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分析剖析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分析剖析


另外
同时,这样的标题,被新兴的形式的标题所替代了,但大 多采用“某人+动宾结构”或者“形容词+某人”或者“某 人+限定修饰语”等的形式来作为人物通讯标题的拟写形 式,如第二届的《任志庆双手接落童》、第四届的《深山 里,有一对教师夫妻》、《王廷江,好样的!》、第五届 的《马永顺:无愧于大森林》、第六届的《领导干部的楷 模——孔繁森》、第八届的《试飞英雄邹延龄》、第九届 的《人民的好记者 郝志宏》、第十届的《刘小玲:山村 传奇募书人》,不胜枚举。
从一到十五届:
从第一届到第十五届,以对仗形式来拟写标题的有:
《身著故乡衣 情暖故乡人》、《假冒商品为何屡禁不止? 不拆保护伞,难除造假窝 》、《眼瞎耳聪心里明 孜孜不 倦播真理》、《跨国婚恋10余年 潮涨波平,异域情侣17万 连理同舟》、《一花开两处 荣衰何其殊》、《前事不 忘 后事之师》、《战士义勇非凡 人民恩重如山》、《 数九寒天有青菜,谁来为农民说话》、《红果满山 无心 采摘》、《菜价追踪 爱心无价》、《“龙头”在山西, “龙身”为何舞四川》、《遥望茫崖 怎能不垂泪》等, 据不完全统计,保守估计有十五篇这样的作品,但呈现下 降的趋势;

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
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的类型有: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
主题通讯、旅游通讯;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中国新
但后来以这样形式拟写标题的通讯作品大大减少了。以这 种形式拟写的标题,颇有一种武侠小说的味道,减少了新 闻的严肃性,同时对人民群众而言也不具备亲和性,因而 以这种形式拟写的标题,在后来的通讯作品中几乎看不见 了。
可见
以《***记》为标题的通讯作品,大多是人物通讯,主要 以故事的写作形式,按部就班地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有利的,所以即使后来通 讯标题的拟写较少再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形式的标题也仍 然偶尔出现在读者视线之内。
内容概要:
本文将根据历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从通讯标题的拟 写、通讯的主题和内容以及通讯的写作手法这三个方面 来简要分析二十四年来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
附录一:历届中国新闻奖通讯获奖作品目录
附录二:《“和谐搬迁”背后的故事》、 《百姓心中的丰碑—
—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
标题拟写形式
在初期的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中,不乏标题为《***记》 的作品,这主要是以叙事的写作手法来表现通讯内容和传 播思想。例如第一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中的《京郊四胞 胎应征记》、《老台胞寻女奇遇记》、《商业部长买鞋上 当记》,第二届的《人大代表神秘“失踪”记》、《马进 仓洛阳竞选记》。
设置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强,奖项设置粗放,评选办法僵
硬、机械、新闻学术界对实务界的影响甚微;

(二),对创作内容的非议。典型报道“千人一面”、
对弱势群体生存困境报道不足;

(三),政策宣传报道比率大,舆论监督力度小。
评奖标准:
这些问题虽然不断有所改进,例如针对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问题,截 止至2008年,评奖项目增加到了28个,一些评选标准也在不断改进, 但一些旧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已经出现了。
从十六到二十四届:
从第十六届到第二十四届,采用这种形式拟写的标题有: 《平凡人生 因爱崇高》、《交警来开会 高速路堵车》、 《同是造纸厂 盛衰两重天》、《凌晨三点的送饭人 世间 大爱写就人性回归》等作品,保守估计不超过十篇这样的 作品,同时看这些标题,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对仗不再那 么严格工整了。
趋势
通讯作品标题拟写的形式还有明显的一个趋势:虽然前后 对仗的通讯标题拟写形式,至今仍然会被采用,但是数量 上有了明显的下降,而且对仗也并不十分标准了。这种形 式对记者和编辑的国学功底要求较高,也比较能吸引知识 水平较高的人的喜爱,但对于阅读日益快速的人民群众来 说,或许这种标题形式并不十分符合现在的生活节奏。简 单对比:
新词新语:
另一方面,受网络用语和社会新生词语的影响,在某些通 讯作品中可以看到化用或直接使用当时网络用语或社会流 行语的痕迹。例如第十六届的《谁动了农民的钱袋子》、 第十八届的《“香蕉有毒”纯属谣言》。“香蕉有毒”除 了是事件通讯内容本身的因素,很难排除没有受到当年流 行歌曲《香水有毒》的影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第十九 届的作品《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第二十一届的《国 内首个<博客圈自律公约>在石家庄诞生》等获奖通讯作品 中。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简要分析
13级汉语言班 20130100022
选题背景:
数据分析: 1991 24 750 李新文《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定量研究》:
“从总体上看,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特别奖总件数,在中 国新闻奖所有评奖体裁中高居第一位,一等奖获奖总件数 超过消息奖项,二、三等奖获奖总件数远远超过消息、评 论等其他奖项。通讯作品获奖总件数在基本稳定中,呈现 出明显的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己见:
但 是目前为止,对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进行过分析研究
的并不很多,研究的主要有赵晓蕊、李新文的《中国新闻 奖通讯作品价值取向分析》、李新文、唐艳林的《中国新 闻奖通讯作品对地方报纸的启示》、罗飞凤的《中国新闻 奖通讯作品研究》、李新文的《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定量 研究》、申俊辉的《近年来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研究》等 文章。这类的文章的研究重点,放在通讯作品的价值取向 上、通讯作品的定量研究上,其中也有一些关于通讯作 写作本身的分析,但相对来说是比较零散的,很多是属于 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并没有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的。
通讯标题的拟写形式多样化,还体现在问句的使用、破折 号的使用、成语的引用等方面上,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通讯作品主题的广化和深化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的数量所占比例较高,这是不可
否认的,虽然这样,实际上,对于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的
质疑也同时存在着。这些质疑,集中在这几点:

(一),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专业化程度不高,奖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