘乐国副厅长、部局战训处魏捍东处长等领导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在视察火场,听取汇报后,靠前指挥,科学决策。
一、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以下简称为中联油大连储备库)位于大连市大孤山半岛新港码头。
大孤山新港码头位于大连市东北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之一,规划设计储量1000万立,目前总储量达757.45万立。
油库内建有10万立原油罐17个,5万立原油罐3个,总储量为185万立。
东临储量120万立的南海罐区和12.45万立的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南邻在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居民区、港区单位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北邻储量300万立的国家原油储备库。
油库内有多条直径700-900mm的输油管线,成组布臵、纵横交错。
中联油大连储备库建有固定消防设施,但因爆炸火灾导致泵房烧毁,供电中断,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火灾发生当天,大连市多云,温度22—27℃,东南风4—5级。
二、灾害特点(一)火场燃烧面积大,火势蔓延途径多。
这起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大量原油从管道破裂处喷涌燃烧,流淌火沿输油管线、管沟、排污渠、坡地面迅速扩散,造成相邻的输油泵房、原油计量房、管线和阀组联箱相继起火,并迅速向地势较低的南海罐区和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蔓延,同时由下水井、排污井进入地下空间燃烧的原油沿排水、排污管道进入码头海域,造成万余平方米的海面流淌火,严重威胁着停靠在码头的船舶和油轮。
整个现场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巨大火海。
(二)库区整体布局密集复杂,多个罐区受到严重威胁。
此次灾害事故现场,中联油大连储备库与相邻的南海罐区、国家原油储备库之间的距离较近,尤其是火场东侧的南海罐区与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之间仅一道之隔。
库区内每个原油储罐均有进出管线,成组设臵的直径为700-900mm的输油管线(每组管线4-9条),有的明铺、有的暗设、有的高架,纵横交错。
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现场多个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周边的输油管线被炸断,储罐周围形成大面积流淌火,造成多个罐体和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受到火势严重威胁。
(三)原油带压运行,管线多次爆炸。
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由于罐区入口处控制输油管线阀门的多个阀组联箱被烧毁,不能及时关闭阀门,造成原油在管线中带压运行。
在高温作用下,管内原油所产生的油蒸气迅速集聚,压力逐渐增大,最终产生爆炸。
在爆炸与燃烧并存的复杂现场,大量原油带压喷涌燃烧,火势瞬间就形成猛烈燃烧扩散的态势。
(四)着火罐体坍塌变形,灭火难度极大增加。
此次灭火的重点对象是T103#着火罐,在大火长时间的熏烤下,罐壁北侧上部受热变形,向内塌陷,致使罐内浮船挤压变形,加之燃烧液面处在浮船下方,且着火液面有5000平方米之大;沿罐壁注入的泡沫液很快被高温破坏,灭火剂难以达到覆盖燃烧区的效果,因而造成罐内火势扑灭难度极大,着火罐本身和毗邻罐体冷却保护任务异常艰巨繁重。
三、处置经过这次爆炸火灾事故处臵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堵截控火阶段,二是重点攻坚阶段,三是全面总攻阶段,四是现场监护阶段。
第一阶段:堵截火势蔓延,防止灾情扩大。
16日18时19分,大连支队到场时,T103#罐已经起火,北侧输油管线已经炸断,大面积流淌火直接威胁毗邻的T102#、T106#油罐和邻近的南海储油区、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及油火经过区域的油泵房、管线和阀组等设施,现场多处输油管线、排水排污管道井连续发生爆炸。
大连支队现场指挥部立即作出战斗部署。
一是派出灭火攻坚组,在单位技术人员指导下,深入罐区关阀断料;二是利用14门车载水炮、3门移动水炮对T103#罐和毗邻的T106#、T102#罐及南海罐区的T037#、T042#罐进行冷却抑爆;三是利用6门车载、移动泡沫炮和25支泡沫管枪全力堵截消灭地面流淌火,压制输油管线火势,誓死保护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安全;四是协调海事部门出动消防艇和拖消两用船,控制海面火势。
由于大连支队初期控火得力,从而为全省增援力量的到达,成功扑救火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二阶段:全面控制火势,掌握战局主动。
21时30分许,省厅、总队领导陆续到场,当时现场输油管线、泵房、明沟暗渠、污油池等处连续发生爆炸,原油从破裂管道、阀组处带压喷涌燃烧,巨大火柱照耀如同白昼,地面原油流淌火顺坡向四面八方急剧扩散,库区及毗邻的南海原油罐区、液体化工仓储区等6大储罐区受到大火严重威胁,危在旦夕。
特别是T103#罐,火势异常猛烈,火焰高达几十米。
以王路之总队长为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确立了“先控制、后消灭”、“确保重点、攻克难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迅速调整作战力量,将火场划分为四个战斗区域并设臵分指挥部,每个分指挥部由一名总队党委成员和一名灭火高级工程师作为指挥员。
在第一战斗区域,命令本溪支队、锦州支队和大连石化消防队、大连机场消防队在先期力量部署的基础上,出3门车载水炮、2门移动泡沫炮和4支泡沫管枪对T106# 、T102#罐进行冷却;压制T103#罐东侧泵房及邻近管线的大火,堵截地面流淌火向东侧蔓延,消灭罐区阀组火势。
在第二战斗区域,命令营口支队、沈阳支队和辽阳支队在先期力量部署的基础上,出1门车载水炮、2门移动水炮、1门移动泡沫炮和9支泡沫管枪对T037#原油储罐进行冷却;压制T037#、T042#罐邻近输油管线、阀组的火势,全力消灭地面流淌火。
同时利用2台铲车,采取沙土筑堤、覆盖的措施配合泡沫管枪,全力堵截、消灭地面流淌火势。
在第三战斗区域,命令鞍山支队、抚顺支队和抚顺石化消防队在先期力量部署的基础上,出2门车载水炮、10支泡沫管枪对T042#罐进行冷却;堵截向T048#、T043#罐蔓延的流淌火势;消灭T042#罐邻近输油管线和地下沟渠内的火势。
在第四战斗区域,命令丹东支队和盘锦支队在先期力量部署的基础上,出8支泡沫管枪、2门移动水炮堵截火势向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和输油管线蔓延;冷却码头区域南侧输油管线,消灭船舶燃料供应公司院内的地面流淌火,堵截火势向成品油桶区域蔓延。
经过全体参战官兵的英勇奋战,战局逐渐被扭转,火场开始被掌控。
第三阶段:备足攻坚力量,发起总攻灭火。
17日8时20分,四个战斗区域的火势基本得到控制,现场车辆装备人员就位,泡沫灭火剂准备充足,后方供水线已全部形成。
在现场各种条件都已具备、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王路之总队长发出总攻命令。
四个战斗区域利用车载泡沫炮、移动泡沫炮和泡沫管枪全力扑灭罐体、阀组、沟渠的大火,采取水流切封法彻底扑灭管线火灾,利用消防艇及拖消两用船,扑灭海面浮油火。
经过1小时35分钟的艰苦奋战,9时55分,大火被全部扑灭(T103#罐仍有残火,但已在掌控之中),灭火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四阶段:彻底消灭残火,实施现场监护。
总攻结束后,现场指挥部命令四个战斗区域继续加强火场重点部位的冷却,并消灭残火。
各战斗区域采取地毯式排查,不留任何死角,对发现的残火组织力量及时扑灭。
对重点部位持续冷却,防止复燃复爆。
尤其是在对T103#罐保持冷却的同时,利用远程供水线强行注水,然后利用泡沫消防车连接油罐固定管线向罐内灌注泡沫实施灭火。
20日8时20分,T103#罐内残火彻底消灭,至此,整个灭火战斗行动圆满结束。
四、几点启示启示之一:处置大型灾害事故必须第一时间调集充足力量,避免零打碎敲。
这次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辽宁省公安厅厅长李文喜在与王路之总队长一同赶赴现场的途中就明确要求:要往最坏处着想、往最坏处打算,立即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效能最好的战斗车辆、器材装备和最精干的灭火战斗人员赶赴火场。
省消防总队立即调派全省13个公安消防支队、14个企业专职队的220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余名官兵增援火场。
在大连支队官兵已拼尽全力的紧急关头,大批增援力量陆续到场,现场灭火力量得到极大加强,从而为控火、灭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处臵此类大型灾害事故中,必须立足“打大仗、打恶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坚持快速调集、就近调集、集中调集、优势调集的原则。
“杀鸡就要用宰牛刀”,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集团式核心打击能力。
此次力量调集时,现场指挥部科学预判,根据灾害类型、灾害等级、灾害规模,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全省范围内调集了高效能灭火消防车和远射程、大流量的泡沫炮和移动水炮,命令各增援支队必须优先调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灭火救援攻坚组成员参加战斗。
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大型灾害事故处臵的复杂艰巨性,调集了功能完备的战勤物资保障模块,确保部队形成强大的持久战斗力。
启示之二:大型灾害事故处置现场必须实行专业指挥,提高指挥效率,确保决策正确。
目前,在大型灾害事故处臵中,一般都是由现场行政职务最高的领导任总指挥,按行业、部门实施分级指挥。
这种模式一是可能导致前方作战单元同时接受多项任务,作战人员无所适从;二是指挥层级过多,导致信息延迟和滞后,致使现场作战效率低下。
在此次爆炸火灾事故处臵中,辽宁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领导直接授权王路之总队长为现场总指挥,避免了多头指挥,加之刘金国副部长、陈伟明局长、陈家强专家等领导现场指挥、指导,确保了决策的专业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