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

《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

第25课时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识记四大区域的划分及我国各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南、北方在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

2.理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利用15~20分钟时间进行预习,在学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和我国南、北方的差异。

2.在学习分区时,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湖及工农业、交通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复习,有助于对本课时的学习。

3.综合比较法: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农业、工矿业、人民生活习惯等各个地理要素进行全面比较,从区域性和综合性观察,抓住各区的主要特征,突出对地区特色的理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4.读图消化法:区域地理的许多知识空间分布性强,如位置、地形、气候要素、植被、河流、农业、工矿业、交通线、城市等,一是要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图上,建立空间概念;二是将这些地理要素,通过地图把它们联系起来去认识,形成同一空间各种要素的结构认识。

5.完成《知识体系梳理》和《预习效果检测》。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1.先提出问题,如教材活动内容或本课时《预习效果检测》中的问题,让学生预习,然后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2.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如四大地理区域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图,1月气温、降水量图,南、北方的景观图,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强化、理解要学习的知识。

3.教师要搜集一些我国南方、北方内部差异的材料,如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的差异,四川盆地与江南低山丘陵的差异,使学生对南、北方内部差异有更多的了解。

播放南、北方地理环境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视频。

一、北方与南方自然差异1.北方(1)地理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气候:以①为主。

(3)植被:以②为主。

(4)河流:径流量较③。

2.南方(1)地理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气候:温暖湿润,④气候。

(3)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4)河流:径流量⑤。

二、北方与南方人文差异1.北方(1)农作物华北:冬小麦、棉花、花生,农作物两年三熟。

东北: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⑥。

(2)北方人们的生活食:以面食为主。

住: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暖,屋顶坡度⑦,墙体较厚。

行:骡、马车和汽车。

体育项目:溜冰、滑雪。

2.南方(1)农业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

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甘薯。

(2)南方人们的生活食:以大米为主。

住:房屋建筑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行:⑧是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

体育项目:游泳。

【答案】①温带季风气候②温带落叶阔叶林③小④亚热带和热带季风⑤大⑥农作物一年一熟⑦小⑧水运1.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界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与C地区的界线大致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2)C地区与D地区界线大致与1月等温线和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和(气候)。

(3)B地区与A、C、D三大区域的界线与地势第级阶梯界线基本吻合,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答案】(1)西北北方海陆因素(2)南方0 ℃800纬度因素降水(3)青藏一、二地形因素(或海拔)2.说出南、北方传统的民居、交通方式和饮食的差别。

【答案】北方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小,南方民居墙体高、屋顶坡度大;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

探究一北方地区内部共性和差异[互动探究] 1.为什么说节约农田用水是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答案】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有限,降水季节变化大;耕地多为旱地,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在灌溉农田时,技术含量低,浪费严重;不少地方河水断流,地下水开采过量,造成地面下陷,海水入侵。

因此,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必须走节约用水之路。

2.对比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评价它们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②华北地区春旱、夏涝突出和土壤盐碱化、风沙严重。

3.黄土地与黑土地在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答案】东北平原黑土大面积流失,肥力下降。

解决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重建生态家园。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是鼓励人们修筑梯田,植树种草,绿化荒山,精耕细作,发展生态农业。

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突出。

治理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增施有机肥等。

【点拨】 1.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在农业生产中过度开采地下水和大水漫灌,造成地面下沉、次生盐渍化等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发展节水农业。

2.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阔,土地集中连片。

因此,在气候、地形等方面具有相似特征。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多低温冻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多旱涝、盐碱、风沙灾害。

[归纳总结]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比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1月平均气温<0 ℃>0 ℃年降水量<800 mm>800 mm典型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小大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水田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多马车水运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较小墙体高,屋顶坡度大3.北方地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就其地形区而言,可分为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而又习惯上将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称为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称为华北地区,其差异如表所示。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区域共性景观特征北国风光矿产资源煤炭、石油、铁等区域差异土地景观黄土地黑土地主要地形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东北平原、长白山地粮食作物冬小麦、谷子春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种植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一熟土地改良盐碱地改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黑土保护、沼泽地改良果林类别温带水果、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水果)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河流治理黄河、海河治理辽河治理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等沈阳、鞍山、大连、哈尔滨、长春等主要铁路及枢纽北京:京哈、京广、京沪、京九、京包、京通、京秦线等郑州:京广、陇海线徐州:京沪、陇海线宝鸡:宝成、陇海线兰州:陇海、兰新、包兰、兰青线沈阳:京哈、哈大、沈丹线哈尔滨:京哈、滨洲、滨绥线主要海港天津、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大连4.北方两大平原的环境问题地区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黑土流失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退耕还林、还牧,营造防护林,土壤培肥湿地破坏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续表地区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华北平原春旱春季升温快、降水少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夏涝势低平;水土流失,河床抬高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道盐碱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风沙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强烈,土壤沙化严重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探究二南方地区环境[互动探究] 1.我国南方地区北回归线附近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气候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我国南方地区背靠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深受夏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南方低山丘陵地带存在什么生态环境问题?【答案】水土流失。

【点拨】 1.我国北回归线附近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所处的大气环流形式不同,分别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2.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富,地形崎岖,加上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归纳总结] 1.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内差异(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籽、桑蚕和多种淡水鱼等。

(2)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等,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和浙闽丘陵三部分。

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酸性大,缺乏有机物质,是一种低产土壤。

利用和改良红壤的方法有以下几点:首先,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其次,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最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种植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茶园,在山丘顶部植树造林等,既可以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又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两广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盛产香蕉、柑橘、菠萝、荔枝、龙眼等。

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的南部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如橡胶树、剑麻、油棕、椰子等。

南岭、武夷山、五指山和台湾山脉等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生长着常绿阔叶林。

(4)云贵高原:为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在高原上的“坝子”地区可发展种植业。

总之,南方地区为我国最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度、水分条件都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林木、果品和鱼类的生长繁殖,成为我国山青水碧的“鱼米之乡”,农、林、渔业物产丰富。

2.南方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地区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夏季降水集中、丘陵地区土层薄、植被稀疏、乱砍滥伐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洪涝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水污染中,工农业、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全法规,进行综合治理江南低山丘陵红壤的酸、黏、贫瘠等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多,营养物质流失多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沙子,降低黏度;种植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防治水土流失东部沿海台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低压强烈发育种植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四川盆地酸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有色金属的冶炼实施洁净煤技术,开展硫的综合利用,利用清洁能源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