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陈涉起而王陈________ ②使使归项王(内心)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A.放弃B.捐税C.捐赠D.收集②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A.满意B.意外C.意图D.怀疑(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4)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5)概述陈平的离间计谋的实施过程。

(6)分析陈平的人物形象。

【答案】(1)称王;使者(2)A;D(3)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他却又十分看重(总舍不得给),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

(4)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5)第一步,向汉王索要很多黄金,在楚军中放手进行离间活动后,便在众将中扬言:钟离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为王。

使项王怀疑钟离昧等人。

第二步,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宴端进去。

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

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统统禀告给项王。

使项王怀疑亚父。

(6)陈平是一个为人公正、贪生怕死、足智多谋的谋士形象。

通过写分肉及陈平的言行可分析出陈平为人公正;通过写魏王不信任重视陈平,被挤兑逃跑,害怕项王的强暴逃跑,写出了他的贪生怕死;由对项王实行离间计体现它足智多谋。

【解析】【分析】(1)陈涉起而王陈,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使使归项王(内心),使,名词,使者。

(2)“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翻译为: 大王您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翻译为:项羽听了,果然心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故本题选AD。

(3)本题翻译赋分点有:至于,到了这时候;行功爵邑,按功劳行赏、授爵封邑;重,意动用法,看重;以此,因此;附,依附。

(4)本题“使使至汉”省略了主语“项王”。

“汉王为太牢”主语为“汉王”和前面的主语又不一致,前面断开翻译为汉王准备太牢,“太牢”为名词中间不断开,故太牢后面断,“具举”和“进见楚使”主语一直又省略主语,故中间断。

(5)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根据题干,去文章中划定答题区间,由“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学生翻译总结即可。

(6)由“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学生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称王使者⑵A;D⑶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他却又十分看重(总舍不得给),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

⑷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⑸第一步,向汉王索要很多黄金,在楚军中放手进行离间活动后,便在众将中扬言:钟离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为王。

使项王怀疑钟离昧等人。

第二步,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宴端进去。

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

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统统禀告给项王。

使项王怀疑亚父。

⑹陈平是一个为人公正、贪生怕死、足智多谋的谋士形象。

通过写分肉及陈平的言行可分析出陈平为人公正;通过写魏王不信任重视陈平,被挤兑逃跑,害怕项王的强暴逃跑,写出了他的贪生怕死;由对项王实行离间计体现它足智多谋。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

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

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

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

父老乡亲们说:“好啊,陈家的孩子做主持!”陈平说:“唉呀,假使让我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样啊!”陈胜起兵在陈县称王之后,派周市攻占平定了魏地,立魏咎为魏王,在这以前陈平和一些年轻人到临济投奔魏王咎。

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有的人又说他的坏话,陈平就逃离了那里。

过了多时,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

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

陈平于是到修武投降汉军。

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截断了汉军的运粮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

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来,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来与楚讲和。

项王不答应。

汉王对陈平说:“天下乱纷纷的,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爱护他人,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去归附他。

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他却又十分看重,总舍不得给,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

但是楚军方面存在着可以致乱的因素,那项王身边正直的臣子像亚父范增、钟离味、龙且、周殷之类,只不过几个人罢了。

大王您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的君臣,使他们产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

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了。

”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支配,不过问支出情况。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放手进行离间活动后,便在众将中扬言:钟离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为王。

项羽听了,果然心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在怀疑上钟离昧等人以后,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

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宴端进去。

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

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统统禀告给项王。

项王果然对亚父大起疑心。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

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①,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②。

约束则解,结纽则绝。

故亲不在约束、结纽。

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时也,利也,士③为之也。

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④。

官职亦然。

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

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注释】①胥:从。

②结纽: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

③士:事。

④容:指天子圣德。

(二)随①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榖於菟②帅师伐随,取成而还。

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相关主题